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5:48: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灰雀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5个生字。
2.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体会灰雀的可爱,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难点】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它是谁?”(出示灰雀图片)
教师引导:“这只小鸟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它的羽毛、眼睛、嘴巴都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从颜色、形态等方面描述灰雀的可爱。
教师过渡:“是啊,这样一只漂亮可爱的灰雀,不仅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也深深吸引了课文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列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灰雀和列宁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灰雀》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教师引导:“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先解决生字新词这个拦路虎。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闯关游戏:
第一次闯关:带拼音词语认读,小组内互读,指名读,重点强调易错字音,如“胸脯”、“仰”。
第二次闯关:去掉拼音,加大难度,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打乱顺序随机出示生字,全班齐读。
教师评价:“大家的表现真棒!生字新词已经难不倒我们了,接下来我们更有信心去读懂课文了。”
三、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已经扫清了生字障碍,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带着问题默读,梳理课文内容。”
出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灰雀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相关词句,小组交流后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概括得真好!课文主要讲了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最后男孩放回灰雀的故事。”(相机板书:灰雀不见了 → 列宁找灰雀 → 男孩放回灰雀)
了解列宁:简要介绍列宁的背景,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学习第1自然段:
自读感知: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灰雀可爱的词句。
指导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用活泼的语调、稍快的速度读出灰雀的可爱,指名读,全班齐读。
体会情感:通过关键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带来”等,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想象拓展:列宁喜爱的灰雀不见了,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补充句子。
过渡语:“灰雀的突然消失让列宁心急如焚,他找遍了可能的地方,却始终不见灰雀的踪影。那么,灰雀到底去哪里了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激趣、闯关游戏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生字新词的掌握度。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想象拓展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指导朗读和体会情感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指导策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