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导入
当“杂交水稻”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候, 有支持,有质疑,有不屑。当“杂交水稻”真正解决 了中国人的温饱,有了“超级水稻”的称号时,世界 为之震惊。温饱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民生的根本,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杂交水稻发现的科学之旅—《喜看 稻菽千重浪》。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及概括典型事例的能力。 3.探究本篇通讯的写法特色。
4.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读 伸
背 研 延
作 文 拓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作 者 背 景
了解作者—沈英甲
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重庆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北京 101中学毕业,当过兵,做过工。历任《世界知识》、《世界博览》
杂志编辑、记者,《科技日报》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高级 记者。在太平洋、神农架、青藏高原、西部大漠进行过科学考察。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纪实文学《走 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我穷,故我在》 ,长篇小说《前尘》、《贼风》、《墨祠》、《间接打击》、《居京 不易》,人物传记《沧桑回眸》等,另有译著十多种,文章上千篇, 主编过三套丛书。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征文奖和优秀读物奖 等。
了解袁隆平
袁隆平,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 。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 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 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 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 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 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 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 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 贡献。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
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 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 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 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 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感动中国颁奖词
了解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 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 ,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 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 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 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 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 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 物通讯。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 篇人物通讯。
文体知识
(1)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 件;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同时通讯又具有 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2)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 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 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 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 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 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 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文体知识
(3)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
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 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 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 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 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解题
正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 · 回 韶山》中的诗句,表达的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 就,而且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表达了作 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七律 ·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副标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 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 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 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 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 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字词
稻菽 (shū) 饥谨 (jǐn)
田埂 (gěng) 稻穗(suì)
掖 (yē) 着 颁(bān) 发
阐 (chǎn) 明 贬(biǎn) 斥
一苑(dōu) 花蕊(ruǐ)
籼 (xiān) 稻 粳 (jīng) 米
分蘖 (niè) 撒(sǎ) 播
屏 (bǐng) 气 淤 (yū) 泥
PART TWO
文 本 研 读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有哪些突破
· 1961年7月,在安江农校早稻试验田,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株” · 1964年7月5日,在安江农校稻田,袁隆平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 1966年,袁隆平发表《水稻雄性的不育性》。
· 1986年,袁隆平发表《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构想》。
· 1986年,袁隆平主持的“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立项。
· 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
· 1997年,袁隆平发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 1998年,培育超级杂交稻技术上的难题基本解决。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创造了哪些巨大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 克。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们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 要的作用。
· 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 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 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 杂交稻占品质较好的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
· 1992年6月18日,袁隆平发文反驳杂交稻是“三不稻”说法。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创造了哪些巨大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 1998年,亚中间超级杂交稻将在近几年内应用于生产,并将在 21世纪初大面积生产中发挥巨大的增产作用。小面积最高单产 量达每亩1139千克(每公顷日产107.4千克),达到日产量100 千克/公顷的超级稻产量指标。如果按年推广2亿亩计,年增粮 食可养活7000多万人口。
有人统计过,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1976-1999年,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 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1月,农民亩产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创造了哪些巨大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
在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已成为圣地。
·近十几年来,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引种推广,这项技术是我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 场新的“绿色革命”。
足的世界”。(美国学者唐 帕尔伯格《走向丰衣足食的世
界》)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袁隆平遇到了哪些困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饥谨。
· 1961年,没有得到满意的新一代稻种。
●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 责和压力。
·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的路子难走。
·有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
·杂交水稻得年年制种。
·杂交稻有“三个有余,三个不足”的缺点。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袁隆平面对困难是怎么做的
·①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 ②认真研究,详细记录,反复计算,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 的分离规律,发现真理: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 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 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③面对权威,尊重但不迷信,根据实践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
