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张PPT)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曹雪芹
人生三憾,鲫鱼多刺, 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张爱玲
《红楼梦》系列课件
这是一个悲剧的世界
爱情的悲剧
弱小生命的悲剧
家族的悲剧
人生的悲剧
《红楼梦》是一部血泪史
《红楼梦》中,
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
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
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
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
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红楼梦》有关文化常识。
3.梳理小说序幕的主要情节,厘清人物关系。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zhān),字梦阮(ruǎn),号雪芹、芹圃、芹溪,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
曹家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祖父曹寅,伯父曹颙(yóng)、父亲曹睿╢ǔ)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雪芹的童年正
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wán)绔”“饫(yù)甘餍(yàn)肥”的豪华生活。
作者简介
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天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自曹雪芹的手笔,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
作者简介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新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经历这样家族兴衰的曹雪芹,因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和罪恶的体验,这便成了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创作背景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负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
创作原因及意图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贾宝玉:率性单纯,温和善良,没有功利心,富有同情心,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林黛玉:敏感细心,易伤感,天真率直,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薛宝钗:稳重随和,多才多识,雄心勃勃,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史湘云:心直口快,快人快语,乐观豪爽,心怀谈单,才情超逸,诗思敏捷。
贾探春:情趣高雅,才识不凡,精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
妙玉:禀性极其高洁、怪癖,才情不凡。
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性格随和、平淡,心慈面软。
袭人:温柔和顺,小心谨慎,但十分工于心计。
晴雯:风流灵巧,高傲泼辣,机敏尖刻,快言快语,光明磊落。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一览
(魏晋南北朝)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
(唐代时期)
李朝威的《柳毅传》 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宋代时期)
笔记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拟话本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
凌蒙初的“二拍”
(明代时期)
长篇小说
(明、清时期)
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封神演义》等
清:《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红楼梦》《老残游记》《孽海花》《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明、清短篇小说集有《“三言”》《“二拍”》(明)和《聊斋志异》(清)
注意“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和“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这两个常识概念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写的是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攻城略地,纵横捭阖之心。
《水浒传》写的是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仗义行侠,报仇雪恨之心。
《西游记》写的是神仙妖怪斗争之事;是古之儿童唯一能当作童话来读的作品。
《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
①重视情节描写,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②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
③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
④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其影响之大。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红楼梦》地位及影响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着重叙述了贾家荣、宁两府逐渐衰败的过程,揭露了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荒淫腐败、虚伪欺诈及其各种罪恶活动,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封建叛逆精神,描绘了一些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性格,对封建末期社会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规模宏伟,结构谨严,语言生动优美,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红楼梦》地位及其影响
一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二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三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四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五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学习任务一: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贾府人物关系简表
宁国公贾演
贾代化
贾敷
贾敬
贾珍
×
尤氏
贾惜春
×
贾蓉
秦可卿
荣国公贾源
贾代善
×
史太君
(贾母)
贾赦
×
邢夫人
贾琏
×
王熙凤
贾迎春
贾政
贾敏
×
王夫人
×
赵姨娘
×
林如海
林黛玉
贾珠
×
李纨
贾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环
×
薛宝钗
贾巧姐
注:方框内为小说中不在世之人;×表示夫妻关系;下划线表示为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
序幕:即第1—5回的情节梗概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定的了解。
重点情节梳理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着重描写了宁、荣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内容简介
第1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1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为世俗所改变。
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jiàng)珠仙草的关系。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2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宁国公 贾演—贾代化
贾 敷
贾 敬
贾 珍
贾惜春
(妻:秦可卿)
荣国公 贾源—贾代善
(贾母)
贾 赦
(邢夫人)
贾 琏
(妻:王熙凤)
巧 姐
贾迎春
贾 政
(王夫人)
贾 珠(亡)
(妻:李纨)
贾 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 敏
林黛玉
贾 蓉
(赵姨娘)
(林如海)
贾 环
(妻:尤氏)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妾:平儿)
(赵姨娘所生)
(迎春母)(亡)
史府—史侯
史祖父
史太君
(贾母)
史湘云父母
史鼐
史鼎
史湘云
夫:卫若兰
王府—王公
王祖父
王熙凤父母
王子腾
王夫人(贾政妻)
薛姨妈
王仁
王熙凤(贾琏妻)
薛府—薛公
薛宝琴父母
薛蟠父(亡)
薛姨妈
薛蚪—妻:邢岫烟(邢夫人侄女)
薛宝琴
薛宝钗
薛蟠—妻:夏金桂—妾:宝蟾、香菱
薛祖父
第3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3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4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4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5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láo)曲演红楼梦
第5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画册
判词
歌词
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与结局
金陵十二钗正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史湘云 李 纨
王熙凤 巧 姐
秦可卿 妙 玉
金陵十二钗
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任务二:十二钗人物分析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贾元春
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
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是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人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
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皇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红楼梦》续书的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
元妃省亲.mp4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贾迎春
第一句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第二句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
第三句称赞迎春是一位善良的女子 。
第四句点出迎春一年之内竟被活活折磨而死。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梁。
贾迎春
