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 敬业与乐业 晨读晚练(原卷版)
禅师(chán shī):对和尚的尊称。
精微(jīnɡ wēi):精深微妙。
秘诀(mì jué):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羡慕(xiàn mù):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浪荡(lànɡ dànɡ):到处游逛,不务正业,游荡;行为不检点,放荡。
妄想(wànɡ xiǎnɡ):不能实现的打算;狂妄地打算。
杜绝(dù jué):制止;消灭(坏事)。
理至易明(lǐ zhì yì míng):道理极容易明白。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旁骛(páng 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亵渎(xiè dú):轻慢,不尊敬。
调和(tiáo hé):配合得适当;掺和并搅拌;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式)。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1.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 代表
人物、学者。 领袖之一,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他名成于政治,
功成于教育与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
2.交流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 192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一次演讲,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梁启
超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很有教育意义。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实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
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创办于 1918年 5月,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
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 。
(一)写辛勤劳作的好诗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二)写辛勤劳作的好句
1.炎炎烈日下,农民们弯着腰,手持锄头,一下又一下奋力地刨着坚硬的土地,汗水如雨般从他们黝
黑的脸庞滑落,滴入干涸的土壤。
2.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在高耸的脚手架上忙碌地穿梭。他们扛着沉重的钢
材,手中的电焊火花四溅,仿佛在绘制一幅壮丽的劳动画卷。
3.果园里,果农们手拿剪刀,小心翼翼地修剪着果树的枝叶,眼神专注而认真。他们穿梭在果树之间,
脚下的土地布满了他们踏实的脚印。
4.车间中,机器轰鸣,工人们站在流水线旁,双手不停地操作着,动作娴熟而迅速。他们的目光紧盯
着产品,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5.清晨的菜市场,摊贩们早早地摆好了摊位,不停地整理着蔬菜和水果,大声吆喝着招揽顾客。他们
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依然充满热情地忙碌着。
(三)写辛勤劳作的美文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
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
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
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
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
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
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
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
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
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
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
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
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
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
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
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
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
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
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
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老师简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
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
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本文的主要论点是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
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你的感言:
1.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作出更加完整的战略部署( ),心无旁 wù( )地稳经济、
促发展,应( )变局、化危机,跟着党走是强国富民的 mì jué( ),是加速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在新的征途下,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正向着梦想的方向破浪前行。
(一)阅读《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①12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
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有形成了“执着专注、精
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
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②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
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
匠,需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造就一支
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力。
③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
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永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
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才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推动更多工匠竞
相涌现。
④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
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行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
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⑤自 2019 年起,杭州将每年的 9 月 26 日设为“工匠日”,成为全国第一个为工匠设立专属节日的城
市。设立“工匠日”,是为了激励工匠们创新创造,也是为了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无论是开展“杭州工
匠”评选与表彰、打造劳模工匠文化公园与工匠元素特色街区,还是创立“杭工云课”等线上线下教学平
台、建立健全“工匠带徒”制度,众多举措让工匠有荣誉感、成就感,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尚。
⑥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
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
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4.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精彩动人的“工匠
故事”?
(二)依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①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②“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
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
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
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
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
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
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材料二】
劳动还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君子处事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颜元
学习是劳动,并且应当永远是劳动,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三】
【材料四】
学生对参加家务劳动的态度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数据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原因
认为应该参加家务劳动 53.7% 经常参加 12.7% 关心父母,替父母分忧 29%
应该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35.2% 偶尔参加 84.13% 锻炼自理能力 54.6%
无所谓 10.2% 从不参加 3.15% 被父母强迫 7.1%
不必参加 0.9% 拒绝参加 0.02% 获得报酬 9.3%
1.请以“材料一”①段画线句为论点,在括号处用自己的话进行道理论证。
2.简要说明“材料一”②段的论述有何特点?
