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9《大雁归来》活动式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9《大雁归来》活动式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1:1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是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一篇观察随笔。文章通过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同时揭示了人类应保护野生动物、珍爱自然的主题。本文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基础,对自然和动物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对生态保护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于对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的理解,需通过讨论、引导等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感受作者笔下大雁归来的美好景象,增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2. 理解并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语言运用 1. 学习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其表达效果。
思维能力 1. 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自己的见解。
审美创造 1. 体会作者笔下大雁归来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自然之美的短文或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难点 1.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雁归来的视频、图片等)、课文朗读音频、板书设计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展示一组大雁南飞北归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雁为什么要迁徙吗?它们归来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3. 简要介绍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及其作品《沙乡年鉴》,引出本课主题《大雁归来》。 1. 观看图片或视频,感受大雁迁徙的壮观景象。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分享个人感受。 3. 聆听教师介绍,初步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展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同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和句子停顿。 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提取关键信息。 3.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大雁归来的过程有哪些特点?” 1. 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 尝试概括课文大意,提取关键信息。 3.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分享个人见解。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核心内容,为后续深入分析打下基础。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 分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大雁归来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对大雁有如此深厚的情感?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2. 找出并朗读文中描写大雁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参与讨论,分享个人感受,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课文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 展示当前生态环境中鸟类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做些什么?” 3. 鼓励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1. 观看展示内容,了解鸟类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提出个人见解。 3. 创作短文或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和情感升华环节,引导学生将课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创新思维。 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沙乡年鉴》中的其他篇章,撰写读书笔记。 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2. 接受教师表扬,增强学习信心。 3. 完成课后作业,拓展阅读视野。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目标
作业设计
阅读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概括文中描述大雁归来的主要场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是如何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
写作练习: 1. 以“我心中的归途”为题,写一篇短文,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描述一次你心中期待已久、终于实现的归家或归途的经历。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小论文,探讨人类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板书设计
标题: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一、导入
- 季节变换,大雁南飞北归
- 引出作者利奥波德及课文主题
二、课文解析
- 大雁归来的场景:
- 飞翔的姿态(线条勾勒大雁飞翔的队形)
- 鸣叫声(文字:“嘎嘎”声,象征归家的喜悦)
- 栖息与觅食(文字+符号:家→食物→安全)
- 作者的情感态度:
- 喜爱与敬畏(文字:“敬畏自然”,强调情感)
- 对生态平衡的思考(文字+符号:生态平衡→人类责任)
三、修辞手法
- 比喻(示例:“它们……像……”)
- 拟人(示例:“大雁……仿佛……”)
四、总结
- 课文主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注:板书设计以文字、线条和符号为主,清晰呈现课文结构和关键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成功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大雁归来的美丽景象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
2.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结构和关键点。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理解作者深层次的生态思想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
2. 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案例支持。
3. 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