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目标】
引入情境,完成活动任务;
知人论世,分析文本,感知词人的情感;
培养热爱宋词情怀,提升文学素养,传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知人论世,分析文本,感知诗人的情感;
2. 培养热爱宋词情怀,提升文学素养,传扬民族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边有两首诗词,我们来一起读读,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两首是我们小学五六年级的内容,你知道这是谁的词吗?你从这两首词作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预设:闲适、愉悦、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其实辛弃疾留下的词作中更多的情怀和刚刚我们说的相距太远,他被称为“词中之龙”。
目标引领(出示目标) 今天我们一起知人论世,感知词人辛弃疾的情感,传扬民族精神。
斯人已逝,惟有他的词作,依然流传,诉说着他的梦想与悲伤。张家港市电视台举办“千古风流人物之辛弃疾”颁奖词的投稿活动,这是它的先导片,我们一起看看。
初三的艾文同学想要参加,请你帮助他完成任务,形成文字稿。
艾文搜集资料时,发现本学期语文书上已有一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我们一起帮他解读吧。
那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qiǎng)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huán)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自由读词,注意读音停顿。
【两三生读,其他生点评。】
读得很好,但是缺了点情感,初步体会情感,自由放声朗读。
二)、你听出了什么情感?
【再几生读,其他生点评预设:凄凉,悲凉,伤感,愁绪】
以上这些情感,如用词中一个词概括?“愁”。那作者 “识尽愁滋味”为何“欲说还休”?又“愁”什么呢?
那情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词,了解辛弃疾,艾文同学又查阅搜集了很多资料,请你结合本首词和资料帮他分析解读。
你从哪些词句中,各读出来辛弃疾的什么“愁”?
【1、全班独立思考,资料上圈画标记;
2、小组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其他生补充、点评。】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二) 预设《丑奴儿》解析重点难点
1.“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的“愁”更多的是登楼赏玩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家、怀才不遇的哀愁。全词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郁激愤之情。
2.这首词上下片连用叠词,“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有什么表达效果。
“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欲说还休”的叠句,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者,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愁到极点却无话可说;后者则紧连下文,作者胸中是忧国伤时之愁,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
3.词中“少年”和“而今(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而今(老年)”是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而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以昔衬今,对比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重。
4.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欲说还休”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词的下片,作者着重自己现在知愁。“尽”字极有概括力,包含了词人复杂的感受。词人过去无愁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了他尝尽辛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在自嘲自讽中,作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辛弃疾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从词中可以发现,作者这种愁闷痛楚不仅因为自己,更多的是因为国家政权的衰败。这种感时伤国的愁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出来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这样我们就更能体会那种苦闷和无奈了。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当时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无奈、痛苦之情。
三)材料一:辛弃疾《美芹十论》节选
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常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
翻译:金人侵占我中原大地,臣子们应该要想着一雪国耻,普天之下的人民,这样的心志未曾敢忘记。我的家乡,房屋都在济南,一家担任军职蒙受大宋的厚恩……每次退朝回家吃完饭后,总是带着我们这些小辈的人攀登高山,远眺悠悠天地,谈论国家要事。想要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我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祖父经常带着我驾车,远至燕山,为的是勘察地形。
耳熏目染,心中立志
