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孤独之旅》 PDF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同步作业(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孤独之旅》 PDF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同步作业(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39:08

文档简介

第 17 课 孤独之旅 晨读晚练(解析版)
家底(jiā dǐ):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觅食(mì shí):寻找食物。
嬉闹(xī nào):嬉笑打闹。
空旷(kōnɡ kuànɡ):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撩逗(liáo dòu):挑逗;招惹。
炊烟(chuī yān):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乖巧(ɡuāi qiǎo):(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
掺杂(chān zá):混杂;使混杂。
驱除(qū chú):赶走;除掉。
镰刀(lián dāo):收割庄稼和割草用的一种农具。
温顺(wēn shùn):温和顺从。
重叠(chónɡ dié):(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歇斯底里(xiē sī dǐ lǐ):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ù lǐ):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1.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
天堂草》《草房子》等。
2.交流背景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故事。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
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还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了,他被迫
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3.知识链接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是以一
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陆鹤、纸月等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既弥漫着艰苦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一)写成长的好诗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长歌行》
汉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虞美人·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写成长的好句
1.成长,是一场漫长而又奇妙的旅程,它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有时铺满鲜花,有时布满荆棘。
我们在欢笑与泪水中前行,不断地探索、尝试,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为了更坚定地站起,每一次的迷茫都是
为了更清晰地找到方向。
2.成长意味着逐渐告别稚嫩与天真,我们开始理解生活的复杂与多元。就像一颗种子在黑暗的土壤中
努力扎根,冲破重重阻碍,最终迎接阳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面对挫折,学会
了用坚强和勇气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3.成长是一种蜕变,是从懵懂无知到成熟睿智的华丽转身。曾经,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地生
活,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得不独自面对世界的风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
内心也变得更加坚韧,如同经过烈火淬炼的钢铁,愈发刚强。
4.成长犹如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当我们回首往事,会发现
那些曾经的痛苦与挫折,都已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而每一次
的成功与喜悦,也都激励着我们继续勇往直前,追逐更高的目标。
5.成长是心灵的觉醒与升华,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寻和实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人和事,他们如同镜子,映照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感悟中进步,逐渐明白人
生的真谛,用爱与宽容去拥抱这个世界,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三)写成长的美文
《成长的痕迹》
席慕蓉
总会做这样一类梦:知道这一堂要考试,但是在大楼里上上下下,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教室;要不就是
进了教室,老师来了,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这么一门课,也没有课本,坐在位子上,心里又急又怕。
还有最常梦到的一种,就是:把书拿出来,却发现上面的字一个也看不懂,其他的人却笃定得很。老
师叫我起来,我张口结舌,所有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不屑的眼光看我,使得我在梦里都发起
抖来。
醒来的时候常常发现整个人紧张得都僵住了,要好半天才能缓过气来,心里好像压着一块重东西,非
要深呼吸才能好转,才能完全恢复清醒。醒来后,在暗暗的夜色里,自己会高兴得笑起来,庆幸自己终于
长大了。
终于长大了,终于脱离苦海了。那个时代,要上数学课、上物理课的时代,我终于不必再回去了。初
中二年级,我从香港来考联合招收插班生的考试,考上了当时的北二女(现在的中山女高),开始了我最
艰难困苦的一段日子。奇怪的是,在香港的小学时代,我的脑子好像还可以,算术课也能跟得上,可是,
进了北二女后,数学老师教的东西,我没有一样懂的。
那是一种很不好受的滋味:老师滔滔不绝,同学听得兴味盎然,只有我一个人怔怔地坐着,面前摆了
一本“天书”。我努力想看、想听,可是怎么也进不到那个世界里。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用一支笔在“天
书”上画图。
一个学期下来,画出一本满满都是图画的几何或者代数,让我家里的补习老师叹为观止,还特意拿了
一本回去给他的同学看。那些在理工学院读书的男生看过以后,都没有忘记,隔了快二十年的时间,还有
人记得我的名字,还会跑来告诉我,他们当年曾经欣赏过我的数学课本。
当然,在二十年后相遇时,提起这些事情实在是值得开怀大笑一场的。不过,在那个时候,在我坐在
窗外种满了夹竹桃的教室里的那个时候,心情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个时候,数理科成绩好的,才能成为同学羡慕的好学生,而文科再好的人,若是数理差,在班上也
不容易抬起头来。记得有一次,我得了全初三的国文阅读测验第一名,名字公布出来,物理老师来上课的
时候,就用一种很惋惜的口吻说:
“可惜啊!国文那么通,怎么物理那么不通呢?真是可惜啊!”他一面笑一面摇头。
同学们也都回过头来对我一面笑一面摇头。大概因为我刚得了奖的关系,班上还弥漫着一股温和友爱
的气氛。可是,有一次却不是这样的。
那一次,也是全班同学都回过头来对着我。我的座位是最后一排靠窗边的一个位子。数学老师刚刚宣
布了全班上一次月考的成绩和平时分,我是成绩还没有揭晓的最后一个人,老师问我:
“席慕容,你知道你得了几分吗?”
