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15.1教学设计+精品课件(47页):两种电荷(内嵌视频4)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15.1教学设计+精品课件(47页):两种电荷(内嵌视频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04 09:13: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分课时设计
课题 两种电荷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电学的起始课,教学内容较多,共分成三大部分: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摩擦起电原因需建立原子模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度较大。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学习者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摩擦起电现象,也略知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由于内容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荷的存在;(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明确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了解正负电荷的规定;(3)知道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运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4)了解原子的结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和带电的实质。通过建立原子模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5)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教学难点是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4.评价量表 《两种电荷》的评价量表任务列表任务要求(满分:20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任务一:两种电荷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带电体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作用和原理(10分)任务二:原子及其结构知道原子的结构及带电情况、摩擦起电的实质(5分)任务三: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得实质(5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 引入新课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交流。 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任务二:两种电荷
提出问题: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提出问题: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总结:①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②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演示实验: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3.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总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电荷量(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用字母Q表示。(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C。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可以带电,那么,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呢?课件展示:验电器的结构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什么现象?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又观察到什么现象?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并提出问题,为何金属箔会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什么?总结: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自主选择器材,动手探究。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之后将物体靠近碎纸屑或轻小颗粒泡沫屑,看是否能将其吸起。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表见解。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某些衣服吸附灰尘、摩擦过的塑料袋吸附在墙壁上、晚上脱衣服出现电火花等。观察现象: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2. 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分析推理: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它们所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荷。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观察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用力多摩擦几下,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原因: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排斥,所以金属箔片张开;多摩擦几下,带的电荷量更大,所以张角变大。 通过直观的实验体验,认识摩擦起电,感受电的神奇。通过两种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验电器工作原理分析,学以致用。【评价标准】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带电体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作用和原理(10分)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带电体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作用和原理,不能熟练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8分)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带电体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5分)
任务三:原子及其结构
提出问题:①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最小的带电粒子是什么?所带电荷量是多少?③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何种电荷? ④在通常情况下,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总结:(1)原子结构:播放视频:原子结构提出问题: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会带电呢? 总结: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①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②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③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④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学生思考回答: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 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根据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并抢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为什么带正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为什么带负电?分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是: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摩擦时玻璃棒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同时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把不能直接观察的微观现象形象化和直观化,初步建立电子转移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评价标准】知道原子的结构及带电情况、摩擦起电的实质(5分)知道原子的结构及带电情况、不能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3分)
任务四:导体和绝缘体
演示实验: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提出问题: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总结: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导体与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如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酸、碱、盐溶液中存在正离子、负离子。(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些绝缘体在条件变化时,有可能变成导体。如:干燥的木棒是好的绝缘体。当变潮湿时会变成导体;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高温下会变成导体。教师讲解: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作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学生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并思考为什么。现象:用橡胶棒连接时,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说明: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现象:用金属棒连接时,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说明: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在教学中按照由现象到本质再到应用的思路进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评价标准】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得实质(5分)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不理解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得实质(3分)