前途。
·④面对难走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路,依靠中国的有利条件,
进行科研大协作。
·⑤面对“三不稻”说法,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反驳。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袁隆平面对困难是怎么做的
· ⑥面对年年制种的麻烦,提出将水稻的强优势固定下来,成为 一系法杂交稻。
· ⑦面对杂交稻缺点,主持“两系法亚种杂交优势利用”研究课
题 。
·⑧为不断提高亩产,培育超级稻。
再读课文,把握结构
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色
一个困难,一个解决,循环往复,到最后取得巨大成功。
小标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讲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起点, 一个是 理想,另一个是理论基础。富有诗意,表现袁隆平的浪漫主义奋斗精神。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讲述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理论突破。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讲述杂交水稻研究的应用生产。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讲述的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进步和成果影响。 四个小标题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写作的。
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 然 后跨过 水 渠 ,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 身 子翻 看着土壤。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 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 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
凡——深入实践。
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
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 义 夹 ,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 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 光停留在一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
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 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莞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 把金灿灿的稻种。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了袁隆平注重实践的作风、留心 观察的习惯、善于发现的眼光、热爱科学的情怀。
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
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
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 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 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 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细节描写,表现袁隆平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注重实践的作风。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
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作为杂交水稻研究专家,袁隆平有怎样的特点
·①对杂交水稻研究极其投入,春节过后第二天就下稻田;
·②不重名利,热爱研究,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依旧照常下稻田; ·③心怀祖国和人民,决心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④善于研究发现的科学精神,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 · ⑤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坚信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
育出人工杂交稻, ……
·⑥不迷信权威,相信实践的精神;
·⑦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中国优势进行科研大协作进行杂交水 稻研究;
·作为杂交水稻研究专家,袁隆平有怎样的特点
·⑧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
·⑨关心农民利益;
· ⑩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杂交水稻亩产不断提升,研究从没停
止 ;
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再读课文,把握人物通讯特点
①精当选材,利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文中所选材料 都是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为中心的,都是袁隆平杂交 水稻研究中的关键事件,比如研究起点、理论突破、产量 突破、技术突破、面对质疑等。
②刻画袁隆平的形象使用细节描写,比如,首段借用动作 和神态描写再现一个兢兢业业的研究者形象,还有发现 “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的情形,以及发现“水稻雄性 不育株”的情形。
③引用人物的话语,直接表现人物精神,亲切,更有说服 力,如大量引用袁隆平对于“三不稻”说法的反驳,表现 了袁隆平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
再读课文,把握人物通讯特点
④引用数据,增强说服力,杂交水稻研究的不断成功靠亩产数据 说话。
⑤不回避研究中产生的困难和不足,展现人物的反应,更能体现 人物精神。比如对杂交稻品质的真实讲述,还有面对杂交稻的缺 点,努力研究突破。
⑥ 通过学者和水稻研究者的评价看法表现袁隆平水稻研究的成就。 美国学者评价: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袁正引导我们走 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在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国家 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圣地。
⑦通过作者评价表现袁隆平的形象。
三读课文,把握主旨,明确写法
《喜看稻菽千重浪》通过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之路, 表现了一个心怀祖国人民,勇于探索,尊重权威更重视实践,
依靠全国科研大协作,不断进步,取得重大成就的科研工作者 形象。
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以逻辑顺序写作。
注重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借用“困难+解决”的模式表现人物。
借用评价和影响深化人物形象。
三读课文,把握主旨,明确写法
题目有何特点
①引用毛泽东诗句,富有诗意,引人联想,更有利于表现袁隆 平身上所具有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②表现了人物的理想和成就,“喜看”是袁隆平的理想,“稻 菽千重浪”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就。
③吸引读者,引导读者关注人物的精神世界。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及细节描写展现了科学家袁 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创新的 精神,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对解决中 国及世界粮食问题具有的重大意义——使“饥饿的威胁在 退却”“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引导一 场新的‘绿色革命’”。
课堂小结
主旨概括
PART THREE
拓 展 延 伸
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 从袁隆平身上受到
了什么启发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 是;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 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 请 说说理由。
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 格高尚。②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
杰出的贡献。③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3.袁隆平语录
①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 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②性格决定命运,有一点点关系,不是全部。性格很重要 ,但是不见得决定命运,命运是由各方面来决定的,还有外 界条件,还有时代不同了等等。
③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 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 深叶茂,枝粗果硕。
④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 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不会快乐。一天 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
⑧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 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⑨对金钱,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产,钱是重要的,钱 来路要正。第二,钱是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 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 的就不用。
⑩人要吃饭、穿衣,要生存,没有钱不行,但一定要来路正 ,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有了钱,要用在正当处,既不能挥 霍浪费,也不要吝啬小气。我喜欢朴素的生活。
4.写作练习
(1)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
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 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 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2)是不是只有政治家、科学家等才能作为报 道对象
不是。只要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的地方, 我们就可以把他作为报道对象。
(3)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平凡人的 事迹令我们感动,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为报道 对象来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练习,课堂上写出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课后完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