她的声音很冷,注视着我的眼光也好冷。全班同学一起回过头来盯着我,我整个人都僵住了,硬着头
皮小声地回答:
“不知道。”
“让我告诉你,月考零分,平时零分。”
霎时间,四十多个人的目光里,那种冷漠,那种不屑,那种耻于与我为友的态度,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了。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来说,实在是需要一点勇气才能面对那样无望与无告的困境的。但奇怪的是,
本该落泪的我那时并没有流一滴泪,只是低下头来等着那一刹那过去,等着让时间来冲淡一切、补救一切。
表面上,日子是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而到了夜晚,冰冷的梦境从此一次次地重演,把我拉进最黑暗最
无助的深渊。
那个时候,好恨老师,也好恨自己。家里为了我,补习老师是不断的。可是,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
我是个天生的“数字盲”——假如世界上真有这种病症的话,我就是患这种病的人。和文盲不同,文盲只
要能受教育,就可以治愈,而“数字盲”却是永远无药可救的。
跌跌撞撞地混到初三下学期,要补考数学才能参加毕业考。补考的头一天晚上,知道事态严重,我一
个晚上不敢睡觉,把一本几何从头背到尾,心里却明白,这样并没有什么用,不过是尽人事而已。
第二天早上,上数学课时,讲到一半,老师忽然停下来,说要复习,然后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让全班
演算。我照平常的样子在数学簿上把数字乱搬一气,心里却惦记着下午的补考。下课以后,老师走了,班
上的同学却闹了起来。她们认为,这四道题和正在教的段落毫无关系,没头没脑地把四道简单的题目出在
黑板上,老师一定别有用意。
数学补考时间定在下午第一堂课,地点是在另外的一个教室。班上要补考的七个人,忽然之间成了最
受怜爱的人物。
三十几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分成七组,每一组负责教会一个。教了半天没有效果,他们干脆把四道题的
标准答案写出来教我们背。四道题之中,我背会了三道,在下午的补考试卷上得了七十五分,终于能够参
加毕业考,终于毕了业。
那么多年过去了,那天的情景却始终留在我心中。假如说初中两年的数学课是一场噩梦的话,那么,
最后的一堂课却是一段温馨美丽的记忆。我还记得那些同学一面教我们,一面又笑又叹气的样子,教室里
充满了离别前的宽容和依依不舍的气氛,那样真挚的友爱温暖了我的心,使得从来不肯流泪的我在毕业典
礼上狠狠地哭了一场。而在讲台上坐着的数学老师和国文老师一样,都在微笑地注视着我,她们用关切和
怜爱的目光,送我离开了我的初中时代。
终于逃脱了那场噩梦,我是绝不肯再回去的了。所以,高中就非要读台北师范的艺术科不可,因为我
仔细查过他们的课程表,一堂数学课也没有。
当然,现在有很多人会说,我是从小就喜欢画画,加上初中时美术老师的鼓励,所以毅然地选择了这
一条路的。其实,事情并不全是这样。我并不是一定要学画画的,与其说是美术老师鼓励我,倒不如说是
数学老师逼着我走上这一条路的,因为,除此以外,我无路可走。
不过,无论我现在怎么向人家解释,人家都不会相信,他们总是微笑着说:
“哪里!你太客气了,你太谦虚了。”
而只有在我常做的那个噩梦里,他们才会相信我,才会一起转过头来,用那种冷冷的目光注视着我,
使我一次又一次重新掉进那无望无告的深渊。
老师简评: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感悟和思考,包括对缘分、时光、青春、爱情等的理
解与感慨,情感真实而深沉,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你的感言:
1.依次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这股鸭子在轰隆隆的雷声中,cāng huáng① 逃 cuàn② 着。杜小康紧紧地跟随着
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③ 着眼前的芦苇。芦苇旧茬儿 chuō④ 破了他的脚,他也不再
胆怯⑤ ,他长大了。
【答案】 仓皇 窜 bō 戳 qiè
【详解】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cāng huáng——仓皇:匆忙而慌张。
逃 cuàn——逃窜:指仓皇地逃走。
拨着(bō):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
chuō破——戳破:刺破。
胆怯(qiè):形容非常害怕的样子。
(一)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①14 岁的夏天,马路两边的熊猫堇正在“爆花”。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
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她的父亲是海员,长年在海上航行,母亲整天忙于工作。
在她看来,自己在父母眼中,像一朵无足轻重的云,这让她很自卑。
②暑假,母亲打发杨采采到乡下外婆家。慵懒寂静的下午,杨采采在河边喝梨子糖水。那时的杨采采
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像这梨子糖水一样平淡无奇。
③日子枯燥无味,直到她遇见那个放鹅的少年。
④已是七月,杨采采出神地望着四周如披炽焰的万物,一个放鹅的少年,就那样穿过时光,走进她的
视野里。
⑤少年赶着一群鹅过来了。少年很瘦很高,皮肤黝黑。他抓起一把海瓜子,扬起手,空中便多出一道
灰绿色的抛物线。“沙沙沙”,每颗都落了地。那群鹅就“嘎嘎嘎”拍着翅膀涌过来。
⑥少年坐在河边,看着他的鹅群。“鹅!”少年突然一声喊,所有鹅都抬起头,屏息侧听,然后“嘎嘎
嘎”地回应起来。
⑦这天杨采采很晚才到家,外婆说:“采采,你知道楼下那块荒地被挖了一个大坑吧?”