6.板书设计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2. 两种电荷①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 验电器①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②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二、原子的核式结构: 三、导体与绝缘体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原因是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冬天,猫和毛线球玩耍后经过气球,发现气球被“吸住”,如图所示。气球被“吸住”是由于猫和毛线球玩耍时发生了 现象,使猫身体带上了电,而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答案】 摩擦起电 吸引轻小物体【详解】[1][2]猫和毛线球玩耍时发生了摩擦,使猫带上了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而带电体又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猫能“吸住”气球。2.如图所示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则梳子与毛皮摩擦后,梳子会因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 电。【答案】 得到 负【详解】[1][2]由图示可知,梳子束缚电子能力比毛皮束缚电子能力强,梳子和毛皮摩擦后,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3.如图所示,小红把猫咪用干燥的毛巾揉搓后,放到装满泡沫颗粒的盒子里,结果猫咪就穿上了白色的“外衣”,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 ,其实质是 的转移,猫咪穿上白色的“外衣”说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答案】 摩擦起电 电荷 吸引轻小物体【详解】[1][2][3]小红把猫咪用干燥的毛巾揉搓后,由于摩擦,使猫咪带上了电荷,即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猫咪吸引泡沫,猫咪就穿上了白色的“外衣”。4.学完静电现象,小乐做了如下实验:将塑料绳一端扎紧,另一端撕成多条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图(1)的现象,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 ;将三个轻质带电小球悬挂起来,相互作用情况如图(2)所示,已知a球带正电,则c球带 (选填“正”或“负”)电。【答案】 排斥 负【详解】[1]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塑料丝会因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散开。[2]根据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a球带正电,b球与a球互相排斥说明b球也带正电,b球与c球互相吸引说明c球带负电。5.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则丙球带 电荷,乙球 (一定、可能、不可能)带负电荷。【答案】 正/+ 可能【详解】[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所以玻璃棒带正电,丙球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所以丙球带正电。[2]甲球与丙球相互排斥,说明甲球与丙球带有同种电荷,甲和乙相互吸引,则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6.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金属勺 B.木铲 C.瓷碗 D.玻璃杯【答案】A【详解】A.金属勺会导电,是导体,故A符合题意;BCD.木铲、瓷碗、玻璃杯不会导电,是绝缘体,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下列四组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铅笔芯、瓷碗、大地 B.固体食盐、纯净水、煤油C.空气、苹果醋、玻璃杯 D.钢制刀片、铝制饭勺、人体【答案】B【详解】A.铅笔芯是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B.固体食盐、纯净水、煤油都是绝缘体,故B符合题意;C.苹果醋是导体,故C不符合题意;D.钢制刀片、铝制饭勺、人体都是导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反应生成了电子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因为带了异种电荷而张开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从金属箔片向橡胶棒转移【答案】C【详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没有生成电子,故A错误;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因为带了同种电荷而张开,故B错误;C.橡胶棒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强,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C正确;D.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负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从橡胶棒向金属箔片转移,金属箔片带上负电荷,故D错误。故选C。9.如图所示,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了电,用此玻璃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异种电荷B.金属箔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了C.金属箔带了负电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了负电【答案】B【详解】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B.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所以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故B正确;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验电器的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故C错误;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D错误。故选B。10.“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如图所示工匠手持羽毛扫过纸垫,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的金箔,即可吸起金箔,推理羽毛吸金箔的原因可能是( )A.羽毛与纸垫摩擦创造电荷B.羽毛与纸垫摩擦带上同种电荷C.羽毛带电,吸引不带电的金箔D.羽毛与金箔带异种电荷因此相互吸引【答案】C【详解】AB.羽毛与纸垫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使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故AB不符合题意;CD.羽毛带电,金箔不带电,金箔是轻小物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羽毛可以吸引不带电的金箔,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学习了电荷的相关知识后,爱动手的小明在家制作了“静电铃铛”,如图所示,将两个空易拉罐分别放在泡沫底座上。用细线拴着一枚曲别针系在一根塑料吸管上,将其搭在两个易拉罐上方。拿一捆塑料吸管与毛皮摩擦后接触一个易拉罐,曲别针被吸引撞到易拉罐,又被弹开撞到另一个易拉罐,然后左右摆动撞击两侧易拉罐,发出像铃铛一样“叮当叮当”的声音。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吸管与毛皮在摩擦的过程中会创造电荷B.曲别针被弹开左右摆动撞击两侧易拉罐的现象与验电器的原理相同C.在摩擦过程中塑料吸管与毛皮可能会带同种电荷D.若在摩擦的过程中塑料吸管带负电一定是失去电子【答案】B【详解】A.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塑料吸管与毛皮摩擦的过程中,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使得塑料吸管和毛皮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错误;B.曲别针被弹开左右摆动撞击两侧易拉罐,是因为曲别针被带电的易拉罐吸引后带上与易拉罐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曲别针被弹开。这个过程与验电器的原理相同,验电器也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故B正确;C.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使得塑料吸管和毛皮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故C错误;D.物体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多余的电子,而不是失去了电子。如果塑料吸管在摩擦过程中带上了负电,那么它一定是得到了电子,而不是失去了电子。故D错误。故选B。1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弱如图1所示,使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某气球,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与涤纶摩擦后带负电 B.摩擦过程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涤纶C.摩擦后的涤纶不带电 D.气球可能不带电【答案】B【详解】由图1知,玻璃棒对电阻的束缚能力比涤纶的弱,所以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摩擦过程,电子由玻璃棒向涤纶转移,涤纶由于带上多余电子而显负电,图2中,带正电的玻璃棒与气球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气球带正电,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3.