辛赞为这个小孙儿取的名字如同“霍去病”一样,是为了福佑多多,无病无灾,平安长大。可辛弃疾却在祖父的的身边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方面一样不落。长大后的辛弃疾曾随祖父到过河南开封,那时开封已然是金国之地,因为辛赞到开封就职。祖父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个孙子身上,每次进食之时就会和辛弃疾讲述家国的不幸,还带他登高望远,指画江山,预报国破之仇。
辛弃疾的《美芹十论》是一篇军事战略长文,可不是讲吃的文章。因为南宋时人们爱吃水芹菜、胡芹,所以,辛弃疾认为自己的文章又美味又健康又有药用价值,是难得的有用文章。所以,写作此雄文。关于这篇文章的讲解,我后文面的文章会有详细解读。
《美芹十论》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论,无一不是精辟之论。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论著,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美芹十论》成了辛弃疾的代名词,
材料二:洪迈《稼轩记》节选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背景 有一个个叫张安国的叛徒杀了义军的带头大哥耿京,投奔了金人,并以此为功封了官,领了赏。这个消息传到了完成任务,正在返程的辛弃疾耳中,气得辛弃疾一声大吼,快马加鞭赶回了山东。
振奋人心的高潮来了,他直接带着50个勇士,夜闯5万兵马的金军大营,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把,正在享福的叛徒直接捆走,再不远千里,押解回南宋朝廷,交给皇帝正法。
武能单骑入敌营 少年一战成名
辛弃疾入伙耿京军队后,担任掌书记。次年,辛弃疾担任使者前往南宋与其联络,当他完成使命回去的路上听到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以及义军溃散的消息,张国安带着五万人随之出逃。辛弃疾知道后怒发冲冠,气血上涌,立刻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活捉叛徒张安国。
他立马点了50名死士,组成“敢死队”,为了给兄弟们壮胆,还一起喝了顿酒、撸了顿串。吃饱喝足后,50人千里奔袭张安国所在的金营阵地。当时的张安国浑然不知,正在与金军将领还在帐中喝酒划拳,飘飘欲仙,享受着出卖老板所带来的荣华富贵。
正在这时,辛弃疾带50名轻骑闯入军营,横冲直撞,将张国安从金军将领的酒桌上生擒,活捉张国安后,抢人成功的辛弃疾还顺带策反了一万多跟随张安国投降了金国的士兵,又立马调转马头狂奔千里,将叛徒张国安将叛贼押解到首都临安交由朝廷处置,由朝廷当众斩首,举国震惊!
材料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 )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做梦都在打仗,醉酒时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醒来军营中已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在梦里拼杀,在醉中舞剑,上场杀敌的心深入到他的灵魂里。
词中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最后一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再豪迈的将军,再豪情的壮志,在现实面前,却也只剩下悲伤和遗憾。
现实中的无法实现的,只能去梦里找寻吧!
材料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晚年时,有很强的孙权情结。在他的词中,孙权出现得越来越多。
作为东吴之主,孙权青年之龄守住江东,成为一方之主,这一点令辛弃疾佩服,而这也是他对同宋朝廷的希望。
全词怀念称赞孙权,意在表达对南宋朝廷苟安的不满。
【小组展示预设:以上资料解说了辛弃疾的“愁”,有壮志难酬、自己的政治失意、朝廷消极抗金对国家的担忧,对自己年老而无力报国而愁、时光不再迟暮之伤…】
那人 据《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记载,他临终前还大呼“杀贼!杀贼!”。
郭沫若题济南辛弃疾祠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写出了辛弃疾的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下联道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政治理想。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豪情壮志。
上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被称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在《丑奴儿》这首词中也是豪放的,只是委婉曲折,满腔愁绪最后却只是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天凉好个秋”,含蓄蕴藉,语浅意深。秋上心头,愁也,字里行间,字字句句还是“愁”(板书)。
让我们带着情感,再把这首词好好读读
【熟读成诵,全班齐朗诵。】
艾文查阅资料也发现太多的名人作家对辛弃疾有品评点论
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 (谢枋得《宋 辛稼轩先生墓记》)
古之君子,出处不齐,同归于是而已。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宋史》)
辛弃疾离世。大宋终于有个皇帝理解了他的梦想,追谥忠敏。
跟着材料的脚步,艾文穿越了时空,与辛弃疾有场美丽的邂逅,请你帮他完成最后的颁奖词稿件……
【全班自由写作,小组交流讨论推荐本组最好的一两则,写在板上,展示,其他生点评。选出最佳小组或个人】
艾文也写了一则,我们一起读读,他是英雄,曾纵马驰骋,快意恩仇;又是曾经的英雄,北望神州,四顾茫然,只能醉了在灯下看剑,在梦里重回营帐。
2022《新课标》指出:我们要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蓦然回首,剑胆词心。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词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他的爱国实践上都能给我们以激励并留下宝贵的财富。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更是永为后人所怀念。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全班再一次有感情朗读这首词《丑奴儿》】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