③“有大坑吗?我没注意。”外婆继续说:“那可不,那块地是有鱼家的吧,已经挖了好一段日子了,
不知道要干啥。”
⑨杨采采并没有把外婆的话放在心上,但是在那个周末的下午,她听到了不寻常的动静。二个少年正
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
他和杨采采对视了好几秒,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铲子,然后拍了拍身上的灰。
⑩“我叫陈有鱼。”
“我听外婆说过你的名字。”
“嗯,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怪 他们都说我在做一件蠢事,说我疯了。”
“不会,你的鹅都听你的,这多酷啊。”杨采采露出羡慕的神情。陈有鱼以一种超然的眼光盯着她说:
“我养的鹅会飞,能飞很高很高。”
“能飞多高?”杨采采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陈有鱼指了指天,蔚蓝的天空中有半轮残月,像道浅浅的
牙印。“能飞到那儿!”说完,他嘿嘿地朝她笑。
杨采采偶尔会听到关于陈有鱼爸爸的事情:他爸爸是养鹅的,整个村子,他爸养鹅最厉害,但他爸
在一次台风天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说陈有鱼的爸爸救了三个溺水的人,自己却没能活下来。
从那以后,陈有鱼就开始日复一日地挖土。村里人都说他疯了,杨采采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
陈有鱼爬到高高的土堆上,拿起水壶喝个精光,然后张开细长的双臂箍了一个圆,说:“我要挖一个池
塘。”
杨采采惊叫一声:“池塘?”
陈有鱼点了点头,说:“我爸说了,你天性是什么样的,就做你欢喜自在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最
厉害的养鹅人,得先给它们建一个池塘。这是我爸的愿望,我要替他完成。”
雨季提前来了,陈有鱼的池塘也完工了,大雨将池塘蓄满了雨水,附近的树叶都落到池塘中心去了。
陈有鱼把鹅都赶去池塘,鹅见到水,开始加快步伐。它们伸长脖子,往池塘边探了探,然后“哗啦”一声,跃
入池塘。
陈有鱼不禁放声歌唱:“蓝天撇下了我,我点起一堆火。点起火,以便做火的朋友;点起火,好进
入沉沉的黑夜:点起火,为了更好地生活…… ”
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决定离开前再去看看陈有鱼的池塘。远远地,她看见鹅群在金色的水面上嬉
戏,村民们惬意地在池塘边闲聊……眼前的一切,安抚了她的焦灼和忧虑。
开学季,杨采采去学校的图书馆找资料,偶然在书中翻到一张便笺,纸上写着:青春最好的年华,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那一瞬间,杨采采有些恍惚,她仿佛看见那一个个夏日的夜晚,星空之下,陈有鱼在池塘里一钉耙
一钉耙抡得老高的模样。她忍不住勾起嘴角笑了:青春最好的年华,是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仍可以用
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杨采采和陈有鱼两个少年的对话纯真、灵动、充满朝气,让读者感到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B.小说中杨采采的心理经历了“胆怯自卑一寂寞无聊一焦灼、忧虑被安抚一豁然开朗”的成长变化。
C.第 段插叙陈有鱼爸爸的事,丰富了文章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为下文写陈有鱼挖池塘做铺垫。
D.第 段是对陈有鱼的池塘的环境描写,其直接表现了陈有鱼完成爸爸的遗愿后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答案】2.D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D.第 段是对陈有鱼的池塘的环境描写,描写了鹅在戏水时的细节,对鹅戏水的细节描写体现了鹅在水中
的欢乐,侧面衬托出陈有鱼完成爸爸的遗愿后内心的喜悦与满足。选项“直接表现”表述不正确;
故选 D。
3.这篇小说围绕杨采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你阅读全文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暑假,杨采采被母亲打发到了乡下外婆家→① ;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的焦灼和忧虑
被抚平→② 。
【答案】3.杨采采遇到陈有鱼,得知陈有鱼坚持挖池塘的原因。杨采采看到便笺纸上的话,想起往事并心
生感悟,获得成长。
【解析】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①空:结合第⑨段“杨采采并没有把外婆的话放在心上,但是在那个周末的下午,她听到了不寻常的动静”
“他和杨采采对视了好几秒,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铲子,然后拍了拍身上的灰”,第 段“从那以后,陈有
鱼就开始日复一日地挖土。村里人都说他疯了,杨采采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第 段“陈有鱼点了
点头,说:‘我爸说了,你天性是什么样的,就做你欢喜自在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最厉害的养鹅人,得
先给它们建一个池塘。这是我爸的愿望,我要替他完成’”可概括为:杨采采遇到陈有鱼,得知陈有鱼坚
持挖池塘的原因;
②空:结合第 段“开学季,杨采采去学校的图书馆找资料,偶然在书中翻到一张便笺,纸上写着:青春
最好的年华,如鲸向海,似鸟投林”,第 段“那一瞬间,杨采采有些恍惚,她仿佛看见那一个个夏日的
夜晚,星空之下,陈有鱼在池塘里一钉耙一钉耙抡得老高的模样。她忍不住勾起嘴角笑了:青春最好的年
华,是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仍可以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可概括
为:杨采采看到便笺纸上的话,想起往事并心生感悟,获得成长。
4.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一个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
到一辆板车上。(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答案】4.(1)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杨采采身体瘦小、头发枯黄、眉眼细长的形
象特点,表现她胆怯自卑的性格特征。(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挖土的少年比作一只勤快的土拨鼠,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少年在坑里挖土时的情态,凸显了少年的勤快、吃苦耐劳。
【解析】4.(1)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结合句子“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
的胆怯”可知,这里的“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运用了外貌描写,“透着诚惶诚恐的
胆怯”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杨采采身体瘦小、头发枯黄、眉眼细长等并不讨喜的特点,
以及点明了她胆怯自卑的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第⑨段“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
到一辆板车上”中的“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挖土的少年比作一只勤快的土
拨鼠,“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写出了陈有鱼挖池塘的辛苦与不易,体现了他的勤劳
能干。
5.小说以《如鲸向海,似鸟投林》为题,有什么妙处?
