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DF版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同步作业(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DF版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同步作业(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38:04

文档简介

第 18 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晨读晚练(解析版)
玄虚(xuán xū):空而不切实,不可信;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miǎo mánɡ):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麻醉(má zuì):用药物或针刺等方法使全身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多在外科手术时采用;比喻用某种手段使
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诓骗(kuānɡ piàn):说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huái ɡǔ shānɡ jīn):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
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ɡàn):形容专心致志,卖力地工作。(褒义词)
舍身求法(shě shēn qiú fǎ):原指佛教徒为寻求佛法不惜牺牲肉体。后指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贬义词)
不足为据(bù zú wéi jù):不能作为凭据。
摧残(cuī cán):使蒙受严重损害。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褒义词)
1.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
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且介亭
杂文》。
2.交流背景
本文写于 1934 年 9 月 25 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
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
统相结合,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
1934 年 8 月 27 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
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3.知识链接
(1)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
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批驳
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2)杂文是一种散文题材,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
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一)写自信的好诗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写自信的好句
1.自信,是内心深处那股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它如同璀璨的星辰,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当我们拥有自信时,我们敢于直面生活中的重重挑战,无论前方是狂风骤雨还是荆棘密布,我们都坚信自
己有能力跨越艰难险阻,迎接那胜利的曙光。
2.自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它宛如坚固的堡垒,守护着我们的心灵。拥有自信的人,不会轻易被
他人的否定和质疑所动摇,他们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勇敢地追求梦想,即便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也
能迅速调整心态,重新出发,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次的跌倒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功的铺
垫。
3.自信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大门。当我们怀揣着自信,我们的目光变得
坚定而执着,我们的步伐变得稳健而有力。我们不再畏惧失败的阴影,不再被困难的巨山所阻挡,而是以
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用智慧和勇气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4.自信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像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内心的阴霾和恐惧。一个自信的人,总是能够以
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拥抱生活,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人际交
往中展现出独特的风采,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事业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5.自信是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财富,它如同闪耀的灯塔,在茫茫大海中为我们指引方向。当我们对自
己充满信心时,我们能够勇敢地突破传统的束缚,敢于创新和尝试,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相信自己
的选择,坚定地走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嘈杂,都不会迷失自我,最终实现人生的目
标和理想。
(三)写春天的美文
自信助人成功
张 雨
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
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
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
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
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
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
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
家。
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
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
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
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
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
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
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
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
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
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
便树立了自信心。”
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
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摘自《思维与智慧》)
老师简评:
选文是立论,直接提出“自信助人成功”的论点并通过三个分论点加以论证;课文是驳论,批驳对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你的感言: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
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 yào( ),这就是中国的脊( )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付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
被 cuī( )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
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光 yào( ) ②脊( )梁。 ③cuī( )残 ④诬蔑( )
(2)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个词语出现了错别字,请改正错别字。这个词语正确的写法是 。
(3)“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句中,“这”是指 。
(4)“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句话是 句,请改成陈述语
气 。
【答案】(1) 耀 jǐ 摧 miè
(2)前仆后继
(3)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4) 反问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并不少。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光耀(guāng yào):闪烁耀目的光;荣耀。
脊梁(jǐ liáng):脊柱。
摧残(cuī cán):严重的折磨、伤害、损害。
诬蔑(wū miè):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
(2)本题考查字形。
前付后继——前仆后继。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仆:倒
下。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句中,“这”指代的是前句中的“他们”,即“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
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4)本题考查句式转换。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
掉疑问词,改为肯定句,即: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并不少。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 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旱
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传染病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
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
冀南军民咬紧牙关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唯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
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
