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科 目 生物 年 级 八 时 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第 10 课时
教学目标 概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认同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重 点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 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2、“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过程。
教 学 过 程 批 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可以做到与社会没有任何联系独立生活吗? 人生活于世界上,或多或少都会与亲朋好友联系,从社会中购买物资等,所以人一般做不到脱离社会而生活。 那其他的动物呢?有一些动物,如老虎、豹,大多数时间自己捕食,不分享领地和食物,猫也可以在完全没有集体的环境中生活得无忧无虑,它们都属于独居生物。 但有些动物是群居的,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探索新知 (1)社会行为的概念 1、播放视频《火蚁》。 2、结合视频及“想一想,议一议”,回答以下问题。 (1)火蚁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2)火蚁有哪些分工? (3)火蚁为什么要进行群体生活?什么是社会行为? (4)什么样的动物才有社会行为? (5)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3、师生共同小结社会行为的概念: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牧羊人如何放牧? (2)狒狒如何分“等级”?雄狒狒具有什么优先权? (3)社会行为具有什么特征? 2、讲述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的故事。 (三)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过渡: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例如,小组长进行值日分工时,如何把各个分工传达给组员呢?如果不能用语言,还能如何传达? 2、播放视频《动物的信息交流》。 3、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蜜蜂、孔雀等动物如何传递信息? (2)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探究“蚂蚁的通讯” 1、引导学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说出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2、已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蚂蚁的通讯,阅读教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设计。 (2)小组实验设计思路展示、点评、完善。 (3)以改进完善的实验设计思路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5)讨论、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五)性外激素的应用 1、PPT出示公园中的诱捕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同学们是否见过PPT出示的诱捕灯? (2)这个诱捕灯主要通过诱捕雄虫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2、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概念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 三、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动作、声音、气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