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课 智取生辰纲 晨读晚练(原卷版)
歇息(xiē xi):休息;住宿,睡觉。
干系(ɡān xì):责任。
怨怅(yuàn chànɡ):怨恨。
分晓(fēn xiǎo):道理(多用于否定式);明白,清楚;事情的底细或结果(多用在“见”后)。
逞能(chěnɡ nénɡ):显示自己能干。
颠倒(diān dǎo):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使颠倒;错乱。文中指反倒、反而。
勾当(ɡòu dànɡ):事情,今多指坏事情。
聒噪(ɡuō zào):声音杂乱;吵闹;文中是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
烦了”。
喏喏连声(nuò nuò lián shēng):恭敬地连连答应。
面面厮觑(miàn miàn sī qù):互相望着发愣。
1.走近作者
施耐庵,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辞章诗歌、天文、地理、星象等,无不精
通。曾在钱塘为官,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述。
2.交流背景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在集市上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
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瑾、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
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
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
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3.知识链接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 ,鲜明地表现了“ ”
的主题。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
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水浒传》是世界上涉及人物最多的小说,共涉及 ,其中有名有姓的有 位,有
名无姓的有 位,有姓无名的有 位。
(一)写讽喻的好诗
《卖炭翁》
——白居易(唐朝)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泊秦淮》
——杜牧(唐朝)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上渔者》
——范仲淹(宋朝)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蚕妇》
——张俞(宋朝)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二)写讽喻的好句
1.在这看似繁华的都市背后,隐藏着无数被贪婪和欲望扭曲的灵魂,就像那华丽的舞台上,演员们戴
着虚伪的面具,演绎着一场场荒诞不经的闹剧,而台下的观众却在盲目地欢呼喝彩,却未曾意识到这不过
是一场虚幻的泡沫,随时可能破灭。
2.社会的发展如同疾驰的列车,然而有些人却在这高速的进程中迷失了自我,他们追逐着金钱与权力
的幻影,如同沙漠中口渴的旅人追逐着海市蜃楼,最终只会陷入无尽的绝望和空虚之中。
3.当今的教育体系,有时候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不断地生产着标准化的产品,却忽略了每个学生独
特的个性和潜力,孩子们被迫适应着既定的模式,如同被困在无形的牢笼里,失去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4.网络世界仿佛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其中既有宝贵的知识,也有大量的垃圾
和误导,人们在这片海洋中畅游,有时却像失去方向的船只,被虚假的谣言和恶意的炒作所左右,无法找
到真实的彼岸。
5.现代职场犹如一个残酷的战场,人们为了晋升和利益不择手段,尔虞我诈的场景屡见不鲜,表面上
的和谐友善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面纱,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立刻就会被无情地撕破,暴露出人性的丑陋和
自私。
(三)写《水浒传》点评的美文
《水浒传》点评片段
鲍鹏山
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两脚好气
毬,于是,京师人也就不叫他高二,只叫他高毬,发迹后,他把毛旁的“毬”改为人旁的“俅”。这个人
旁的“俅”,在汉语里几乎没有什么意思,不能单独用,大概高俅以此表示,他从此摆脱了毛乎乎的东西,
算是一个人了吧。
那么,在发迹之前,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水浒》是这样写的: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
样样在行,而且还胡乱写诗书词赋,却偏偏有一样不会,那就是:“仁义礼智,信行忠良。”他的职业,
就是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如果就这样了,他高俅此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做一个豪门清客,最低境界是地主的狗腿子或财主的奴才,
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是,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他后来还真是玩大了,大了去了。
这是一个曲折而有意味的过程。高俅最初也只是帮一个生铁王员外的儿子使钱。王员外看着自己的儿
子被高俅这个破落户泼皮带着到处吃喝嫖赌,一纸状子告到开封府,开封府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押送出
东京,注销东京户籍。《水浒》写到这里,还有一句:“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可见东京人
对这个小流氓无赖的厌恶。
高俅在东京无处落脚,便去了淮西,投靠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柳世权。作者轻轻点出两个字
——“世权”,不动声色。我们也轻忽过去了。但是,当我们读完下面的章节,再回过头来,想起作者轻
轻放在这里的这两个字,心中不免一惊。世权,世权,一个权宜的世界,一个苟且的世界,一群权宜苟且
的人物!正是这样的生态环境,才让高俅这样的人茁壮疯长!