【答案】5.①运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暗示文章主
旨:告诉我们青春最好的年华,应该像鲸向往大海、鸟向往森林那样,即使处于低谷,不被人理解,也要
坚定自己的目标、梦想,乐观向上。(意思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题分析标题的作用。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的字面意思是像鲸鱼游向大海,像鸟儿飞向山林。结合第 段“青春最好的年华,
是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还可以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体现了杨采采从坚强乐观、有人
生方向的放鹅少年陈有鱼身上获得了感悟,而之前的她认为“自己在父母的眼中,像一朵无足轻重的云”
没有归属感,像“站在最黑暗的时空”没有方向。据此可以分析出,这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的含意
还有:像鲸鱼回归海洋,像鸟儿回归山林一样,找到心灵的归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暗示了杨采
采明确自己该去哪里,即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
个世界”,即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因此标题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文中的杨采采和陈有鱼与《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性格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假如那个夏天杜小康也来
到杨采采的外婆家,他会和两人中的谁成为好朋友?请说明理由。
【答案】 6.示例一:我认为杜小康会和杨采采成为好朋友。两人都经历了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杜小康遭遇
家庭变故跟随父亲去放鸭,对未来充满迷茫,面对荒无人烟的芦苇滩,内心充满孤独;杨采采的父母对杨
采采疏于关心,杨采采长期处于孤独、迷茫的状态。两人最后都变得目标坚定且内心充满希望:一场暴风
雨后,杜小康变得坚强且对生活充满希望;杨采采从陈有鱼身上领悟到人要找到明确的目标。(从两人有
相同的心境和最后都获得了成长分析,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我认为杜小康会和陈有鱼成为好朋友。两人都经历过生活的变故:杜小康突遭家庭变故,被迫辍
学跟随父亲放鸭;陈有鱼的爸爸为救人去世。两人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吃苦耐劳:杜小康在十几只鸭子
走散后,不顾身体的伤痛坚持要将它们找回来;陈有鱼在爸爸去世后,立志完成爸爸的遗愿且为之不辞辛
苦。(从两人相似的经历和性格特点分析,意思对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回答时可结合人物经历和性格特点等来分析。
例如,我认为杜小康会和陈有鱼成为好朋友。陈有鱼是一个有坚定目标的人,他的目标就是完成父亲的愿
望,挖一个池塘,即使遭受了父亲去世的打击,也依然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杜小康
本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忽然家庭条件“一落千丈”,只好失学跟父亲去放鸭,由此他的“孤独之旅”
开始了。进入“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时,杜小康感到恐惧和无助。到了芦荡,“看到芦苇如绿色的
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夜里“迟迟不能入睡”,大自然使他感到人的渺小与卑微。恐惧过
后孤独又来临,这样空虚的日子让他格外想家。后来他和父亲习惯了孤独,也就“不再”感到“恐慌”了。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他和父亲奋力追赶惊散的鸭群,杜小康像大人一样地战胜了风暴,拢住走散的鸭子。
他承受了这样的“磨难”,“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所以当他惊喜地发现鸭子下蛋了,兴奋
地大叫,叫喊声中有成长的自豪和骄傲。这两人都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又都在挫折中成长,所以我认
为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又如,我认为杜小康会和杨采采成为好朋友。文中的杨采采曾经认为“自己在父母的眼中,像一朵无足轻
重的云”没有归属感,像“站在最黑暗的时空”没有方向,14 岁的她在暑假期间被母亲打发到乡下外婆家,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日子枯燥无味,但她最终还是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和解了,她又重新找
到了人生的意义。杜小康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由此他要离开喜欢的学校、熟悉的朋友、亲切的故乡开一段未知的生活。杜小康离开油麻地来到芦苇荡,
他的心理也在一次次经受考验,一次次完成自己的成长,他也变得坚强了。这两个人都经历了人生的灰暗
时刻,但最终都获得了成长,他们的心路历程相似,因此我认为他们会成为朋友。
(二)五分钟的成长
①那一年我十岁。那时喜欢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大人,但是惊恐慌乱就像一条饥肠辘辘的食人鱼,轻易
就可以攻破我的虚张声势。就像那个夏季的傍晚,暴风雨变得越来越猛烈,灯都熄灭了,时钟敲了九下,
我开始哭起来。
②就在我倍感无助时,电话铃响了起来。我擦去眼泪,强忍着哽咽接起电话,是妈妈打来的。
③“海,卡洛吗?”她说道,“我还在——”
④“你在哪儿?”我打断了她的话,完全不管自己当时的焦虑不安有失“大人”的身份。
⑤“我在格洛里,和你弟弟在一起。”
⑥我知道格洛里超市离我们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你们什么时候到家?”我问道。
⑦“除非我们能搭上车,要不然你别指望我们很快就能到家。”
⑧“干吗不坐一辆三轮车回来?”“三轮车司机不肯载客。”“走着回来呢?”
