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你是人间四月天》晨读晚练 PDF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同步作业(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你是人间四月天》晨读晚练 PDF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同步作业(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26:00

文档简介

第 5 课 你是人间四月天 晨读晚练(解析版)
轻灵(qīnɡ línɡ):轻快灵巧;轻细空灵。
娉婷(pīnɡ tínɡ):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xiān yán):鲜艳美丽。
冠冕(ɡuān miǎn):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冠冕堂皇,体面。
呢喃(ní nán):形容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1.走近作者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才女,她在诸多领域成绩斐然。林徽因身上的标签有:建筑师、作家、诗人。她在
古建筑间穿行,在诗文中游走,漫步于红尘之上,淡定,从容。林徽因的每篇作品都凝结着她灵动的思绪和满
腹的才华,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言清新淡雅,尤其在意象的运用上别具一格。
2.交流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发表在 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为悼念曾经的挚友徐志摩而作,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儿子出生的
喜悦和对儿子的希望。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
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3.知识链接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
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
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写四月春光的好诗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乡村四月》
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
文徵明(明)
春雨绿阴肥,雨晴春亦归。
花残莺独啭,草长燕交飞。
香箧青缯扇,筠窗白葛衣。
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宋)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二)写四月春光的好句
1.四月,是春天的盛宴,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时光。每一寸土地都被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抚摸,每一丝空
气都弥漫着花朵的芬芳和新叶的清香。嫩绿的草芽从沉睡的大地中倔强地钻出,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
软的绿色绒毯。
2.四月的春天,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用她那神奇的画笔肆意挥洒着色彩。湛蓝的天空如宝石般纯
净,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悠然飘浮。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涌起层层
金色的波涛,与远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田园画卷。
3.四月,是春天的华章,奏响着生命的旋律。桃花嫣红,如少女羞涩的脸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杏花
洁白,似雪花般纷纷扬扬,洒落一地的芬芳。河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宛如绿丝绦般轻盈垂下,在清
澈的河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仿佛在与河水低语呢喃。
4.走进四月的春天,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细碎的金辉,给大地蒙
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忙碌穿梭,它们共同谱写着春天的赞歌。远处的山峦
连绵起伏,青葱欲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让人不禁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5.四月的春风,带着丝丝暖意,轻柔地吹过每一个角落。它吹开了含苞待放的花朵,让世界瞬间变得五
彩斑斓;它吹绿了岸边的垂柳,让柳枝在风中尽情摇曳,仿佛是大自然在欢快地舞蹈。在这温暖的春风中,
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纷纷走出家门,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三)写四月春光的美文
四月醉芳菲
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仿佛在一夜之间,那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只剩
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了。
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琥珀一般,闪着别样的
光鲜,润出别样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全部树枝,稀疏的地方,
也是满枝条的绿芽。轻风吹来,黄绿相间着一种陶醉,映亮了心灵。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
在微微地向林荫道上的人们问好致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
我站在柏油路上,仰头感受暖暖的春日,一瞬间,如同被什么击中,或被攫住了似的,只感到流光中的迷
离与幻动,几乎令人无可抗拒地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
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
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
想去踏青。踩着油菜金黄绿草青青的田垄,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深深
地呼吸,大声地呼喊,和自然做个亲密的接触,做最放纵的自我。然后采一束野花带回家,放在窗台那个
已经空了很久的花瓶里,把春天收藏在心里,把芬芳留在属于自己空间里的四月。
想去远行。想去“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感受烟雨霏霏,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寻一些天上人间的浪
漫,和着踏歌的节奏赏大街小巷细致的风情,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情感。使喧嚣中有些浮躁的
心静下来,思索,再思索,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想去耕种。踏着四月泥土的松软,架一柄木犁,以蹒跚的姿势,把种子播在春梦的端头。荷一把锄头,
擦掉额头的汗水,在古诗的平平仄仄中,深谙着“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握一把牛鞭,赶一架老车,轧着
车轱辘菜的新绿,吱吱扭扭地奏出岁月的向往。或者穿透四月薄薄的雨雾,听蛙鸣声声,如一首温馨的歌
谣,唱响内心深处清脆的乡音。
四月,融融的春光,无处躲藏的明媚饮醉了山水,也酣畅了爱情。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笔下是一曲
爱的礼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
天!”以几近阳光的心情去听这首美妙的抒情诗吧,你会感觉那一树花开就是一片林的爱,那一声呢喃就
是一首爱的乐章。你会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曾经擦肩而过,却成为永远的风景,永远的记忆。
四月,多少缱绻的情怀,摩挲着春光流溢的感触。将思绪放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四月,一半是
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老师简评:
本文细致描写了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的美好景象和踏青、远行、耕种时所见的四月美景,写出了四月
天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对美好人
生的向往和憧憬。
你的感言:
1.下列词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鲜妍(yàn) 轻灵(líng) 细雨(xì) 带着花冠
B.云烟(yān) 娉婷(pīng) 鹅黄(é) 天真庄严
C.黄昏(hūn) 冠冕(guàn) 浮动(fú) 初放芽绿
D.光艳(yàn) 柔嫩(lèn) 呢喃(ní) 梦中白连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鲜妍(yàn)——yán,带着花冠——戴着花冠;
C.冠冕(guàn)——guān;
D.柔嫩(lèn)——nèn, 梦中白连——梦中白莲;
故选 B。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 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
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
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
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
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
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