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贾琏同父异母的妹妹,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为人处世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平儿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一年后,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一载赴黄粱),迎春的命运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迎春.mp4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贾探春
第一句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第三句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
第四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探春.mp4
贾探春
堪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贾惜春
第一句"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遇悲苦,所以说"景不长"。
第二句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句说惜春是出生大户人家的女子 。
第四句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堪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便剃发为尼了。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惜春的"冷"在抄检大观园的突发事件中暴露无遗。惜春先责怪尤氏"管教不严";接着是要尤氏把人带走;最后表示"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入画跪着哭着,苦苦哀求,尤氏和奶娘也在一边为入画说情,可是惜春小小年纪,竟生就一副铁石心肠,她不顾入画从小服侍她一场的辛劳,也不顾嫂子尤氏的情面,竟是执意要将入画扫地出门。惜春赶入画.mp4
贾惜春
知识链接——“贾府四春”
1、贾府的“四春”分别是:
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
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2、“四春”之中,
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
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
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史湘云
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 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
第二句写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第三句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第四句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大观园里,才女云集,但才思可堪与钗、黛一拼的,仅湘云一人而已。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胸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湘云醉卧.mp4
史湘云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王熙凤
第一句指的是凤姐生于末世。"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第二句说王熙凤是一个能干的女强人 。
第三句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第四句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王熙凤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秦可卿
第一句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
第二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第三句意思是不要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
第四句意思是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秦可卿
秦可卿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妙玉
第一句说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命运却将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
第二句是说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而且尘心未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
第三句称赞妙玉是一位纯洁的女子 。
第四句点出妙玉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却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与《红楼梦》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再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
妙玉
妙玉请宝黛喝茶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贾巧姐
第一句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第二句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
第四句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
巧姐
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巧姐被赎回.mp4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做笑谈。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贾巧姐、李纨、
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李纨
第一句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是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意思是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只不过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
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门,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所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罢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贾家失势没有影响到她和她的儿子,贾兰依旧金榜题名,她也因此被册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但是在册封后没有多久就病逝了。
李纨办诗社.mp4
李纨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黛玉
宝钗
学习任务三:黛玉与宝钗对比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生性孤傲,自尊心极强,又极敏感,她既不想改变自己的孤傲自许,又要时常提防别人对她的敌视,她无法摆脱寄人篱下的阴影,大观园的热闹喧哗都会激起她的伤感情绪。所以多愁善感是她的性格,眼泪成了她的知己,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形象
薛宝钗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账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啊
作词:曹雪芹
作曲:王立平
演唱:陈力
贾宝玉
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别称宝二爷、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
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贾宝玉: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
林黛玉: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现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独生女。
她和宝玉的爱情便是前世注定、木石前盟。
薛宝钗:书中没有说宝钗的前世,但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相匹配,因此与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一说。
三人的前世今生
贾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他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俱全的女子作妻子,主持家政,继续家业。可是他却力图挣脱家庭强加给他的名缰利锁,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他“最不喜务正”“不肯念书”,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这样,他就违背了封建家庭给他规定的道路,成了“不肖子孙”。在婚姻问题上,他既不考虑家族的利益,门当户对;也不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去选择封建淑女。他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感应。
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悲剧
——宝玉的爱情观
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悲剧
——黛玉的爱情观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宝玉的爱情中。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1.木石前盟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甄士隐梦中听闻的一段风流公案宝黛初次见面“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
西方灵河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生命,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他携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而神瑛侍者是宝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他们在初次见面时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2.姑苏闾门城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小说《红楼梦》中的这个乡宦是谁 请简述他遭逢不幸而出家的故事。
甄士隐。他在元宵夜看社火花灯时走失了女儿英莲,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又把他家烧成一片瓦砾,他只好暂且到田庄上去安身,不料偏逢灾荒,只得折卖了田庄投奔岳父,却又遭岳父的白眼,露出下世的光景。听了《好了歌》后,他看破红尘,随跛足道人出家。
3.《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具体解释。
①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命运。②“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4.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卯时“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一个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如何处理的?什么成效?
