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科 目 生物 年 级 八 时 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章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第19课时
教学 目标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明解“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重 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难 点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 学 过 程 批 注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同一种动物为什么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呢? 2、趣味导学:给外省的朋友写信,你在信封上怎样写地址? 二、探索新知 (一)生物分类和生物分类等级 1、PPT出示: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方法—生物分类,与同桌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生物分类的依据有哪些? (2)生物分类的意义? (3)生物分类的单位有哪些? (4)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2、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补充完善。 3、即学即练。 (二)动物分类等级 1、PPT出示:阅读教材,看一看狼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 2、引导学生以狼为例,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分级介绍狼的各级分类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 4、延伸思考:同学们知道我们人类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吗?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与同桌合作,根据狼的例子,尝试推测人类的分类等级名称。 5、随机抽取2名学生作答。 6、师生共同小结: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7、思考: 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 ,类群越 ,所含生物种类越 ,亲缘关系越 。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 ,类群越 ,所含生物种类越 ,亲缘关系越 。 (三)植物分类等级 1、请同学们回顾所学植物种类,如动物一样,总结常见植物分类等级名称。 2、PPT出示“桃”在生物分类上的等级地位,随机抽取1名学生作答。 3、师生共同总结。 4即学即练。 (四)林奈与双名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的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即学名=属名+种加词(种名),而种加词后面往往还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 三、提炼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植物的分类 依据:形态结构 二、动物的分类 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三、微生物的分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