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1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沁园春 · 长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第1课
词兴起于唐,盛行
于宋,配乐歌唱
史称“曲子”或
“曲子词”
因句子长短不齐,故 又称为“长短句”
词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分为上阕和下阕

基本特点
文体知识
词由标题和词牌组成,标
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 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 数和平仄声韵。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 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 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 名。
词的组成 沁园春
文体知识
沁园春 ·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诗词赏析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内容
下片写了什么内容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上片——写景
(何时、何地、何景)
泌园春长沙
下片 — — 叙事、抒情
(何人、何事、何情)
寒秋
湘江,橘子洲头
山,林,江,舸,鹰,鱼,
万类霜天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根据词的写作特点,找出相关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清静无
为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少年壮志)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亡国之愁)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悲凉萧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老病孤愁)
诵读诗词上片内容,词人所写秋景和一般秋景有何不同 在横
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之景
之情
济世苍生
壮志难酬
生机勃勃
满目凄凉
看 生
o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湖南省湘潭韶山人
生于1893年12月26日
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掌上干秋史,胸中百万兵”的伟人
诗人简介 毛泽东
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
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
重游橘子洲。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时问
经 历
地点
诗词背景
□ 诗词阐释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橘子洲头
望着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流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思考:“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 为什么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
中流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
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 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 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山多 (万)山红(遍) 红广
因山势起伏而 成的树木的高低 (层)林(尽染) 拟人,秋深
水深而宽 (漫)江(碧透) 水澄澈洁净
船多 ( 百)舸(争流 ) 热闹
鹰的矫健有力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鱼的自在快活
思考:在这几句诗句中,你认为那些字用 的比较好 为什么
诗词阐释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见山川的壮阔美丽想到祖国命运 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 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怅”写出词人思绪万端,百感交集。 “问”又表达了对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 谁来主宰的追问,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 负。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美丽壮阔的秋景,生发出
什 么 感 慨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竞 自由。
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够
主宰祖国的沉浮 词人 是否做了回答
解读下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夙华正蔑;书生意气;挥斥
方遵:指点汪出;激扬变寜;粪主当年秀
户篌: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片写革命活动,形象地概括了当时年轻一代雄姿英发的 风貌和气概。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 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评论国家大事,把权 贵视为粪土。
以设问句结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对上片“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
有肩负着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豪情壮志。艺术地回答了
“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思 考 :
有人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图是
实写,有人认为是虚实结合,既写毛泽东 当时眼前的实景,又暗含当时中国各地的 自然景观和政治形势,你怎么看
独立/ 寒秋,湘江/ 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 廓 , 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 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遏/ 飞舟
湘 江
层 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 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 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 击水,浪遏飞舟

层 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 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 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 击水,浪遏飞舟
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第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