处理:①一番呵斥:“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②且不发放这人。王熙凤先处理王兴家领牌取线,四执事支取东西领牌,张材家的交牌牌领银等事。蓄足声势。③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④警告,“明日再有误,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⑤令来升革一月银米。
成效:王熙凤向宁国府初步显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5.“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作简要叙述。分析二人性格特点。
①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
②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仅抽噎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③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天真率直;一个为卫道而说教,一个作叛逆者知己。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理智。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而黛玉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6.宝玉生日,怡红院夜宴,在“占花名”的行酒令中,林黛玉、薛宝钗各占得什么花名?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安排?
林黛玉:芙蓉 芙蓉清丽、纯洁动人,作者将林黛玉喻作芙蓉,暗指她有如出水芙蓉般纯真的天性、美丽、孤傲,这也与她的性格照应。
薛宝钗:牡丹 牡丹端庄、典雅,象征富贵,有大家闺秀之感,薛宝钗就和牡丹一样,大方端庄,追求富贵,与林黛玉形成鲜明对比。
细节提示:宝玉生日时,丫环们自己凑钱在怡红院摆酒设宴,又请来黛玉、宝钗等人,围桌而坐,行酒令,占花名,直到深夜方散。
7.贾政要回京,宝玉恐其检查功课临阵磨枪,每日赶着写字。对此黛玉和宝钗各有怎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黛玉知贾政回家必问宝玉功课,恐其吃亏受训。故装作不耐烦,不起诗社,也不去打扰宝玉。并差人偷偷送给宝玉一卷字,帮其补不足之数。说明黛玉极不愿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只将自己的关心化为行动,是真情流露。宝钗同贾母说帮宝玉每日写一篇送去,并每日差人送一篇给宝玉,让大家都知道她对宝玉的关心,同时也哄得贾母高兴。可以看出,宝钗的关切多是表面文章,意欲给人树立一个温柔贤惠的形象。
8.抄检大观园,探春曾说:“……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请简述大观园里的这场风波。
傻大姐在园子里捡到了绣春囊,最后被送到王夫人手中。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将箱子倒空,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挺身护丫头,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流泪痛诉“抄家”;惜春房中,丫头入画被查出私传东西遭到训斥,惜春反而让凤姐不要饶她;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私情的证据,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宁国府家奴潘又安在园中偷会,丢失潘送她的秀春囊。秀春囊被傻大姐拾走,被邢夫人截到,又被送到王夫人手里。)
9.为什么说晴雯“心比天高”?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可爱、个性最聪明的丫头,她“勇补雀金裘” “撕扇”和“抄检大观圆”时的倒箱之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可见得她的心性之高。在她从贾母身边被送到宝玉房里时起,她就像袭人一样把自己当作了宝玉房里的人,俨然以其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晴雯被撵出大观圆之后,宝玉偷偷去看她时,她铰下指甲交于宝玉,并和他换了贴身衣服,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但了虚名,越性如此。这些说明了晴雯做事光明磊落的性格特点。她的性格至死不变,绝不低头,永不甘心——正所谓“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10.《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写了鸳鸯在贾母死后悬梁自缢,“一面哭,一面开了妆匣,取出那年的一绺头发,揣在怀里,就在身上解下一条汗巾”。这里提到的“那年的一绺头发”指的是什么事?鸳鸯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鸳鸯抗婚一事。鸳鸯拒绝邢夫人,贾赦提婚的要求。最后,在贾母面前剪下自己的头发盟誓(发誓说∶ “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 宝金’‘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坚决不嫁。
原因:(1)拒绝做妾(贾赦放出话:“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者终身不嫁别人,我就伏了他!”所以贾母死了,他想到“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我们这些人不是叫他们掇弄了么。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的,倒不如死了干净”。可见,以贾赦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害死了鸳鸯。)(2)她憧憬美好幸福的生活,对庸俗肮脏的世俗观点是鄙弃的,对作人小妾,配小子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当看透她在贾府今后的发展之后,她彻底绝望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性格:不贪慕富贵、刚烈
在这个世界里,压迫与反抗,富有与贫困,欢乐与悲凉,腐朽与新生,像一对双生兄弟一样并存着。人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陈腐不堪;看到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行将就木的必然灭亡的命运。
在这个世界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交织在一起。人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美的人,美的思想,美的感情,美的追求,美的存在与毁灭……
这是一个悲剧的世界——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悲剧。
《红楼梦》创造了一个世界
《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富贵走向衰败的历史。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是志趣相投的一对恋人,但在封建家长干涉下,贾宝玉最终娶了志向不合的表姐薛宝钗,林黛玉含恨而死。
《红楼梦》的思想?
