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汉律》 B.《隋律》 C.《贞观政要》 D.《唐律疏议》
2.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你不可能见到( )
A.李白在喝酒作诗 B.唐玄宗的《霓裳羽衣舞》
C.敦煌美丽的壁画 D.农民用秧马插秧
3.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
A.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B.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C.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遣唐使来唐学习。
③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 姚崇 B.房玄龄 C.杜如晦 D.魏征
6. 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7.唐朝中央政府想要制定一个新的税收法令,皇帝应该首先找 (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行中书省
8.在河北民歌《小放牛》中有这样的歌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对唱是“赵州桥鲁班爷爷修”,其实对唱并不符合历史。如果由你来对唱,歌词可以改为( )
A.“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修” B.“赵州桥唐朝工匠李春修”
C.“赵州桥唐朝工匠李白修” D.“赵州桥宋朝工匠毕升修”
9.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以下不属于武则天施政措施的是( )
A.重用酷吏,打击元老
B.颁布《贞观氏族志》
C.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10.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1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盛况?(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13.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1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1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6.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17.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松赞干布派遣吐蕃使者到唐朝求婚的情形中正在接见吐蕃使者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8.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
A.专制跋扈 B.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
19.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一词和下列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20. 敦煌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A、魏晋时期 B、前秦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第II卷(非选择题)
21.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对外开放]
(1)图一人物名字是_______________,他东渡日本时在们的唐朝皇帝是___________。图二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_____________,他把西行途中见闻口述下来,则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生应该学习图中人物的什么精神?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着,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
(3)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技术创新]
(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中所示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2)材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3)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文成公主入藏有何意义?
2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历代统治者为加强统治,在政治制度上不遗余力的进行创新。
(1)隋朝为了选拔人才,创立的考试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2)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开创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列举这一制度的内容。
24.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
(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
(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太宗时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2分)
(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 ”。
(4)主持人要求挑战者用一句话来评价唐太宗的统治,请你帮他们写出来。
2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谁?
(2)该河以哪里为中心?
(3)你是否赞成皮日休的观点?为什么?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诗中的“盲目航东海”指鉴真渡海去哪里?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
(2)“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材料<三>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请回答:
(1)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
(2)请你概要描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状况。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D
6.C
7.C
8.A
9.B
10.A
11.C
12.D
13.C
14.D
15.C
16.C
17.A
18.C
19.C
20.C
21.
(1)鉴真;唐玄宗;玄奘;《大唐西域记》
(2)不畏艰难,持之以恒(言之有理即可)
(3)唐太宗;善于纳谏
(4)曲辕犁;筒车
22.
(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巩固统治)
(4)藏族;文成公主;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3.(1)科举制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可以进入官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促进了文字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24.
(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
(2)文成公主入藏
(3)贞观之治
(4)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25.材料<一>
(1) 大运河 隋炀帝
(2)洛阳
(3)赞成或反对都可以,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得分
材料<二>
(1)日本 (2分) 表现了鉴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2)表明传到日本的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1) 唐玄宗
(2)政治稳定,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