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大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生物苏教版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大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生物苏教版八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31 09: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现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五大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中的“概念5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下的“5.5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隶属于次位概念“5.5.3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牵拉着骨围绕关节进行的”。如图所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在知识方面,了解动物运动的形式及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了解动物的运动器官及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知道动物是如何运动的;了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能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对生存和生殖的意义;学习科学资料的收集、获取和整理方法;能说出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2.本单元设计了很多观察、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完整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协作攻关的积极性。 3.在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熟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相关知识,形成功能和结构相统一的观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树立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思想,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亲身体验懂得动物的运动形式与其特有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然后介绍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资料分析、观察实验,对动物的运动器官及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有较全面的理解,知道运动是如何产生的,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美丽,培养积极的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热爱动物、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陶冶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本节目标”,明确核心知识内容;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观察”、“讨论”、“调查”、“探究”等模块,任务突出; 5、课后有“思考”和“课外探究”、“课外阅读”,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主要是关于认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利用实验法等方式研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类型和生理基础。以大量精美的图片、最新的科技资料,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帮助学生探寻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相关知识。
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包括了各种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机理,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动物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理解人与生物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动物的行为活动常常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编排在一起即反映了这两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各种动物运动的视频或图片素材、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模型或图片素材等。 2.学习活动: (1)讨论与交流活动:讨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观察鸟类,并尝试说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讨论动物行为的类型:学生4~6人一组,交流各自了解的有关动物行为类型的知识,并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讨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2)观察活动:观察动物的运动形式,学生4人一组,分别观察生活在水中、空中、陆地上的各种动物的运动形式,并说出动物的运动形式。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注意其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观察猪的骨骼示意图,特别注意观察猪的前肢骨和后肢骨的组成。 (3)科学探究: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有关蚂蚁觅食行为的问题。根据问题,作出假设。小组讨论并制订探究方案。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对生物世界、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实验、观察、推理、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动物的运动及其结构的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列举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的运动结构。 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举例说出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不理解骨与骨之间,骨与肌肉之间的连接。 突破方法:结合图示进行理解, 特点:同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2、学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突破方法:表格式总结归纳: 类型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形成天生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学习得到的行为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多变复杂的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发达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学生对动物的行为、习性非常感兴趣;学生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行为又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 学生好奇心强,对生物知识比较感兴趣,但较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不足,所以从日常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还有赖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提升。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1. 结构与功能观:动物的运动形式与其特有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 2. 物质与能量观: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食物。 3. 结构与功能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4. 进化与适应观:了解动物的行为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 5. 进化与适应观:知道动物的行为是长期自然进化选择的结果。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探究实践 1. 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表达及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能力,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2. 围绕任务,动手实践,分析推理论证,深度学习,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和收集动物行为方面的素材,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鼓励尝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4. 通过对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启示,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科学思维 1. 归纳与概括——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运动,归纳动物的运动形式主要有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等。 2. 通过分析和观察实验活动,完整体验问题提出、推测、实验验证、反思评价、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运用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态度责任 1. 通过对动物运动的观察和调查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强化“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爱护生物、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观点。 3. 培养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交流互动中培养相互尊重的品质。 4. 结合经验,通过讨论等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增强相互协作的精神,陶冶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认同动物的行为是长期自然进化选择的结果。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
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动物的运动结构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动物的社会行为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考核方式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P80 1.题 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P80 2.题 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几种日常活动每分钟耗氧量如下图生物小组同学对此展开讨论,其中说法合理的是( C ) A.睡眠时消耗的能量最多 B.站立时机体的代谢活动最弱 C.跑步比散步耗氧量大 D.同一时段内游泳减肥效果最好 动物的运动结构——P85 1.题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85 2.题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B.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C.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利于它们的存活和繁殖后代 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动物的社会行为——P92 3.题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P97 3.题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P97 4.题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本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形式,从而扩大了活动范围,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动物的运动形式有哪些?运动是如何形成的?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动物的行为有哪几种类型?如何进行区分?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等所进行的运动,是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如何完成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直观素材的学习,并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观察灵动有趣的动物世界,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的学习兴趣,并理解学习动物的运动结构、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运动”一般是动态的,在教学中,使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动物运动的视频、精美的动物图片、骨骼模型、日常使用的猪大骨,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把灵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理解学习,对知识的获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加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动物的行为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区分?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经历或经验,进行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对于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学习兴趣,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能够根据特征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经历经验,能很快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热情。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在长期的物种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是动物进化的结果。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材料分析、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和推断动物运动系统相应结构的功能,帮助其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运动时参与的结构和系统。 3、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健康生活习惯。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动物运动和行为相关的影像资料 实验室资源:动物的结构、运动系统模型等。 生活资源:动作、运动、马戏团表演的影像资料等。 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节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1 新授课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新授课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 新授课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1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活动:各种各样的动物都以独特的运动形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结合当地的实际,观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的2~3种常见动物的运动形式。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讨论:蝗虫没有像人一样的关节,但具有肌肉和外骨骼。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蝗虫的肌肉和外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调查:各种不同的行为也是无声的“语言”。尝试观察身边的动物,如狗之间或猫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讨论:马戏团里的狗会“做数学题”,猴会“写字”,海狮会“顶球”、“转圈”。收集资料,说明这些动物的本领是如何形成的。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