一、《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了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
二、《红楼梦》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这是全书的一条主线,标志着《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
三、《红楼梦》的悲剧意蕴。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人生悲剧:贾宝玉连同一群身份、地位、性格不同的少女的下场,展示了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
社会悲剧: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封建政治的腐败,穷奢极欲的生活,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规律。
道德文化悲剧: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己”,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
分析封建叛逆者典型—贾宝玉。 ?
四、《红楼梦》的思想局限:“补天”思想、宿命论。
第四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红楼梦》的构思与结构;人物的设计,主要人物与过场人物的出场和结局。情节安排上,日常生活与重大事件的交错,主线副线发展过程等都独具匠心。
二、人物塑造上把共性和个性,形似与神似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把人物放在斗争漩涡中对比描写,以自身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
三、语言的个性化、形象化和情趣化。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请简述他们的人生结局。
在宝玉、宝钗结婚的喜庆时刻,林黛玉在潇湘馆中凄然死去,死时直声叫到:“宝玉、宝玉,你好——”。贾宝玉后来和贾兰一同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却从此走失,后来贾政在风雪中看见他和一僧一道飘然而去。宝钗虽然怀了身孕,但只得独守空房。
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悲剧
——宝钗的爱情观
薛宝钗是一个美貌而性格温顺的少女。她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顺从环境,既会对上逢迎,又会对下安抚,博得上下一片的赞扬。她信奉传统道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训黛玉“你我只该做些针凿纺绩的事……最怕看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她规劝宝玉注重“仕途经济”;她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对金钏的投井,对尤三姐、柳湘莲的悲剧,都采取了冷漠的态度,成为符合封建标准的“冷美人”。她的家庭背景,她的品格才干都很符合封建家长的要求,是贾母等人心中宝玉理想的妻子。
黛玉宝钗爱情上的优劣
宝二奶奶的问题上,林黛玉原来有比薛宝钗及任何女孩子更为优越的条件:
首先是她与贾母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林黛玉之母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一去世,贾母就执意把林黛玉接到身边亲自教养,将疼女之心转到了外孙女身上。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所以黛玉一进贾府就受到异常隆重的礼遇,当黛玉刚踏进贾母房内,贾母就亲自迎上去,“将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日后,贾母万般怜爱林黛玉“寝食起居,一如宝玉,倒把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倒且靠后了”。可见林黛玉在贾母的感情和心目中有特殊的亲情之爱,有着特殊的地位。在选择贾宝玉的配偶时,贾母不可能不优先考虑这位心坎儿上”的外孙女。
黛玉宝钗爱情上的优劣