3.有人说:“学生的主业是学工科,不必为劳动浪费时间”,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
4.结合材料四,对材料三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错
错
题
更
正第 7 课 敬业与乐业 晨读晚练(解析版)
禅师(chán shī):对和尚的尊称。
精微(jīnɡ wēi):精深微妙。
秘诀(mì jué):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羡慕(xiàn mù):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浪荡(lànɡ dànɡ):到处游逛,不务正业,游荡;行为不检点,放荡。
妄想(wànɡ xiǎnɡ):不能实现的打算;狂妄地打算。
杜绝(dù jué):制止;消灭(坏事)。
理至易明(lǐ zhì yì míng):道理极容易明白。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旁骛(páng 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亵渎(xiè dú):轻慢,不尊敬。
调和(tiáo hé):配合得适当;掺和并搅拌;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式)。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1.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他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育与
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
2.交流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 192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一次演讲,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梁启
超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很有教育意义。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实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
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创办于 1918年 5月,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
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与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
会联系,有着优良的传统与校风。
(一)写辛勤劳作的好诗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二)写辛勤劳作的好句
1.炎炎烈日下,农民们弯着腰,手持锄头,一下又一下奋力地刨着坚硬的土地,汗水如雨般从他们黝
黑的脸庞滑落,滴入干涸的土壤。
2.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在高耸的脚手架上忙碌地穿梭。他们扛着沉重的钢
材,手中的电焊火花四溅,仿佛在绘制一幅壮丽的劳动画卷。
3.果园里,果农们手拿剪刀,小心翼翼地修剪着果树的枝叶,眼神专注而认真。他们穿梭在果树之间,
脚下的土地布满了他们踏实的脚印。
4.车间中,机器轰鸣,工人们站在流水线旁,双手不停地操作着,动作娴熟而迅速。他们的目光紧盯
着产品,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5.清晨的菜市场,摊贩们早早地摆好了摊位,不停地整理着蔬菜和水果,大声吆喝着招揽顾客。他们
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依然充满热情地忙碌着。
(三)写辛勤劳作的美文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
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
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
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
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
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
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
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
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
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
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
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
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
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
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
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
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
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
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
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老师简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
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
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本文的主要论点是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
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你的感言:
1.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作出更加完整的战略部署( ),心无旁 wù( )地稳经济、
促发展,应( )变局、化危机,跟着党走是强国富民的 mì jué( ),是加速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在新的征途下,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正向着梦想的方向破浪前行。
【答案】 shǔ 骛 yìng 秘诀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部署,bù shǔ,指安排,布置;处理;料理。
②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意思是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③应,yìng,指适应,这里指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
④秘诀,mì jué,意思是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
(一)阅读《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①12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
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有形成了“执着专注、精
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
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②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
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
匠,需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造就一支
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力。
③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
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永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
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才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推动更多工匠竞
相涌现。
④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
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行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
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⑤自 2019 年起,杭州将每年的 9 月 26 日设为“工匠日”,成为全国第一个为工匠设立专属节日的城
市。设立“工匠日”,是为了激励工匠们创新创造,也是为了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无论是开展“杭州工
匠”评选与表彰、打造劳模工匠文化公园与工匠元素特色街区,还是创立“杭工云课”等线上线下教学平
台、建立健全“工匠带徒”制度,众多举措让工匠有荣誉感、成就感,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尚。
⑥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
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
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1.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第一段从习主席的贺信入笔,结合我
国实际,有明确的提出了这一论点,后面,又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从重要性、如何才深入深入人心等角度进
行论证。
2.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2.举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的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从“叶金龙”“吴玉泉”“赵永林”“一批批”等来看,是举
例论证。说明他们是“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从而证明“让工匠精神深入人
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的论点。
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答案】3.首先提出“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的中心论点;其次,阐述了“工匠精神”在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再次,论述了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要创造并讲好“工匠故事”;然后,以杭州
为例如何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尚;最后,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需从头到尾准确概括每一自然段意思,然后将意思或角度相同的合并为
一个层次。第①段提出“让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的中心论点;第②段阐述了“工匠精神”在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性;第③④段论述了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要创造并讲好“工匠故事”;第 ⑤段以杭州为例
如何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尚;第⑥段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也可把③④⑤段分成一个层次,
论证思路就是提出论点,阐述重要性,论述如何做,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4.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精彩动人的“工匠
故事”?