⑨“冒着这么大的雨走回来吗?我觉得不行——所以才给你打电话。”
⑩只有上天知道我当时有多紧张,拿着电话筒,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心跳。
“穿上雨衣,招呼一辆三轮车过来接我们吧。”妈妈说道。
我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妈妈还在继续说着。“卡洛?你能行吗?”我能行吗?雨下得这么
大,天色漆黑一片,雷声轰隆不断——谁知道外面漆黑一片中会有什么危险等着我呢?“可以,没问题。”我
鼓起勇气回答道。
“棒极了!带上一把雨伞,不然你会被淋湿的。”走出大门,很幸运,路边就有一辆三轮车。三轮车
一开动,我便强烈地担心起来。万一司机是个绑匪怎么办?如果他收费太多怎么办?要是他让我半路下车,
我找不到妈妈或者回家的路怎么办?我忧心忡忡,开始祈祷。祈祷并不能让我停止发抖,但却平息了我的
恐惧。几分钟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到达了格洛里超市。
我妈妈正站在大门口外面,她看到了我。她左手牵着我九岁的弟弟保罗,右手拿着雨伞。他们向我
走来。“哇,你现在真的是个大男孩儿了,能自己坐车了,还能来接我们。”妈妈微笑着说。
我虽然更愿意她用“大人”这个词来形容我,而不是“大男孩儿”,但我还是得意得满脸通红。
我们上了车。我坐在司机后面的座位上,就像所有成熟的男人一样。那个位置最危险,因为坐在那
个位置上的人很容易摔下来,所以我得紧紧地扶牢。
保罗对我说:“啊,你今天真的很勇敢。”我无所谓地笑了笑:“没什么。有一天你也能做到的。”他看
着我,简直将我奉若神明。
三轮车在我们街区附近雨水泛滥的街道上轰然行驶,经过众多的商店、房屋和路人,我觉得棒极了。
我已经克服恐惧完成了使命。我的弟弟崇拜我,妈妈信任我,我还永远拥有一段有点类似于冒险的记忆。
“你刚才害怕了吗?”妈妈问我。
“害怕?我吗?”我愤怒地回答,“这只不过是五分钟的车程。”我看着她,她笑了。
(有删改)
7.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答案】7.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不能容忍妈妈依然把“我”当一个小孩子看的心理。
【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结合第 内容“你刚才害怕了吗”面对妈妈的询问,“愤怒”体现了“我”对妈妈问“我”是否害怕的不
满。根据第 段内容“我虽然更愿意她用‘大人’这个词来形容我,而不是‘大男孩儿’”可知,生动传
神地写出了“我”不能容忍妈妈依然把“我”当一个小孩子看的心理。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8.心理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我”的恐惧。
【解析】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能力。
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万一司机是个绑匪怎么办?如果他收费太多怎么办?要是他让我半路下车,我找不
到妈妈或者回家的路怎么办?”,可知,这部分是“我”心里的担忧,所以属于心理描写。结合文章第
段内容,“我忧心忡忡,开始祈祷。祈祷并不能让我停止发抖,但却平息了我的恐惧”可知,这段话具体
细致地写出了“我”的恐惧。
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交代了“我”在车上的位置,这一情节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9.不能去掉。这一情节更能表现出“我”长大了,有了自觉保护家人的意识与行动,使人物形象
更丰满、可爱,更加突出主题。
【解析】9.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观点“不能去掉”,再分析其作用。画横线的语句交代了“我”在车上的位置。结
合文章第 段内容,“我坐在司机后面的座位上,就像所有成熟的男人一样。那个位置最危险,因为坐在
那个位置上的人很容易摔下来,所以我得紧紧地扶牢”。根据第 段内容“我虽然更愿意她用‘大人’这
个词来形容我,而不是‘大男孩儿’”可知,“我”的这一举动表现出“我”长大了,有了自觉保护家人
的意识与行动,丰富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了“我”的成长这一主题。
10.新考法 文中的“我”和课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10.他们在现实考验面前,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变得自信、大胆,他们两个都由胆小而变得勇敢,
都变成了有责任心的小男子汉。
【解析】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经受了孤独的考验和一场暴风雨带
来的磨难后,他成长了,也变得坚强了。文中的“我”克服了恐惧,完成了风雨中接妈妈和弟弟的使命。
本文中的“我”和《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都在现实考验面前,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变得自信、勇敢。
《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面对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不断锤炼着内容。要一场暴风雨后,突然长大了、
坚强了。文章中的“我”,结合第①段内容“暴风雨变得越来越猛烈,灯都熄灭了,时钟敲了九下,我开
始哭起来”,第⑩段内容,“只有上天知道我当时有多紧张,拿着电话筒,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心跳”,
第 段内容,“可以,没问题”, 第 段内容,“我觉得棒极了。我已经克服恐惧完成了使命”,可知,
表现了由胆小变得勇敢的过程。他们两人都在经历中变得坚强,揭示了人物在挫折面前成长的主题。




正第 17 课 孤独之旅 晨读晚练(原卷版)
家底(jiā dǐ):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觅食(mì shí):寻找食物。
嬉闹(xī nào):嬉笑打闹。
空旷(kōnɡ kuànɡ):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撩逗(liáo dòu):挑逗;招惹。
炊烟(chuī yān):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乖巧(ɡuāi qiǎo):(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
掺杂(chān zá):混杂;使混杂。
驱除(qū chú):赶走;除掉。
镰刀(lián dāo):收割庄稼和割草用的一种农具。
温顺(wēn shùn):温和顺从。