第二是她与贾宝玉的特殊亲密关系。林黛玉和贾宝玉自幼青梅竹马,尤其他们都蔑视世俗的仕途经济、功名利禄,在这共同思想基础上,他们性情投合,言和意顺,产生了似胶如漆的爱情。仅仅听了紫鹃一句“林姑娘要回苏州”的话,贾宝玉就昏迷不醒,两人之间的感情谁都不言而喻。贾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贾母对贾宝玉百依百顺。贾宝玉对林黛玉至死不渝的感情,照理应该是林黛玉入围宝二奶奶最有力的保证。对于贾母而言,一个是最疼爱的孙子,一个是最疼爱的外孙女,在“亲上做亲”的时代里,这位老太太内心里肯定是愿意宝黛相爱的,所以她对宝黛的爱情绝无横加干涉的行为。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大管家奶奶王熙凤因此才敢公开打趣林黛玉:“‘你既吃了咱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众人都大笑起来……‘你瞧瞧,人物儿配不上 门第儿配不上 根基儿家私儿配不上 那一点儿玷辱你 ’”从这位极具威信的大奶奶嘴里说出的一番话,说明贾府的人们是承认宝黛之间的爱情的。
但是,林黛玉所具有的优势却难敌自身的致命弱点。而这些致命弱点又恰恰犯了贾氏家族的忌,终于林黛玉丧失了她全部的优势,也决定了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必以悲剧告终。林黛玉与贾氏家族的利害冲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关于子嗣问题。中国封建宗法社会最讲究的是“多子多孙”,最可怕的是“断子绝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便是人丁是否兴旺。面对林黛玉如此衰弱且无可救治的病体,为避免贾宝玉婚姻的不幸,危及子孙的繁衍与健康,贾氏家族断不会让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合的。
二、作为宝二奶奶,她是个重要的社会角色。她要掌管整个贾氏大家族内外家事。林黛玉弱不禁风,甚至连根针线也拈不动,如何叫她去操持一个大家族沉重的事务 正如贾母说的“就弄那么个真珠儿似的人来,不会说话也无用”,林黛玉尽管有才气,聪明绝顶,但以体质的原因,她根本没有可能承接这个“管家婆”的社会角色。当王熙凤由于心力交瘁而病倒,贾母与王夫人只能挑选薛宝钗来协理荣国府而不能选择林黛玉,这是合乎事实和情理的。这次机会其实可以看作入围“宝二奶奶”的试用期,病体恹恹的林黛玉在体格强壮的薛宝钗面前不得不认输,败下阵来。
三、作为一个大家族的管家婆、权威人物,宝二奶奶必须具有一种凝聚力、号召力,才能统管全家族成员。所以经验丰富,精明干练的贾母在为贾宝玉选择配偶时再三强调她的原则:“不管她根基富贵……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衬他几两银子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的”“也别论远近亲戚,什么穷啊富啊,只要深知那姑娘的脾性儿好,模样儿周正的就好”。贾母极其重视宝二奶奶的性格,她深知这是关系到宝玉和家族利益的关键所在。
贾母把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过比较:“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很结实了,要赌灵怪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宝姐姐有担待,有尽让了。”“林丫头的乖癖,虽也是他的好处,我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林黛玉为贾母所疼爱,这一席比较和评判是客观而中肯的。贾母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员,家族利益对她来说高于一切,她出于对林黛玉的无奈,对贾宝玉的负责,对家族利益的忠诚,最后她不得不否定宝黛的爱情,没有成全宝黛,是必然的,也是明智的。
薛宝钗与林黛玉比较
薛宝钗 林黛玉
入府原因 选郡主公主的伴读,暂住贾府 母病死,外祖母挂念
初住地 荣国公暮年静养梨香园 贾母的碧纱橱
与贾府关系 母为王夫人姐妹 (贾政为其姨丈) 母为贾母之女
(贾赦、贾政为其舅舅)
与宝玉渊源 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
心性 心有城府 敏感多疑
身份定位 豪门淑女
豪门孤女
适合角色 标准媳妇
红颜知己
作为家族的继承人,贾宝玉的一切只能以家族利益为准则,他的婚姻不再是个人感情问题,而是家族对他的期望和权力,他对家族的承诺与义务。贾宝玉在他的社会角色面前完全丧失了个性、被剥夺了个人自主权。纯情的,绝无功利色彩的宝黛爱情在功利主义压力下被粉碎了,贾宝玉只能接受家族给他配备的妻子薛宝钗而无法选择自己心爱的林黛玉。从这个方面来说,宝黛爱情悲剧显示了深刻的历史性,社会性。
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
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