三年以后,宋哲宗心血来潮,大赦天下。高俅要回东京来了!柳世权给了他一些盘缠,还给他写了一
封推荐信,让他投奔自己的亲戚:开生药铺的董将仕。董将仕见了柳世权的来书,心中寻思:这样的人留
不得。但又撇不过柳大郎的面皮,于是便假装欢天喜地留他在家歇宿,每日酒食管待,住了十余天,想出
一个两全之策:拿出一套衣服,又写了一封信,打发高俅到小苏学士处去。话还说得好听:“小人家下萤
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后误了足下。我转荐足下与小苏学士处,久后也得个出身。”
老师简评:
鲍鹏山能够用鲜活、灵动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无论是解读
文学作品还是讲述历史人物,他都能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关怀。
你的感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 xiē xi ,又牵着驴去驮水。
(2)赵员外道:“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 ;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
都不好看。”
(3)细心的网友发现,解说介绍门洞、大殿台阶等地方的时候,镜头完全没有切换到场景;镜头还总是 diān
dǎo 。
(4)我家附近,有人养画眉,有人养斑鸠,还有人养一种很聒噪 的鸟而常常被邻居抗议,而我
养的是麻雀。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起
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 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
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
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
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
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宇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
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
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
节。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2.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选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使宋江的醉态跃然纸上 写出其中两种。
4.从选文宋江写下的诗词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内心状态和情绪
5.联系《水浒传》内容,说说宋江“刺文双颊”是因为哪件事,他又是什么时候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
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
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
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
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
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
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
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
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
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
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
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
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
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
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
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
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
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
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
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
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6.武松的绰号是 。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的 。
7.“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
8.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9.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吗,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错
错
题
更
正第 22 课 智取生辰纲 晨读晚练(解析版)
歇息(xiē xi):休息;住宿,睡觉。
干系(ɡān xì):责任。
怨怅(yuàn chànɡ):怨恨。
分晓(fēn xiǎo):道理(多用于否定式);明白,清楚;事情的底细或结果(多用在“见”后)。
逞能(chěnɡ nénɡ):显示自己能干。
颠倒(diān dǎo):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使颠倒;错乱。文中指反倒、反而。
勾当(ɡòu dànɡ):事情,今多指坏事情。
聒噪(ɡuō zào):声音杂乱;吵闹;文中是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
烦了”。
喏喏连声(nuò nuò lián shēng):恭敬地连连答应。
面面厮觑(miàn miàn sī qù):互相望着发愣。
1.走近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辞章诗歌、天文、地理、星象等,无不精
通。曾在钱塘为官,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述。
2.交流背景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在集市上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
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瑾、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
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
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
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3.知识链接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
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水浒传》是世界上涉及人物最多的小说,共涉及人物 787 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 577 位,有名无姓的有 9
位,有姓无名的有 99 位。
(一)写讽喻的好诗
《卖炭翁》
——白居易(唐朝)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泊秦淮》
——杜牧(唐朝)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上渔者》
——范仲淹(宋朝)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蚕妇》
——张俞(宋朝)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二)写讽喻的好句
1.在这看似繁华的都市背后,隐藏着无数被贪婪和欲望扭曲的灵魂,就像那华丽的舞台上,演员们戴
着虚伪的面具,演绎着一场场荒诞不经的闹剧,而台下的观众却在盲目地欢呼喝彩,却未曾意识到这不过
是一场虚幻的泡沫,随时可能破灭。
2.社会的发展如同疾驰的列车,然而有些人却在这高速的进程中迷失了自我,他们追逐着金钱与权力
的幻影,如同沙漠中口渴的旅人追逐着海市蜃楼,最终只会陷入无尽的绝望和空虚之中。
3.当今的教育体系,有时候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不断地生产着标准化的产品,却忽略了每个学生独
特的个性和潜力,孩子们被迫适应着既定的模式,如同被困在无形的牢笼里,失去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4.网络世界仿佛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其中既有宝贵的知识,也有大量的垃圾
和误导,人们在这片海洋中畅游,有时却像失去方向的船只,被虚假的谣言和恶意的炒作所左右,无法找
到真实的彼岸。
5.现代职场犹如一个残酷的战场,人们为了晋升和利益不择手段,尔虞我诈的场景屡见不鲜,表面上
的和谐友善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面纱,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立刻就会被无情地撕破,暴露出人性的丑陋和
自私。
(三)写《水浒传》点评的美文
《水浒传》点评片段
鲍鹏山
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两脚好气
毬,于是,京师人也就不叫他高二,只叫他高毬,发迹后,他把毛旁的“毬”改为人旁的“俅”。这个人
旁的“俅”,在汉语里几乎没有什么意思,不能单独用,大概高俅以此表示,他从此摆脱了毛乎乎的东西,
算是一个人了吧。
那么,在发迹之前,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水浒》是这样写的: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
样样在行,而且还胡乱写诗书词赋,却偏偏有一样不会,那就是:“仁义礼智,信行忠良。”他的职业,
就是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如果就这样了,他高俅此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做一个豪门清客,最低境界是地主的狗腿子或财主的奴才,
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是,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他后来还真是玩大了,大了去了。
这是一个曲折而有意味的过程。高俅最初也只是帮一个生铁王员外的儿子使钱。王员外看着自己的儿
子被高俅这个破落户泼皮带着到处吃喝嫖赌,一纸状子告到开封府,开封府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押送出
东京,注销东京户籍。《水浒》写到这里,还有一句:“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可见东京人
对这个小流氓无赖的厌恶。
高俅在东京无处落脚,便去了淮西,投靠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柳世权。作者轻轻点出两个字
——“世权”,不动声色。我们也轻忽过去了。但是,当我们读完下面的章节,再回过头来,想起作者轻
轻放在这里的这两个字,心中不免一惊。世权,世权,一个权宜的世界,一个苟且的世界,一群权宜苟且
的人物!正是这样的生态环境,才让高俅这样的人茁壮疯长!