煤……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
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 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
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
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
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
每年出差 130 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
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
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
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没有中国航天科研人员遭遇困难时的“咬牙”,
就没有举世瞩目的成就。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
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
徘徊将变得坚定。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1)“咬牙”是一种修炼。
【详解】(1)本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
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
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
文章开头引用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再结合文章的题目“‘咬牙’是一种修炼”和
③④⑤段“咬牙”体现的是坚韧,“咬牙”彰显的是智慧,“咬牙”蕴含的是担当的阐述可知,本文的中
心论点是: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或“咬牙”是一种修炼。
(2) 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答案】(2)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详解】(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③段“‘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
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可以概括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依
据④段“‘咬牙’彰显的是智慧。”“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
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可知,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依据⑤段“‘咬牙’
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可以概括为,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3) 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3)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列举了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论点,最后得出“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详解】(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层,从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总结等角度分层。表述时要有层次性。
(1)论点角度。首先,提出了分论点:“咬牙”体现的是坚韧。(2)论证方法或者论据:习近平总书记
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分论点。(3)最后总结: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
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4) 仿照第⑥段中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答案】(4)示例一:没有爱迪生多次面对失败时的“咬牙”,就没有发明成功后的喜悦。
示例二:没有司马迁在酷刑面前的“咬牙”,就没有史学巨著《史记》的问世。(所写句子,与例句的意
思一致、句式相同即可)
【详解】(4)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要求模仿“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
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这一句的句式。
本句的句式特点是“没有……就没有……”。
示例:没有钟南山面对疫情危急的“咬牙”,就没有疫情彻底被遏制的局面。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坚定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徐文俊
①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逐文化的砝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 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
觉。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近代中国由盛到衰,中国人的文化
自信也陷入了低谷;今日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是必
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
的文化,既不会因自身发展的不足而自卑自怜,也不会因自身的快速发展而自以为是。
③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面向未来,但也不能忘记本来。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
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 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
化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此而
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个文化命题,也是个政治命题,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
路认同。
④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
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比
上,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逆差”。这种“逆差”,不仅表现在“量”上,也表现在“质”上,即我国“走
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器物文化层面,思想文化则很难“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应是思想
上的交流。在深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
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中的中国”;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和当代中
国价值观念。
⑤文化领域的斗争虽然较量无声,但影响深远。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
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复杂形势,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现实的风险
挑战。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化
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同时还要敢于斗争。对各种错误思潮,各方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
剑”。
(选自《光明日报》2021 年 03 月 24 日 02 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答案】1.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深化文化交流、维护文化安全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②段“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可知,坚定文化自信。
由第③段“传承文化基因”,“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
可知,传承文化基因、深化文化交流。
由第⑤段“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可知,维
护文化安全。
2.第⑤节划线处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案】2.运用举例论证,列举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等我国思想文化领域
面临的复杂形势,说明了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现实风险挑战,有力地论证了维护文化安全的根本是提高文
化实力的分论点,使论证更形象更具体。
【解析】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由“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可
知,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由下文
第⑤段“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
化安全问题”可知,这一段的分论点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根本是提高文化实力。因此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
法有力地论证了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选文第①段中提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2035 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有什么作用?
【答案】3.引出论题:文化强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身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解析】3.本题考查论据作用分析。结合第①段后面“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关注”分析可知,提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为了引出
论题:文化强国;同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是事实论据,证
明中心论点:坚定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下述材料可以放在文中那一段?为什么?
