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
班级: 姓名:
1.文学常识。
《幼时记趣》节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作家,著有 。
2.归纳出本文出现的成语,并作解释。
(1) : 。
(2) : 。
(3)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忆童稚时( )( )( )
(2)张目对日( )( )(4)见藐小微物( )( )
(4)明察秋毫( )( )( )
(5)必细察其纹理( )( )( )( )
(6)故时有物外之趣 ( )( )( )( )
(7)私拟作群鹤舞空( )( )( )
(8)心之所向( )( )(9)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
(10)昂首观之( )( )(11)项为之强( )
(12)又留蚊于素帐中( )(13)徐喷以烟( )
(14)使其冲烟飞鸣( ) (15)作青云白鹤观( )( )
(16)果如鹤唳云端( )( )( )
(17)怡然称快( )( )(18)于土墙凹凸处( )
(19)花台小草丛杂处( ) (20)使与台齐( )
(21)定目细视( ) (22)凹者为壑( )
(23)神游其中( ) (24)怡然自得( )
(25)观之正浓( ) (25)拔山倒树而来( )
(26)盖一癞蛤蟆也( ) (27)方出神( )( )
(28)神定( ) (29)鞭数十( )
(30)不觉呀然惊恐( )
4.一词多义
自 (1)先自度其足( )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其 (1)先自度其足( ) (2)而置之其坐(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4)遽契其舟( )
(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6)必细察其纹理( )
(7)使其冲烟飞鸣( ) (8)常蹲其身( )
(9)神游其中( )
之 (1)而置之其坐( ) (2)至之市( )
(3)而忘操之( ) (4)何不试之以足( )
(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故时有物外之趣( )
(7)心之所向( ) (8)昂首观之( )
(9)项为之强( ) (10)观之正浓( )
(11)驱之别院( )
而 (1)而置之其坐( ) (2)而忘操之( )
(3)而剑不行( ) (4)拔山倒树而来( )
(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为 (1)项为之强( ) (2)以丛草为林( )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 (1)何不试之以足( ) (2)以虫蚁为兽( )
5.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解释词义)
(1)项为之强 同 ,
(2)以土砾凸者为丘 同 ,
(3)反归取之 同 ,
6.翻译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故时有物外之趣。
(4)夏蚊如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以丛草为林。
(10)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11)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参考答案:
1.《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清代 《浮生六记》
2.(1)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2)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3.(1)我 回忆 童年 (2)睁开 (3)看见 小
(4)眼力 看清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5)一定 仔细 观察 泛指花纹 (6)所以,因此 常常 物体本身以外 乐趣
(7)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 比 必成,当成
(8)想像的 景象 (9)或者 副词,真的,果真
(10)抬起 观看,观赏 (11)脖子,脖颈
(12)本是白色的生绢,引申指白色的 (13)慢慢地
(14)让 (15)当作 看
(16)果真 像 高亢的鸣叫
(17)喜悦的样子 说,声称,这里是喊、叫的意思
(18)地方 (19)多而杂乱
(20)一样高 (21)看
(22)山沟 (23)指在想像中游历
(24)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 (25)程度深,这里是兴趣浓厚的意思
(26)连词,承接上文,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27)正 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 (28)心神安定
(29)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30)哎呀地(惊叫一声)
4.自 (1)自己 (2)介词,从
其 (1)代词,他的 (2)代词,他的 (3)代词,他的 (4)代词,他的
(5)代词,他,指涉江的楚人 (6)代词,它的,指微物
(7)代词,代蚊子 (8)代词,相当于“自己的”
(9)代词,代想像中的山林
之 (1)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2)动词,到……去
(3)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4)代词,代脚
(5)代词,代剑 (6)结构助词,的
(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代词,代“群鹤舞空”的这种景象
(9)代词,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10)代词,代“二虫斗”
(11)代词,代蛤蟆
而 (1)表承接连词,无意义 (2)表转折连词,却,可是
(3)表转折连词,却,可是 (4)表修饰,无实义
(5)表承接关系,便,就
为 (1)介词,因为 (2)动词,当作,作为
(3)与“所”,表被动,译为“被”
以 (1)介词,用 (2)介词,把
5.(1) “强”同“僵”,僵硬 (2)“丘”同“邱”,土山
(3)“反”同“返”,返回
6.(1)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2)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3)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4)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5)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6)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7)(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8)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9)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
(10)(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
(11)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的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幼时记趣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自编A)
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层层liányī;风过后,小雨xīlì下过不停,湖中的荷花在微风和小雨中摆弄着婀娜的身姿。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自编A) ( )
A.今天打扫卫生的是一二组。
B.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C.船在动,星也在动,他们是这样的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D.《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自编A) ( )
A.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他在台上作报告、台下的听众们很有兴趣地听得津津有味。(七上P36)
C.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七上P37)
D.他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七上P42)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选编B) ( )
A.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这种盆景最好放在案头上比较合适。
D.在“最炫文言风”的热潮中,使一些流行语和英语被翻译成了文言文,颇添语言美感。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自编A)
① 多行不义, 。② ,吾贼也。
③ 江山代有才人出, 。④梅雪争春未肯降, 。
⑤《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 , 。
⑥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中形象地表现出成功的原因的两句经典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分)(选编)
