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音乐家》
——小学三年级唱歌课教学详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力图以“通过不同环节与意图地聆听,结合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轻声高位置的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并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歌曲活泼的情绪,培养其良好的演唱习惯。”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即义务教育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表现领域中对3—6年级的演唱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歌曲内容简介
《我是小音乐家》是由陈孝同译词、李丹芬配个歌的一首美国歌曲。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
2.相关特点
歌曲为2/4拍,曲式为一段体结构,弱起创作手法贯穿全曲。第一乐句弱起四度跳进旋律上行,转而下行,曲调流畅,情绪欢悦,点明主题“我是小音乐家”。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仅在个别节奏型上调整变化。第三乐句节奏紧凑,三度及进音程关系配合不同乐器发出的象声词,衬托出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和演奏状态,表现出歌曲的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第四乐句运用下行和弦分解与二度及进来突出孩子们“跳”和“唱”的旋律起伏律动感,孩子们表现歌曲的欢快。
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赋有感染力。
曲谱如下:
3.地位及作用分析
《我是小音乐家》是本套教材学唱歌曲中的创作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流畅自然,易于上口。歌曲中弱起的创作手法以及相似乐句反复出现、一字多音、大跳音程等演唱技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有过类似技巧的学习经验。
《摇船调》 三度、四度、六度跳进。一字多音 三年级下册
《捉泥鳅》 三度、四度跳进 三年级下册
《顽皮的杜鹃》 四度、六度跳进、一字多音、弱起 三年级下册
《小草啊,小草》 曲折旋律线、八度、六度跳进、一字多音 三年级下册
《剪羊毛》 曲折旋律线、一字多音、相似乐句 三年级下册
《快乐的DO RE MI》 四度、六度曲、一字多音 三年级下册
《甜甜的秘密》 五度、四度、六度跳进 三年级下册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一个普通教学班。
(二)音乐相关能力
1、学生能够根据字母谱的提示跟琴基本准确模唱简单旋律
2、学生乐于参与齐唱、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律动等课堂实践活动
3、学生在演唱时,对声音断、连的控制以及对歌唱的表现力都不够,需要教师适时地提示和指导。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1.柯尔文手势、字母谱的运用,帮助学生熟悉曲谱,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2.充分聆听音乐、律动参与感受歌曲节拍特点与情绪特征。
3.多次聆听试唱的过程中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4.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解决难点问题。
5.慢速模唱,唱准困难乐句。
(四)技术准备
1.使用打谱软件制作乐曲的曲谱。
2.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
3.使用爱剪辑编辑视频文件。
4.绿色降调软件剪裁音频。
5.画图软件编辑课堂图片。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前期教学状况:基于授课班级前期的训练和学习,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音色比较统一。歌曲的情绪、速度体会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但对于作品中的连断的处理和气息的控制准确地表达歌曲情绪对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2.问题与对策
目前三年级学生对于唱名的识别、音准、节奏型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初步完成作品的准确演唱是本节课的目标,存在的难点比如:节奏型密集处歌词的准确演唱,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做到准确科学的歌唱。
问题一:在前十六八后八的节奏型中多个字的准确掌握,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谱例如下:
对策1:教师通过慢速范唱来讲解一字多音、连音线等问题。
对策2:教师通过手势位置的高低与变化速度的快慢提示音高与节奏的变化。
问题二:学生容易在连音线处处理成滑音的现象。
对策1:首先要提示学生连音线连接的两个音分别是什么,唱曲谱解决音准问题。在高音区的声音状态要积极,提眉抬眼打哈气的状态,吸气,要善于利用气息与咬字的配合。
对策2:通过运用气息读词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一字多音的第二个音位置处加韵母占位再连接第二个字。
对策3:通过模唱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容易出现滑音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从而更好的为歌曲的准确演唱,提供声音技巧上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参与本课的聆听、歌唱、表现活动,感受歌曲《我是小音乐家》生动地表现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从“乐器听辨、视唱曲谱、聆听感知、完整演唱、律动表现、二声部配合”的歌曲学唱过程,体会断、连结合的声音表现歌曲快乐、轻松的情绪。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依据歌曲情绪、节奏、音高的变化,有意识地选用断、连结合的声音表现歌曲《我是小音乐家》轻松、愉悦的情绪。