重叠(chónɡ dié):(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歇斯底里(xiē sī dǐ lǐ):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ù lǐ):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1.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
天堂草》 等。
2.交流背景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故事。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
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还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了,他被迫
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3.知识链接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 的长篇小说。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是
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陆鹤、纸月等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
历程,
(一)写成长的好诗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长歌行》
汉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虞美人·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写成长的好句
1.成长,是一场漫长而又奇妙的旅程,它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有时铺满鲜花,有时布满荆棘。
我们在欢笑与泪水中前行,不断地探索、尝试,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为了更坚定地站起,每一次的迷茫都是
为了更清晰地找到方向。
2.成长意味着逐渐告别稚嫩与天真,我们开始理解生活的复杂与多元。就像一颗种子在黑暗的土壤中
努力扎根,冲破重重阻碍,最终迎接阳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面对挫折,学会
了用坚强和勇气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3.成长是一种蜕变,是从懵懂无知到成熟睿智的华丽转身。曾经,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地生
活,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得不独自面对世界的风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
内心也变得更加坚韧,如同经过烈火淬炼的钢铁,愈发刚强。
4.成长犹如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当我们回首往事,会发现
那些曾经的痛苦与挫折,都已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而每一次
的成功与喜悦,也都激励着我们继续勇往直前,追逐更高的目标。
5.成长是心灵的觉醒与升华,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寻和实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人和事,他们如同镜子,映照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感悟中进步,逐渐明白人
生的真谛,用爱与宽容去拥抱这个世界,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三)写成长的美文
《成长的痕迹》
席慕蓉
总会做这样一类梦:知道这一堂要考试,但是在大楼里上上下下,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教室;要不就是
进了教室,老师来了,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这么一门课,也没有课本,坐在位子上,心里又急又怕。
还有最常梦到的一种,就是:把书拿出来,却发现上面的字一个也看不懂,其他的人却笃定得很。老
师叫我起来,我张口结舌,所有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不屑的眼光看我,使得我在梦里都发起
抖来。
醒来的时候常常发现整个人紧张得都僵住了,要好半天才能缓过气来,心里好像压着一块重东西,非
要深呼吸才能好转,才能完全恢复清醒。醒来后,在暗暗的夜色里,自己会高兴得笑起来,庆幸自己终于
长大了。
终于长大了,终于脱离苦海了。那个时代,要上数学课、上物理课的时代,我终于不必再回去了。初
中二年级,我从香港来考联合招收插班生的考试,考上了当时的北二女(现在的中山女高),开始了我最
艰难困苦的一段日子。奇怪的是,在香港的小学时代,我的脑子好像还可以,算术课也能跟得上,可是,
进了北二女后,数学老师教的东西,我没有一样懂的。
那是一种很不好受的滋味:老师滔滔不绝,同学听得兴味盎然,只有我一个人怔怔地坐着,面前摆了
一本“天书”。我努力想看、想听,可是怎么也进不到那个世界里。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用一支笔在“天
书”上画图。
一个学期下来,画出一本满满都是图画的几何或者代数,让我家里的补习老师叹为观止,还特意拿了
一本回去给他的同学看。那些在理工学院读书的男生看过以后,都没有忘记,隔了快二十年的时间,还有
人记得我的名字,还会跑来告诉我,他们当年曾经欣赏过我的数学课本。
当然,在二十年后相遇时,提起这些事情实在是值得开怀大笑一场的。不过,在那个时候,在我坐在
窗外种满了夹竹桃的教室里的那个时候,心情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个时候,数理科成绩好的,才能成为同学羡慕的好学生,而文科再好的人,若是数理差,在班上也
不容易抬起头来。记得有一次,我得了全初三的国文阅读测验第一名,名字公布出来,物理老师来上课的
时候,就用一种很惋惜的口吻说:
“可惜啊!国文那么通,怎么物理那么不通呢?真是可惜啊!”他一面笑一面摇头。
同学们也都回过头来对我一面笑一面摇头。大概因为我刚得了奖的关系,班上还弥漫着一股温和友爱
的气氛。可是,有一次却不是这样的。
那一次,也是全班同学都回过头来对着我。我的座位是最后一排靠窗边的一个位子。数学老师刚刚宣
布了全班上一次月考的成绩和平时分,我是成绩还没有揭晓的最后一个人,老师问我:
“席慕容,你知道你得了几分吗?”