这绝不是僵化模仿、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答案】4.可以放在第③段。材料主要论述了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辩证取舍、推陈
出新,与第③段中“传承文化自信要面向未来,但不能忘记本来”承接。所以可以放在第三段。
【解析】4.本题考查句子位置分析。可以放在第③段。由材料中“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推动中华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知,材料主要论述了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措施
就是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这与第③段中“传承文化自信要面向未来,但不能忘记本来”所强调的既要
面向未来又不能忘记传统的观点相衔接,且阐述自然合理。所以可以放在第③段。




正第 18 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晨读晚练(原卷版)
玄虚(xuán xū):空而不切实,不可信;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miǎo mánɡ):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麻醉(má zuì):用药物或针刺等方法使全身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多在外科手术时采用;比喻用某种手段使
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诓骗(kuānɡ piàn):说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huái ɡǔ shānɡ jīn):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
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ɡàn):形容专心致志,卖力地工作。(褒义词)
舍身求法(shě shēn qiú fǎ):原指佛教徒为寻求佛法不惜牺牲肉体。后指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贬义词)
不足为据(bù zú wéi jù):不能作为凭据。
摧残(cuī cán):使蒙受严重损害。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褒义词)
1.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等,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等。本文选自《且介
亭杂文》。
2.交流背景
本文写于 1934 年 9 月 25 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
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
统相结合, 。
1934 年 8 月 27 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
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3.知识链接
(1)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 和 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
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
的见解或主张。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2)杂文是一种散文题材,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
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一)写自信的好诗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写自信的好句
1.自信,是内心深处那股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它如同璀璨的星辰,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当我们拥有自信时,我们敢于直面生活中的重重挑战,无论前方是狂风骤雨还是荆棘密布,我们都坚信自
己有能力跨越艰难险阻,迎接那胜利的曙光。
2.自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它宛如坚固的堡垒,守护着我们的心灵。拥有自信的人,不会轻易被
他人的否定和质疑所动摇,他们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勇敢地追求梦想,即便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也
能迅速调整心态,重新出发,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次的跌倒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功的铺
垫。
3.自信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大门。当我们怀揣着自信,我们的目光变得
坚定而执着,我们的步伐变得稳健而有力。我们不再畏惧失败的阴影,不再被困难的巨山所阻挡,而是以
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用智慧和勇气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4.自信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像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内心的阴霾和恐惧。一个自信的人,总是能够以
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拥抱生活,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人际交
往中展现出独特的风采,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事业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5.自信是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财富,它如同闪耀的灯塔,在茫茫大海中为我们指引方向。当我们对自
己充满信心时,我们能够勇敢地突破传统的束缚,敢于创新和尝试,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相信自己
的选择,坚定地走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嘈杂,都不会迷失自我,最终实现人生的目
标和理想。
(三)写春天的美文
自信助人成功
张 雨
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
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
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
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
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
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
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
家。
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
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
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
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
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
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
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
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
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
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
便树立了自信心。”
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
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摘自《思维与智慧》)
老师简评:
选文是立论,直接提出“自信助人成功”的论点并通过三个分论点加以论证;课文是驳论,批驳对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你的感言: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
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 yào( ),这就是中国的脊( )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付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
被 cuī( )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
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光 yào( ) ②脊( )梁。 ③cuī( )残 ④诬蔑( )
(2)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个词语出现了错别字,请改正错别字。这个词语正确的写法是 。
(3)“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句中,“这”是指 。
(4)“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句话是 句,请改成陈述语
气 。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 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旱
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传染病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
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
冀南军民咬紧牙关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唯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
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
煤……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
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 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
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
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
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
每年出差 130 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
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
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
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没有中国航天科研人员遭遇困难时的“咬牙”,
就没有举世瞩目的成就。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
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
徘徊将变得坚定。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3) 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 仿照第⑥段中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坚定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徐文俊
①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逐文化的砝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 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
觉。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近代中国由盛到衰,中国人的文化
自信也陷入了低谷;今日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是必
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
的文化,既不会因自身发展的不足而自卑自怜,也不会因自身的快速发展而自以为是。
③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面向未来,但也不能忘记本来。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
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 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
化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此而
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个文化命题,也是个政治命题,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
路认同。
④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
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比
上,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逆差”。这种“逆差”,不仅表现在“量”上,也表现在“质”上,即我国“走
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器物文化层面,思想文化则很难“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应是思想
上的交流。在深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
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中的中国”;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和当代中
国价值观念。
⑤文化领域的斗争虽然较量无声,但影响深远。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
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复杂形势,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现实的风险
挑战。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化
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同时还要敢于斗争。对各种错误思潮,各方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
剑”。
(选自《光明日报》2021 年 03 月 24 日 02 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2.第⑤节划线处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①段中提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2035 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有什么作用?
4.下述材料可以放在文中那一段?为什么?
这绝不是僵化模仿、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