三年以后,宋哲宗心血来潮,大赦天下。高俅要回东京来了!柳世权给了他一些盘缠,还给他写了一
封推荐信,让他投奔自己的亲戚:开生药铺的董将仕。董将仕见了柳世权的来书,心中寻思:这样的人留
不得。但又撇不过柳大郎的面皮,于是便假装欢天喜地留他在家歇宿,每日酒食管待,住了十余天,想出
一个两全之策:拿出一套衣服,又写了一封信,打发高俅到小苏学士处去。话还说得好听:“小人家下萤
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后误了足下。我转荐足下与小苏学士处,久后也得个出身。”
老师简评:
鲍鹏山能够用鲜活、灵动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无论是解读
文学作品还是讲述历史人物,他都能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关怀。
你的感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 xiē xi ,又牵着驴去驮水。
(2)赵员外道:“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 ;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
都不好看。”
(3)细心的网友发现,解说介绍门洞、大殿台阶等地方的时候,镜头完全没有切换到场景;镜头还总是 diān
dǎo 。
(4)我家附近,有人养画眉,有人养斑鸠,还有人养一种很聒噪 的鸟而常常被邻居抗议,而我
养的是麻雀。
【答案】 歇息 yuàn chàng 颠倒 guō zào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
①歇息:意为稍作休整,放松身体;睡觉;住宿;
②怨怅:读音(yuàn chàng),意为伤感;愁闷;失意;埋怨。这里的意思是埋怨;
③颠倒:意为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注意“倒”字的书写;
④聒噪:读音(guō zào),形容说话琐碎,声音喧闹,令人烦躁。因为是形容声音,所以用“噪”。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起
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 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
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
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
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
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宇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
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
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
节。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2.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2.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解析】2.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此选文可概括为“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3.选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使宋江的醉态跃然纸上 写出其中两种。
【答案】3.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
【解析】3.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何不就书于此 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
今日之苦”为语言描写。“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为动作描写。“不
觉欢喜,自狂荡起来”为心理描写。
4.从选文宋江写下的诗词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内心状态和情绪
【答案】 4.自视颇高,壮志未酬,不满现状,图谋造反。
【解析】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宋江写下的诗词时表现的内心状态和情绪。此题要读懂选文
中的描写与情节。如“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
足蹈”是写他自视颇高。“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
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是写他壮志未酬,不满现状。“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写他图谋造反。
5.联系《水浒传》内容,说说宋江“刺文双颊”是因为哪件事,他又是什么时候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
【答案】 5.“刺文双颊”是因为怒杀阎婆惜。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身死,为晁盖报仇并打下东平、东昌
两府后,他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水浒传》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
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宋江“刺文双颊”是因为怒杀
阎婆惜。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身死,为晁盖报仇并打下东平、东昌两府后,他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
按照前任头领晁盖的遗言:谁能活着暗箭伤害晁盖的谁就坐第一把交椅。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宋江追赶
落荒而逃的史文恭,追到紧要处,便不再追,因为他知道卢俊义就在前面,是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那么,
这第一把交椅便是卢俊义的了,可是卢俊义不愿意坐第一把交椅,一再推让之后,众好汉齐下跪,宋江便
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
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
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
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
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
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
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
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
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
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
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
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
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
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
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
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
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
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
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
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
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6.武松的绰号是 。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的 。
【答案】6.行者 鲁智深
【解析】6.本阅读选段出自《水浒传》,描述的是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文段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特别是文段中的动作描写,传神的表现出武松的英勇,令无
数读者着迷。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读四大名著,不仅只是追求情节,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性格、
情节内容分类记忆,作深入的了解。《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是行者,他到二龙山落草,当时的大头领是
鲁智深。
7.“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
【答案】7.先写武松以为没有老虎,老虎却跳了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
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
【解析】7.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意,“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本题就是要
我们分析文段的情节是怎样“波澜起伏”的。结合文段中对武松找虎过程的描写来看,作者先写武松以为
山上没有老虎,谁想老虎还真的跳了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着写武松抡
棒打老虎,哨棒却又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重点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从情节发展来看,
确实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8.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8.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
【解析】8.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
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
手法,描写了…,表达了…划线的句子将老虎的吼叫说成是“霹雳”,很明显是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老虎的凶猛,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有力。
9.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吗,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9.武松打虎耗尽了力气。反映(衬托 反衬)(侧面描写)了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解析】9.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及主旨来分析。从前文内容来看,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很凶险,他
没有了有用的武器,最后还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肯定耗费了很多的力气,这时写他拖不动老虎,很真实,
作者也想借此侧面表现出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错
错
题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