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PDF版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同步作业(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PDF版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同步作业(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28:22

文档简介

第 2 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晨读晚练(解析版)
谷穗(gǔ suì):谷子的果实部分。
篝火(gōu huǒ):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海防(hǎi fáng):在沿海地区和领海内布置的防务。
宿营(sù yíng):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1.走近作者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现当代作家,诗人。现代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曾任《诗刊》编委。
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另有诗剧合集《“小
迷糊”阿姨》,报告文学集《癌症≠死亡》等。
2.交流背景
1976年 1月 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拿着花圈悼念
自己的总理,到 4月 5日,悼念达到高潮。1977年 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情怀念的感情。诗人柯岩同志怀着这种强烈而美
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3.知识链接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
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
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
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一)写爱国之情的好诗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写爱国之情的好句
1.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颗小小螺丝钉的坚守都是对祖国大厦最坚定的支持,爱国之情,体现
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中。
2. 爱国不仅仅是宏大的口号,它藏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下的国旗上,藏在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中,
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3. 跨越千山万水,心中那份对祖国的依恋如同北斗,永远指引着归家的方向,让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
角落,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4. 爱国是一种力量,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
荣富强添砖加瓦。
5.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不
可推卸的责任,也是爱国情怀的现代体现。
6. 不忘来时路,不负明日光,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用智慧和汗水共同绘制祖国更加
辉煌灿烂的明天。
(三)写对周总理怀念之情的美文
春 夜
梅阡
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和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
抚,犹如慈母的双手。
12 日的午夜,一点钟。周总理送走了晚会的客人们,又回来,和几个青年演员们围在一起,谈得很热
烈。忽然,他望了望酒闹人散的会场,转身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刘华和狄辛说:
“你们住在哪里?”
“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远吗?”
“不太远。我们每天排戏都是走来走去,只要 15 分钟。”
“走吧,到你们的宿舍去。”周总理含笑地说:“去看看。”
演员们一下子愣住了。在首都剧场的大门口,汽车开过来了。总理却摆了摆手,问演员们:“你们怎么
走?”
“我们走着回去,您上车吧!”有个演员抢着说。
“我也锻炼锻炼,散散步,走吧!”这样,在午夜里静悄悄的马路上出现一群人,年轻的演员们簇拥着
一个新的更年轻的人。他们像一家人,父亲和儿女们一边走一边亲切地说笑,谈工作,谈演戏,谈生活,
也谈到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大家压低了声音,怕惊吵了夜归的行人——在这一群人的后面
远远地尾随着一辆空空的车。
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温煦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
当周总理轻轻地敲开他们宿舍的房门,有的从床上跳起,有的从灯下抬起头来。但,差不多都是用同
样惊诧的神情。在谈话中,周总理非常关心剧院企业化的问题。
有人提到国家剧院和民营剧院的演员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周总理表示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
还很穷,都往上提,没有那个力量,是不是高的应该向低的看齐一些呢?演员的生活,也不要和一般人民
的生活水平太悬殊了。当周总理知道一九五三年从师大戏剧系毕业的青年演员,每月工资七十多元的时候,
笑了笑,说:“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你们年轻人,今天经济的条件太好了,什么都给你们准备下了,比起你们前一代人你们很幸福。你
们也应该多吃些苦,受一些艰苦的锻炼。”周总理说着,顺手指指室内的一盆花:“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
雨的!你们将来还要建设共产主义,为你们的下一代你们要经受一些艰苦的锻炼……”
这些话,他讲时是十分亲切而严肃的。大家都静了下来,深深地体会。在这些话里包含着多大的期望
与多大的鞭策呀!