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将其两两靠近,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一定带负电 B.若乙球带正电,则丁球一定带负电C.乙、丙两球可能带电,丁球一定带电 D.甲、乙两球一定带电,丙球可能带电【答案】A【详解】根据电荷相互作用已经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结合图可知,乙丙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甲和乙、丙和丁相互吸引,则甲、丁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一定带负电;若乙球带正电,则丙球带正电,则丁球可能带负电或者不带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教学反思与改进两种电荷这一节是电学的初始课,因此上好这一课,对于学好电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学生对电学课的第一印象,所以,它不仅担负着掌握电荷初步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激发学生对电学兴趣的任务。基于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尽可能的设计了实验,而且把它设计成探究性试验,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电学的兴趣。如果使用验证性试验,可以节省好多时间,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因为那样就缺少了神秘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虽看似浅显,但知识点多,给人凌乱而繁杂之感。而且由于化学知识滞后,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导电能力不同的原因理解起来都非常困难。因此课堂容量还是不小的。故在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法,让所有学生都弄明白。
作业设计
15.1两种电荷课时作业(时间:20min)
【基础训练】
知识点1:两种电荷
1.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这是细丝之间带上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影响的结果。请你再举出一个生活中与此类似的现象或实例: 。
【答案】 同 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越梳越蓬松
【详解】[1][2] 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越梳越蓬松的原理与此类似。
2.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泡沫小球,发现泡沫小球被吸引,则泡沫小球 带电;若泡沫小球被排斥,则泡沫小球 带电。(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答案】 不一定 一定
【详解】[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发现泡沫小球被吸引,则泡沫小球不一定带电,因为异种电荷可以相互吸引,同时带电体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小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2]若泡沫小球被排斥,则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泡沫小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即一定带负电。
3.小华制作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将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后,金属箔片张开,其原理是 。
【答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再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知识点2:原子及其结构
4.常见物质一般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中心的 和核外的 组成的。摩擦起电的本质是 (选填“质子”“电子”或“原子核”)发生转移。
【答案】 原子核 电子 电子
【详解】[1][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3]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3:导体和绝缘体
5.我们把 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铅笔芯、人体、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导体的有
【答案】 容易 铅笔芯、人体
【详解】[1][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铅笔芯、人体、玻璃这些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是人体、铅笔芯,所以通常情况下导体有人体、铅笔芯。
【能力提升】
1.小华给家里的宠物狗用橡胶梳梳理毛发时,发现小狗的长毛如图所示竖了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梳理毛发的过程创造了电荷
B.小狗的长毛如图所示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橡胶梳是导体
D.梳理毛发后,橡胶梳和小狗的长毛带同种电荷
【答案】B
【详解】AD.梳理毛发的过程中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梳理毛发后,橡胶梳和小狗的长毛带异种电荷,故AD错误。
B.小狗的长毛如图所示,是因为摩擦起电时,小狗的每一根长毛带上了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长毛分开,故B正确;
C.橡胶梳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C错误。
故选B。
2.下列物品中,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绝缘体的是(  )
A.玻璃瓶、橡胶棒 B.铅笔芯、矿泉水
C.金属尺、塑料绳 D.陶瓷碗、盐溶液
【答案】A
【详解】A.玻璃棒、橡胶棒都不容易导电,都是绝缘体,故A符合题意;
B.铅笔芯、矿泉水都容易导电,都是导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属勺是由金属制作的,是导体;塑料绳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陶瓷碗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盐溶液容易导电,是导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小丽将被毛衣摩擦过的塑料牙刷靠近细小水流时,发现水流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是导体
B.毛衣摩擦塑料牙刷后,牙刷带电而毛衣不带电
C.毛衣和塑料牙刷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牙刷带电后能吸引细小水流
【答案】D
【详解】A.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塑料不能导电,是绝缘体,故A错误;
B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摩擦起电只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C错误;
D.摩擦过的牙刷带了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在绝缘底座上固定一根细长的木棒,把折成V字形的轻质铝箔条水平架在细长木棒的顶端(可自由转动),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将待检验的物体靠近铝箔条的一端,发现铝箔条向物体偏转靠近,由此可以判断该物体的带电情况是(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答案】D
【详解】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铝箔条发生偏转,说明待检验的物体带电,但待检验物体的电性无法确定,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在“会飞的章鱼”实验中,将塑料带剪成细丝制成“章鱼”,用毛皮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塑料管靠近“章鱼”,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B.毛皮摩擦后的“章鱼”细丝间会相互吸引
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皮带上了同种电荷
D.“章鱼”飞起的原理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D
【详解】A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用毛皮摩擦“章鱼”塑料细丝时,一个得到电子带负电,一个失去电子带正电,摩擦后的“章鱼”与毛皮带上了异种电荷,故AC错误;
B.毛皮摩擦后的“章鱼”细丝间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
D.“章鱼”飞起的原理为塑料管和“章鱼”带同种电荷从而相互排斥,故D正确。
故选D。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又会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网C吸引颗粒物,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棉芯D吸附颗粒物,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颗粒物通过金属网C后带正电
D.PM2.5颗粒悬浮物属于分子
【答案】B
【详解】A.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A错误;
BC.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正确,C错误;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的颗粒悬浮物,比分子大得多,所以PM2.5颗粒悬浮物不是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玻璃棒强
B.玻璃棒接触验电器时电流从金属箔流向玻璃棒
C.玻璃棒接触验电器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
D.玻璃棒是导体
【答案】A
【详解】A.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丝绸弱,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正确;
BC.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时,电子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上,电子带负电,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金属箔,故BC错误;
D.玻璃棒是很好的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