【答案】4.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要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懂得工匠精神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发现身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讲好工匠故事,立志作一名大国工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见解的能力。首先要从文中找到重要信息: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的重要
性,创造更多工匠故事,讲好工匠故事等,然后,结合自己是学生的实际,从明含义、懂道理、做宣传、
立大志、打基础的思路来构思和表述。
(二)依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①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②“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
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
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
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
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
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
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材料二】
劳动还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君子处事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颜元
学习是劳动,并且应当永远是劳动,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三】
【材料四】
学生对参加家务劳动的态度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数据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原因
认为应该参加家务劳动 53.7% 经常参加 12.7% 关心父母,替父母分忧 29%
应该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35.2% 偶尔参加 84.13% 锻炼自理能力 54.6%
无所谓 10.2% 从不参加 3.15% 被父母强迫 7.1%
不必参加 0.9% 拒绝参加 0.02% 获得报酬 9.3%
1.请以“材料一”①段画线句为论点,在括号处用自己的话进行道理论证。
【答案】1.示例: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使人们的生存有了保障,社会有了进步和发展。人,
应当从事劳动,汗流满面地工作,他说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他的幸福、他的欢乐就在此。
【解析】本题考查道理论证。要结合论点进行论证。论点是“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
而生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生活而劳动”,论证时结合劳动对生活的意义来谈即可。个人生活方
面,劳动给人们的生存何生活提供了保障;人类生活方面,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使社会有了进步
和发展。二是“人类为劳动而生活”,论证时结合生活对劳动的意义来谈即可。意思是生活的意义在于劳动,
只有劳动,才能获得真知快乐的人生。
2.简要说明“材料一”②段的论述有何特点?
【答案】2.语言上,多用短句和口语化的语言,说理亲切随和;多用反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论证方式上:采用了驳论的方式,先列出一个常见的错误论调,接着逐层进行驳斥。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特点。可从语言、句式、论证方式等方面分析。材料一第②段,语言上,
结合“做工好苦呀!”“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
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等句子可知,多用短句和口语化的语言,说理亲切随和;句式上,“做工
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可知,多用反
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结合“‘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可
知,先列出一个常见的错误论调,接着逐层进行驳斥,是运用了驳论的论证方式。
3.有人说:“学生的主业是学工科,不必为劳动浪费时间”,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3.示例:劳动也是学习。陶铸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从古至今,劳动创造了一切。
学功课从来都不是学习的全部,只有劳动才能把学习的结果用到实践中,才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道理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提出论点,其次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示例:劳动也
是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世界上一切的发明创造几乎都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
生出来的,劳动,让我们感觉身体上的疲劳,心理上的疲劳,这个时候人们为了减少劳动强度带给我们的
疲倦感,所以就要想方设法的造出来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体力活动的一些机器,所以科技发明就由此而
产生,可以这么说,科技发明就是人类为了减少劳动,是人们懒惰的一个结果,体力上的懒惰导致了思想
上的勤奋,想法上的勤奋最终导致了各种科技产品的诞生。
4.结合材料四,对材料三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4.从漫画中看出学生做家务事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从材料四的调查数据看这种情况也占一定
比例。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学生应经常参加家务劳动,替父母分忧,锻炼自理能力;不应为获取报酬而参
加家务劳动。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表达看法的能力。【材料三】图片上一个男孩在做家务,结合四处文字
可看出学生做家务事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结合【材料四】“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原因”一栏中“获得报酬
9.3%”一项可知,这种情况也占一定比例。表达看法时要对这一现象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家务,就是家庭
事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来共同分担的。家务劳动能够使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体谅别
人,融洽社会关系,善于合作。因此,学生不应为获取报酬而参加家务劳动。
错
错
题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