2、能随伴奏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3、能在多声部配合中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表现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欢快、活波的情绪。
(二)教学难点
1、连贯与轻快有弹性的在音乐行进中准确演唱及声音的控制。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环节
【环节目标:在课程初始阶段,安排学生听辨旋律片段复习回顾以往学过的音符知识,帮助孩子新歌曲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1.1——听辨小游戏
课程初始阶段教师弹奏旋律片段让学生感受本课出现的八分休止符与四分休止符,为新作品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1.2——识谱模唱训练
(1)模唱旋律音阶
教师出示谱例,并借助科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准确视唱,教师提示坐姿及声音位置,学生随教师手势模唱。
(2)模唱音组
教师在音阶谱例上指旋律片段,并给出起始音音高,学生跟随默唱之后,试唱整个音组,谱例如下:
(3)教师范唱或弹奏钢琴带唱音组,学生再次识谱模唱。
(4)四组旋律与本节课新作品相对应的节奏相结合发展成为四句简短旋律。
学生分组视唱旋律片段。
教师出示谱例如下: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做到音准准确、声音状态积极再做接唱练习。
(二)聆听感知
【环节目标:能积极地参与聆听、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知音乐情绪,节拍类型、感受强弱规律并能有意识地跟随音乐的内在动力做自由律动。】
活动2.1——谈话导入作品聆听,初听歌曲感受作品情绪以及节拍类型。
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聆听歌曲。聆听教师范唱,感受聆听音乐情绪以及节拍类型。
活动2.2——复听歌曲体会歌词。
有哪些音乐家都来自于哪里?演奏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带动同学们模仿三种乐器的演奏声。
(三)学唱歌曲
【环节目标:能积极地参与《我是小音乐家》这首作品的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作品的休止符、连音线以及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作品内在风格。】
活动3.1——学唱歌曲第一段
(1)轻声跟随钢琴演唱歌曲。
学生跟随教师钢琴慢速试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2)根据课堂生成问题具体指导。
(3)知识点:圆滑线与延音线,弱起与换气符号。
预设问题1:学生对于“弱起”的第一强拍找不准。
谱例如下:
解决方案1:教师单独就这一节奏型进行识读范唱,配合节拍划分让学生准确找到弱起后的第一强拍并且与歌词和手上的恒拍配合。
活动3.2——学唱歌曲第二段
(1) 教师范唱作品第二段同学们仔细聆听“轻快有弹性”与“连贯”的处理位置并指出来,之后提示同学们运用这两种处理方式来完成。教师用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来范唱对比,让学生感受更真切。
(2)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处理方式试唱作品第三段。
预设问题2:第三段第二句歌词“法国号”节奏的改变容易出现演唱衔接失误。
谱例如下:
解决方案2:教师单独就这一节奏型进行识读范唱,配合节拍划分让学生准确找到弱起后的第一强拍并且与歌词配合。通过范唱落实每一个音准、节奏型以及聆听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2)教师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范唱,同学们调整声音状态,让学生感知声音与气息的配合。
(3)统一换气的位置,让学生在弱起节奏之前同一换气。
活动3.3——完整演唱全曲
(1) 跟随钢琴(原速)试唱全曲。
在原速的状态下演唱全曲,根据课堂生成问题具体指导。
预设问题3:对比之前加速的状态下学生对于第二乐句“能”字的节奏模糊,四分音符容易唱成八分音符造成歌词与节奏对应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方案3:教师单独就这两乐句引导同学们带着气息识读范唱,强调手打恒拍。
预设问题4:学生对于第三乐句的连音线出容易出现滑音的现象。谱例如下:
解决方案4:教师单独就第三乐句引导同学们带着气息识读范唱,强调一字多音,认真落实每一个音高位置以及梓的变化,气息与咬字的结合。
解决方案4.1:借助咬字在歌唱中的变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找到干净、清晰有气息的感觉去演唱。
活动3.4——师生接唱全曲。
(1) 观察曲谱找出气口前后的相似句,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在难点处
教师范唱曲谱,让学生感受旋律和节奏的相似度。
(2)曲谱标注呈现让学生清楚明了的看懂相似句相互之间的关系。
(3)师生就相似乐句做接唱
(4)相似句师生接唱曲谱,由教师领唱学生接唱。
(四)拓展提升:
【环节目标:能积极地参与演唱活动,在作品演唱熟悉之后加入二声部与打击乐器伴奏,拓展学生不同的演唱形式配合演唱一起演绎歌曲《我是小演奏家》,引导学生作为“小歌唱家”与“小演奏家”的自豪感。】
活动4.1——二声部合唱
借助作品拓展学生关于不同演唱形式的感受与体验。为作品加入二声部(低声部)旋律。
曲谱如下:
教师引导低声部同学试唱曲谱并加入歌词,准确且稳定的完成演唱再与高音声部相互合作完成。
预设问题5:二声部合作时容易出现个别音高不稳,和声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方案5:停下来,针对个别不准的音或小节分解练习,由慢到快,教师出示达尔文手势配合两声部的旋律走动,随时调整声音的准确与声音状态的均衡,做到轻声高位置,歌唱状态积极,让两声部的声音和谐、稳定、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活动4.2——打击乐伴奏与合唱
在合唱基础上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给歌唱带来生动活泼的演唱效果,学生易于接受,表现力强。
伴奏谱如下:
活动4.3——总结提升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享受音乐享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