深夜两点了,周总理悄悄地离开剧院,但他的声音和相貌却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推开了窗户,
窗外吹来的是温煦的春风,但也带着一些沁人的凉意,使人清醒地思考着一些问题。
许多人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春夜。
(《人民日报》1957 年 5 月 17 日有删改)
老师简评:
本文前半部分的语言描写简短,口语化,体现了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也表现了青年演
员们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后半部分以周总理大量的话语为主,篇幅较长,书面化,体现了场合的庄重
严肃,突出了周总理的领袖身份,表现了对青年演员们的期望、鞭策。
你的感言:
1.下列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ān) 谷穗(huì) 宿营(shù)
B.冓火(gǒu) 伐木(fá) 海防(fáng)
C.辽阔(kuò) 足迹(jì) 心脏(zàng)
D.哄鸣(hōng) 呼换(huàn) 柯岩(hē)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沉甸甸(diān)——diàn,谷穗(huì)——suì,宿营(shù)——sù;
B.冓火(gǒu)——篝火(gōu);
D.哄鸣——轰鸣,呼换——呼唤,柯岩(hē)——kē;
故选 C。
(一)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
1.请概括诗歌选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1.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此类题通常可用“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作答。由“伫立在长
安街的暮色里”“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等
语句可知,本诗写的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情景。
2.请赏析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2.加点词语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
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解析】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从加点词语“喊”“扑”“跑”“献上”“牵动”,可以看出运用
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灵车经过时的动作,结合“长街肃穆,万民伫立,一
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可知表现出
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3.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3.示例:画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
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由“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可知划线句是自
然环境描写;结合诗句“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
我们的心”,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哭送总理的内容可知,这里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
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结合诗句“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多少
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可知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
爱、缅怀、不舍之情。
4.诗中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安排有什么作
用?
【答案】4.反复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该诗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反复咏叹,深切表达了因周总理
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
层深入,哀思绵绵。
【解析】4.本题考查重要诗句的作用。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内容上,两次出现“车队像一
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连续两次使用同一句子,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缓缓地流”“深冬
的风”等语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
结构上,相同的内容反复出现,形成前后照应,使诗歌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使诗歌情感表达
更加强烈。
(二)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
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
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
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③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
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
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
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
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
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
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
到是漫长漫长的。
④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
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
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
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
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⑤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
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
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
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
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⑥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
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⑦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⑧我写的这一篇,就作为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有删改)
1.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
【答案】1.因为总理居住的院落盛开着海棠花,总理喜欢海棠;周总理工作之余与家人或同事欣赏海
棠花,用赏花来消解工作的劳累;海棠花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情感以及回忆生活的寄托物与美好见证。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第②段“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
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可知,周总理因
为喜爱海棠花,爱上了有海棠花的院落。从第③段“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
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
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
志们一起”可知,周总理工作劳累时会观赏海棠放松精神,还喜欢和身边的人一起散步、赏海棠。第④段
“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
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可知,写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错
过海棠花开时,作者剪了一枝放进书本里寄给他。
2.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答案】2.①夫妻二人有时来到院落,在海棠树前散步,欣赏海棠,以消解周总理工作中的疲倦;②作者
给远在日内瓦的周总理寄去海棠花,以示关怀;③总理去世后,作者独自赏花,回忆总理与海棠花的往事;
④作者人老心红,要像周总理一样努力为人民服务。
【解析】2.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③段“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
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第④段“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
好的花朵……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作者通过寄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关怀、思念之情。第⑤段“大
家一边赏花……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作者在赏海棠花的时候怀念周总理。第⑥段“我现在老了……努
力为人民服务”,作者要向周总理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
3.从感官和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
果山。
【答案】3.作者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实累累的惹人喜爱的情景;
“真像花果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了对海棠花的热爱。
【解析】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作答时,需先指明所用写作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又
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挂满枝头”,分别从味觉、视觉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
实累累的情景。“真像花果山”,将海棠树比作花果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
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4.作者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文章题目,有何深意?