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
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
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
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
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
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
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
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
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
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
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无边青青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
窈窕玲珑的睡莲、明艳灿烂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
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
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
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
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1.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表达了作者
之情。
【答案】1.对欧洲文化的向往与迷恋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和
上下文分析作答。语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采用了比喻
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比喻为“色泽古黯的织锦”,同时赋予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欧洲的历史悠久和风光奇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文化的向往与迷恋及初到欧洲的喜悦之情。据
此理解作答。
2.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① ;② 。
【答案】2.①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②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
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
顺序来提炼、概括。从文章中的“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
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
孤独和无所适从”来概括作答即可。
3.下列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萌生了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领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答案】3.A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项,据此 “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
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
理解和感受”可知,林徽因并不是因为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才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而是因为她
领悟了建筑和艺术的真谛,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后才产生了在建筑上有所为的愿望。据此,答案为 A。
4.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
示。(80 字左右)
【答案】4.提示:从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角度去思考即可。
示例:年轻的我们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知识,
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完成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解析】4.做这类题目时,要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
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提示:本题作答可以从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角度去思
考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二)林徽因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欣赏“一树一树的花开”,艾青在《春》里目睹“龙华的桃花开
了”。同样是春花,却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请比较这两首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春 艾青
春天了
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
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 年 4 月
【答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诗人借“一树一树的花开”,表达对绚丽多姿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
赞叹,抒发了深沉、浓烈的热爱之情。《春》中“龙华的桃花”隐喻烈士的鲜血,桃花的艳丽反衬出反动派的
狰狞,表达诗人对反动派疯狂屠杀的愤怒与仇恨。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诗的比较阅读。林徽因的诗用“人间的四月天"来表达美好的情感,她用轻风、
云烟、星子、细雨、百花、圆月、白莲等刻画四月的景色,描绘出和风习习、百花吐蕊、阳光和煦、春色
浓郁的景象,细腻而韵味无穷。四月蕴含希望、热情与梦想的时节,是每个人心中美好的伊甸园。
作者借“一树一树的花开”来表达对绚丽多姿而又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真挚的
热爱之情。根据诗句“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
血液”可知,诗人巧妙地把笔落在“血”的刻划上,这不仅强调“血”,进一步强调“野兽”的残酷,进一步增强
控诉和愤怒的力量,而且为下面的诗句作了铺垫。再结合背景“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这五位
烈士,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地杀害了”,“野兽”让人联想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行径。
艾青在诗中,用龙华烈士的鲜血被喻为报春的桃花,比喻妥帖巧妙且震撼人心——龙华的春天,其实就
是烈士的春天,其实就是龙华的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春天,这样的春的代价是惨重的,这样的春天也是悲
壮而刻骨铭心的。所以,这里的桃花隐喻烈士的鲜血,桃花的艳丽反衬出反动派的狰狞,表达诗人对反动
派疯狂屠杀的愤怒与仇恨。




正第 5 课 你是人间四月天 晨读晚练(原卷版)
轻灵(qīnɡ línɡ):轻快灵巧;轻细空灵。
娉婷(pīnɡ tínɡ):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xiān yán):鲜艳美丽。
冠冕(ɡuān miǎn):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冠冕堂皇,体面。
呢喃(ní nán):形容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1.走近作者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才女,她在诸多领域成绩斐然。林徽因身上的标签有:建筑师、作家、诗人。她在
古建筑间穿行,在诗文中游走,漫步于红尘之上,淡定,从容。林徽因的每篇作品都凝结着她灵动的思绪和满
腹的才华,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言清新淡雅,尤其在意象的运用上别具一格。
2.交流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发表在 1934 年的 上。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为悼念曾经的挚友徐志摩而作,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儿子出生的
喜悦和对儿子的希望。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
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3.知识链接
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 。林徽
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
绪的回旋。她以其 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写四月春光的好诗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乡村四月》
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
文徵明(明)
春雨绿阴肥,雨晴春亦归。
花残莺独啭,草长燕交飞。
香箧青缯扇,筠窗白葛衣。