初一年级将开展“我爱文学”之“走进诗歌”读书周活动。
【活动一:最美创意】
请为本次主题活动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标题。(不超过6个字)(1分)(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最美推荐】
读书活动中,要求每位同学做诗歌类的读书卡片,请你从书名或篇名、作者、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给同学们推荐你最喜欢的诗歌。(3分)(A)
书名(或篇名): 作者:
主要内容:
【活动三:最美表达】
作为校报小记者,你到学校图书馆采访馆长,了解学生借阅诗歌类书籍的情况,你将怎么说呢?(3分)(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白居易 王维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⑴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都是指诗人自己,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
和 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得出来。(2分)(A)
⑵“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B)
⑶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 ( )
A.《邯郸冬至夜思家》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B.“抱膝灯前影伴身”“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现了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而“异乡”和“异客”,都表明诗人不在故乡,所以两个“异”字重复,没有意义,完全可以换掉一个。
D.这两首诗都是诗人触景生情而作,都是通过描写家乡的亲人来衬托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4分)
汉时,弘农①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②鸱鸮③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悯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④曰:“我西王母使者,使⑤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⑥,实感盛德⑦。”乃以白环四枚与⑧宝曰:“令君子孙洁白⑨,位登三事⑩,当如此环。”
(选自《搜神记》)
【注】①弘农:古郡名。②为:被。③鸱鸮(ch ( http: / / www.21cnjy.com )ī xiāo):鸟名。古人对猫头鹰的叫法。④再拜:拜了又拜。⑤使:出使。⑥拯:救助。⑦实感盛德: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⑧与:给,送给。⑨洁白:纯洁的美德。⑩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B)
①至华阴山北( ) ②取归置巾箱中( )
③宝见,悯之 ( ) ④朝去,暮还 ( )
⑵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例句:宝见,悯之
A.至之市(《郑人买履》)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见 一 黄 雀 为 鸱 鸮 所 搏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B)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A)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中的黄雀身上体现了什么美好品德?(2分)(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张丽钧的《浇花》,完成12-17题。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③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④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 ( http: / / www.21cnjy.com )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⑤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⑥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 ( http: / / www.21cnjy.com )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⑦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
⑧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选文有改动)
12.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选编A)
称谓: ---﹥ ----﹥
态度: ---﹥ ----- ---﹥
13.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选编B)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14.文章第①段描写阳台上的杜鹃花开得繁盛有何作用?(选编B)
15.第⑥段中写“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联系上下文,说说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选编B)
16.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的理解。(选编B)
17. 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选编B)
参考答案:
1.涟漪 淅沥
2.C(A.“一二组”不是概数,而是第一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第二组的省略,故中间要加顿号;B.“评注图像水浒传”是书名,将引号改为书名号;D.“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是注释《浮生六记》,注释内容紧跟被注释的内容后,故将句号移到后括号后。)
3.B项语义重复,“津津有味”:形容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滋味,有趣味。与前面“很有兴趣”意义重复。(A项“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劳力小,收到的成效大。C项“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D项“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4.A(2分)(B项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将“成败”改为“成功”。C项“最好”“比较合适”,重复啰嗦。D项缺主语,去掉“使”)
5.①必自毙 ②谄谀我者 ③各领风骚数百年 ④骚人搁笔费评章
⑤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⑥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6.(1)示例:诗海拾贝 诗歌荟萃 诗海扬帆
(2)示例:书名(或篇名):《母亲》
作者: 冰心 主要内容: 这首诗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之情。
(3)示例:馆长:您好!我是初一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的校报小记者(1分),这一阶段,我们开展了“走进诗歌”读书周活动,鼓励学生读诗(1分),我想向您了解我们学生借阅诗歌类书籍的情况,您能给我说说吗?(1分)
7.(1)想得、遥知(2分)(2)孤独凄苦、思念家人。(2分)(3)C(2分)
8.⑴①到 ②放置,放在 ③看见 ④离开(4分)
⑵D(2分)
9.见 / 一 黄 雀 / 为 鸱 鸮 所 搏(2分)
10.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去,不小心被鸱鸮击伤。(2分)
⑵(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2分)
11.知恩图报。(2分)
12.称谓:杂草 植物 花儿
态度:否定(忽视) 认可(接受) 肯定(尊重)
13.①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妈妈对花儿的喜爱之情(相信花儿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并茁壮成长)。
②运用拟人手法,杜鹃“举着的‘笑脸’”,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14.示例: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15.示例: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
16.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心(微笑)和赞美(歌声)特别是平等尊重的意识去对待一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