她的声音很冷,注视着我的眼光也好冷。全班同学一起回过头来盯着我,我整个人都僵住了,硬着头
皮小声地回答:
“不知道。”
“让我告诉你,月考零分,平时零分。”
霎时间,四十多个人的目光里,那种冷漠,那种不屑,那种耻于与我为友的态度,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了。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来说,实在是需要一点勇气才能面对那样无望与无告的困境的。但奇怪的是,
本该落泪的我那时并没有流一滴泪,只是低下头来等着那一刹那过去,等着让时间来冲淡一切、补救一切。
表面上,日子是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而到了夜晚,冰冷的梦境从此一次次地重演,把我拉进最黑暗最
无助的深渊。
那个时候,好恨老师,也好恨自己。家里为了我,补习老师是不断的。可是,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
我是个天生的“数字盲”——假如世界上真有这种病症的话,我就是患这种病的人。和文盲不同,文盲只
要能受教育,就可以治愈,而“数字盲”却是永远无药可救的。
跌跌撞撞地混到初三下学期,要补考数学才能参加毕业考。补考的头一天晚上,知道事态严重,我一
个晚上不敢睡觉,把一本几何从头背到尾,心里却明白,这样并没有什么用,不过是尽人事而已。
第二天早上,上数学课时,讲到一半,老师忽然停下来,说要复习,然后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让全班
演算。我照平常的样子在数学簿上把数字乱搬一气,心里却惦记着下午的补考。下课以后,老师走了,班
上的同学却闹了起来。她们认为,这四道题和正在教的段落毫无关系,没头没脑地把四道简单的题目出在
黑板上,老师一定别有用意。
数学补考时间定在下午第一堂课,地点是在另外的一个教室。班上要补考的七个人,忽然之间成了最
受怜爱的人物。
三十几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分成七组,每一组负责教会一个。教了半天没有效果,他们干脆把四道题的
标准答案写出来教我们背。四道题之中,我背会了三道,在下午的补考试卷上得了七十五分,终于能够参
加毕业考,终于毕了业。
那么多年过去了,那天的情景却始终留在我心中。假如说初中两年的数学课是一场噩梦的话,那么,
最后的一堂课却是一段温馨美丽的记忆。我还记得那些同学一面教我们,一面又笑又叹气的样子,教室里
充满了离别前的宽容和依依不舍的气氛,那样真挚的友爱温暖了我的心,使得从来不肯流泪的我在毕业典
礼上狠狠地哭了一场。而在讲台上坐着的数学老师和国文老师一样,都在微笑地注视着我,她们用关切和
怜爱的目光,送我离开了我的初中时代。
终于逃脱了那场噩梦,我是绝不肯再回去的了。所以,高中就非要读台北师范的艺术科不可,因为我
仔细查过他们的课程表,一堂数学课也没有。
当然,现在有很多人会说,我是从小就喜欢画画,加上初中时美术老师的鼓励,所以毅然地选择了这
一条路的。其实,事情并不全是这样。我并不是一定要学画画的,与其说是美术老师鼓励我,倒不如说是
数学老师逼着我走上这一条路的,因为,除此以外,我无路可走。
不过,无论我现在怎么向人家解释,人家都不会相信,他们总是微笑着说:
“哪里!你太客气了,你太谦虚了。”
而只有在我常做的那个噩梦里,他们才会相信我,才会一起转过头来,用那种冷冷的目光注视着我,
使我一次又一次重新掉进那无望无告的深渊。
老师简评: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感悟和思考,包括对缘分、时光、青春、爱情等的理
解与感慨,情感真实而深沉,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你的感言:
1.依次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这股鸭子在轰隆隆的雷声中,cāng huáng① 逃 cuàn② 着。杜小康紧紧地跟随着
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③ 着眼前的芦苇。芦苇旧茬儿 chuō④ 破了他的脚,他也不再
胆怯⑤ ,他长大了。
(一)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①14 岁的夏天,马路两边的熊猫堇正在“爆花”。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
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她的父亲是海员,长年在海上航行,母亲整天忙于工作。
在她看来,自己在父母眼中,像一朵无足轻重的云,这让她很自卑。
②暑假,母亲打发杨采采到乡下外婆家。慵懒寂静的下午,杨采采在河边喝梨子糖水。那时的杨采采
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像这梨子糖水一样平淡无奇。
③日子枯燥无味,直到她遇见那个放鹅的少年。
④已是七月,杨采采出神地望着四周如披炽焰的万物,一个放鹅的少年,就那样穿过时光,走进她的
视野里。
⑤少年赶着一群鹅过来了。少年很瘦很高,皮肤黝黑。他抓起一把海瓜子,扬起手,空中便多出一道
灰绿色的抛物线。“沙沙沙”,每颗都落了地。那群鹅就“嘎嘎嘎”拍着翅膀涌过来。
⑥少年坐在河边,看着他的鹅群。“鹅!”少年突然一声喊,所有鹅都抬起头,屏息侧听,然后“嘎嘎
嘎”地回应起来。
⑦这天杨采采很晚才到家,外婆说:“采采,你知道楼下那块荒地被挖了一个大坑吧?”
③“有大坑吗?我没注意。”外婆继续说:“那可不,那块地是有鱼家的吧,已经挖了好一段日子了,
不知道要干啥。”
⑨杨采采并没有把外婆的话放在心上,但是在那个周末的下午,她听到了不寻常的动静。二个少年正
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
他和杨采采对视了好几秒,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铲子,然后拍了拍身上的灰。
⑩“我叫陈有鱼。”
“我听外婆说过你的名字。”
“嗯,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怪 他们都说我在做一件蠢事,说我疯了。”
“不会,你的鹅都听你的,这多酷啊。”杨采采露出羡慕的神情。陈有鱼以一种超然的眼光盯着她说:
“我养的鹅会飞,能飞很高很高。”
“能飞多高?”杨采采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陈有鱼指了指天,蔚蓝的天空中有半轮残月,像道浅浅的
牙印。“能飞到那儿!”说完,他嘿嘿地朝她笑。
杨采采偶尔会听到关于陈有鱼爸爸的事情:他爸爸是养鹅的,整个村子,他爸养鹅最厉害,但他爸
在一次台风天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说陈有鱼的爸爸救了三个溺水的人,自己却没能活下来。
从那以后,陈有鱼就开始日复一日地挖土。村里人都说他疯了,杨采采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
陈有鱼爬到高高的土堆上,拿起水壶喝个精光,然后张开细长的双臂箍了一个圆,说:“我要挖一个池
塘。”
杨采采惊叫一声:“池塘?”