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宋)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二)写四月春光的好句
1.四月,是春天的盛宴,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时光。每一寸土地都被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抚摸,每一丝空
气都弥漫着花朵的芬芳和新叶的清香。嫩绿的草芽从沉睡的大地中倔强地钻出,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
软的绿色绒毯。
2.四月的春天,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用她那神奇的画笔肆意挥洒着色彩。湛蓝的天空如宝石般纯
净,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悠然飘浮。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涌起层层
金色的波涛,与远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田园画卷。
3.四月,是春天的华章,奏响着生命的旋律。桃花嫣红,如少女羞涩的脸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杏花
洁白,似雪花般纷纷扬扬,洒落一地的芬芳。河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宛如绿丝绦般轻盈垂下,在清
澈的河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仿佛在与河水低语呢喃。
4.走进四月的春天,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细碎的金辉,给大地蒙
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忙碌穿梭,它们共同谱写着春天的赞歌。远处的山峦
连绵起伏,青葱欲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让人不禁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5.四月的春风,带着丝丝暖意,轻柔地吹过每一个角落。它吹开了含苞待放的花朵,让世界瞬间变得五
彩斑斓;它吹绿了岸边的垂柳,让柳枝在风中尽情摇曳,仿佛是大自然在欢快地舞蹈。在这温暖的春风中,
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纷纷走出家门,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三)写四月春光的美文
四月醉芳菲
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仿佛在一夜之间,那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只剩
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了。
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琥珀一般,闪着别样的
光鲜,润出别样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全部树枝,稀疏的地方,
也是满枝条的绿芽。轻风吹来,黄绿相间着一种陶醉,映亮了心灵。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
在微微地向林荫道上的人们问好致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
我站在柏油路上,仰头感受暖暖的春日,一瞬间,如同被什么击中,或被攫住了似的,只感到流光中的迷
离与幻动,几乎令人无可抗拒地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
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
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
想去踏青。踩着油菜金黄绿草青青的田垄,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深深
地呼吸,大声地呼喊,和自然做个亲密的接触,做最放纵的自我。然后采一束野花带回家,放在窗台那个
已经空了很久的花瓶里,把春天收藏在心里,把芬芳留在属于自己空间里的四月。
想去远行。想去“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感受烟雨霏霏,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寻一些天上人间的浪
漫,和着踏歌的节奏赏大街小巷细致的风情,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情感。使喧嚣中有些浮躁的
心静下来,思索,再思索,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想去耕种。踏着四月泥土的松软,架一柄木犁,以蹒跚的姿势,把种子播在春梦的端头。荷一把锄头,
擦掉额头的汗水,在古诗的平平仄仄中,深谙着“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握一把牛鞭,赶一架老车,轧着
车轱辘菜的新绿,吱吱扭扭地奏出岁月的向往。或者穿透四月薄薄的雨雾,听蛙鸣声声,如一首温馨的歌
谣,唱响内心深处清脆的乡音。
四月,融融的春光,无处躲藏的明媚饮醉了山水,也酣畅了爱情。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笔下是一曲
爱的礼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
天!”以几近阳光的心情去听这首美妙的抒情诗吧,你会感觉那一树花开就是一片林的爱,那一声呢喃就
是一首爱的乐章。你会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曾经擦肩而过,却成为永远的风景,永远的记忆。
四月,多少缱绻的情怀,摩挲着春光流溢的感触。将思绪放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四月,一半是
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老师简评:
本文细致描写了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的美好景象和踏青、远行、耕种时所见的四月美景,写出了四月
天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对美好人
生的向往和憧憬。
你的感言:
1.下列词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鲜妍(yàn) 轻灵(líng) 细雨(xì) 带着花冠
B.云烟(yān) 娉婷(pīng) 鹅黄(é) 天真庄严
C.黄昏(hūn) 冠冕(guàn) 浮动(fú) 初放芽绿
D.光艳(yàn) 柔嫩(lèn) 呢喃(ní) 梦中白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 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
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
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
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
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
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
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
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
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
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
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
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
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
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
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
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
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无边青青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
窈窕玲珑的睡莲、明艳灿烂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
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
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
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
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1.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表达了作者
之情。
2.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① ;② 。
3.下列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萌生了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领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4.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
示。(80 字左右)
(二)林徽因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欣赏“一树一树的花开”,艾青在《春》里目睹“龙华的桃花开
了”。同样是春花,却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请比较这两首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春 艾青
春天了
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
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