【答案】4.作者对西花厅海棠花饱含深情,充满美好的回忆,题目蕴含着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两方面考虑,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
题目,结合选文第①段“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
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可知,一方面是文章主要是写有关西花厅海棠花的美好回忆;另一
方面,结合选文第⑤段“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
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可知,作者借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正第 2 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晨读晚练(原卷版)
谷穗(gǔ suì):谷子的果实部分。
篝火(gōu huǒ):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海防(hǎi fáng):在沿海地区和领海内布置的防务。
宿营(sù yíng):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1.走近作者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 现代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曾任《诗刊》编委。
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另有诗剧合集《“小
迷糊”阿姨》,报告文学集《癌症≠死亡》等。
2.交流背景
1976年 1月 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拿着花圈悼念
自己的总理,到 4月 5日,悼念达到高潮。1977年 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 的感情。诗人柯岩同志怀着这种强烈
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3.知识链接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
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 与进行“可感与不可
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
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 。
(一)写爱国之情的好诗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写爱国之情的好句
1.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颗小小螺丝钉的坚守都是对祖国大厦最坚定的支持,爱国之情,体现
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中。
2. 爱国不仅仅是宏大的口号,它藏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下的国旗上,藏在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中,
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3. 跨越千山万水,心中那份对祖国的依恋如同北斗,永远指引着归家的方向,让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
角落,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4. 爱国是一种力量,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
荣富强添砖加瓦。
5.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不
可推卸的责任,也是爱国情怀的现代体现。
6. 不忘来时路,不负明日光,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用智慧和汗水共同绘制祖国更加
辉煌灿烂的明天。
(三)写对周总理怀念之情的美文
春 夜
梅阡
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和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
抚,犹如慈母的双手。
12 日的午夜,一点钟。周总理送走了晚会的客人们,又回来,和几个青年演员们围在一起,谈得很热
烈。忽然,他望了望酒闹人散的会场,转身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刘华和狄辛说:
“你们住在哪里?”
“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远吗?”
“不太远。我们每天排戏都是走来走去,只要 15 分钟。”
“走吧,到你们的宿舍去。”周总理含笑地说:“去看看。”
演员们一下子愣住了。在首都剧场的大门口,汽车开过来了。总理却摆了摆手,问演员们:“你们怎么
走?”
“我们走着回去,您上车吧!”有个演员抢着说。
“我也锻炼锻炼,散散步,走吧!”这样,在午夜里静悄悄的马路上出现一群人,年轻的演员们簇拥着
一个新的更年轻的人。他们像一家人,父亲和儿女们一边走一边亲切地说笑,谈工作,谈演戏,谈生活,
也谈到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大家压低了声音,怕惊吵了夜归的行人——在这一群人的后面
远远地尾随着一辆空空的车。
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温煦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
当周总理轻轻地敲开他们宿舍的房门,有的从床上跳起,有的从灯下抬起头来。但,差不多都是用同
样惊诧的神情。在谈话中,周总理非常关心剧院企业化的问题。
有人提到国家剧院和民营剧院的演员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周总理表示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
还很穷,都往上提,没有那个力量,是不是高的应该向低的看齐一些呢?演员的生活,也不要和一般人民
的生活水平太悬殊了。当周总理知道一九五三年从师大戏剧系毕业的青年演员,每月工资七十多元的时候,
笑了笑,说:“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你们年轻人,今天经济的条件太好了,什么都给你们准备下了,比起你们前一代人你们很幸福。你
们也应该多吃些苦,受一些艰苦的锻炼。”周总理说着,顺手指指室内的一盆花:“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
雨的!你们将来还要建设共产主义,为你们的下一代你们要经受一些艰苦的锻炼……”
这些话,他讲时是十分亲切而严肃的。大家都静了下来,深深地体会。在这些话里包含着多大的期望
与多大的鞭策呀!
深夜两点了,周总理悄悄地离开剧院,但他的声音和相貌却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推开了窗户,
窗外吹来的是温煦的春风,但也带着一些沁人的凉意,使人清醒地思考着一些问题。
许多人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春夜。
(《人民日报》1957 年 5 月 17 日有删改)
老师简评:
本文前半部分的语言描写简短,口语化,体现了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也表现了青年演
员们对周总理的尊敬与爱戴;后半部分以周总理大量的话语为主,篇幅较长,书面化,体现了场合的庄重
严肃,突出了周总理的领袖身份,表现了对青年演员们的期望、鞭策。
你的感言:
1.下列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ān) 谷穗(huì) 宿营(shù)
B.冓火(gǒu) 伐木(fá) 海防(fáng)
C.辽阔(kuò) 足迹(jì) 心脏(zàng)
D.哄鸣(hōng) 呼换(huàn) 柯岩(hē)
(一)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
1.请概括诗歌选段的主要内容。
2.请赏析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3.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诗中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安排有什么作
用?
(二)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
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
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
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③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
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
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
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
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
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
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
到是漫长漫长的。
④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
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
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
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
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⑤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
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
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
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
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⑥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
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⑦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⑧我写的这一篇,就作为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有删改)
1.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
2.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从感官和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
果山。
4.作者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文章题目,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