陈有鱼点了点头,说:“我爸说了,你天性是什么样的,就做你欢喜自在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最
厉害的养鹅人,得先给它们建一个池塘。这是我爸的愿望,我要替他完成。”
雨季提前来了,陈有鱼的池塘也完工了,大雨将池塘蓄满了雨水,附近的树叶都落到池塘中心去了。
陈有鱼把鹅都赶去池塘,鹅见到水,开始加快步伐。它们伸长脖子,往池塘边探了探,然后“哗啦”一声,跃
入池塘。
陈有鱼不禁放声歌唱:“蓝天撇下了我,我点起一堆火。点起火,以便做火的朋友;点起火,好进
入沉沉的黑夜:点起火,为了更好地生活…… ”
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决定离开前再去看看陈有鱼的池塘。远远地,她看见鹅群在金色的水面上嬉
戏,村民们惬意地在池塘边闲聊……眼前的一切,安抚了她的焦灼和忧虑。
开学季,杨采采去学校的图书馆找资料,偶然在书中翻到一张便笺,纸上写着:青春最好的年华,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那一瞬间,杨采采有些恍惚,她仿佛看见那一个个夏日的夜晚,星空之下,陈有鱼在池塘里一钉耙
一钉耙抡得老高的模样。她忍不住勾起嘴角笑了:青春最好的年华,是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仍可以用
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杨采采和陈有鱼两个少年的对话纯真、灵动、充满朝气,让读者感到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B.小说中杨采采的心理经历了“胆怯自卑一寂寞无聊一焦灼、忧虑被安抚一豁然开朗”的成长变化。
C.第 段插叙陈有鱼爸爸的事,丰富了文章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为下文写陈有鱼挖池塘做铺垫。
D.第 段是对陈有鱼的池塘的环境描写,其直接表现了陈有鱼完成爸爸的遗愿后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3.这篇小说围绕杨采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你阅读全文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暑假,杨采采被母亲打发到了乡下外婆家→① ;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的焦灼和忧虑
被抚平→② 。
4.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一个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
到一辆板车上。(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5.小说以《如鲸向海,似鸟投林》为题,有什么妙处?
6.文中的杨采采和陈有鱼与《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性格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假如那个夏天杜小康也来
到杨采采的外婆家,他会和两人中的谁成为好朋友?请说明理由。
(二)五分钟的成长
①那一年我十岁。那时喜欢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大人,但是惊恐慌乱就像一条饥肠辘辘的食人鱼,轻易
就可以攻破我的虚张声势。就像那个夏季的傍晚,暴风雨变得越来越猛烈,灯都熄灭了,时钟敲了九下,
我开始哭起来。
②就在我倍感无助时,电话铃响了起来。我擦去眼泪,强忍着哽咽接起电话,是妈妈打来的。
③“海,卡洛吗?”她说道,“我还在——”
④“你在哪儿?”我打断了她的话,完全不管自己当时的焦虑不安有失“大人”的身份。
⑤“我在格洛里,和你弟弟在一起。”
⑥我知道格洛里超市离我们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你们什么时候到家?”我问道。
⑦“除非我们能搭上车,要不然你别指望我们很快就能到家。”
⑧“干吗不坐一辆三轮车回来?”“三轮车司机不肯载客。”“走着回来呢?”
⑨“冒着这么大的雨走回来吗?我觉得不行——所以才给你打电话。”
⑩只有上天知道我当时有多紧张,拿着电话筒,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心跳。
“穿上雨衣,招呼一辆三轮车过来接我们吧。”妈妈说道。
我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妈妈还在继续说着。“卡洛?你能行吗?”我能行吗?雨下得这么
大,天色漆黑一片,雷声轰隆不断——谁知道外面漆黑一片中会有什么危险等着我呢?“可以,没问题。”我
鼓起勇气回答道。
“棒极了!带上一把雨伞,不然你会被淋湿的。”走出大门,很幸运,路边就有一辆三轮车。三轮车
一开动,我便强烈地担心起来。万一司机是个绑匪怎么办?如果他收费太多怎么办?要是他让我半路下车,
我找不到妈妈或者回家的路怎么办?我忧心忡忡,开始祈祷。祈祷并不能让我停止发抖,但却平息了我的
恐惧。几分钟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到达了格洛里超市。
我妈妈正站在大门口外面,她看到了我。她左手牵着我九岁的弟弟保罗,右手拿着雨伞。他们向我
走来。“哇,你现在真的是个大男孩儿了,能自己坐车了,还能来接我们。”妈妈微笑着说。
我虽然更愿意她用“大人”这个词来形容我,而不是“大男孩儿”,但我还是得意得满脸通红。
我们上了车。我坐在司机后面的座位上,就像所有成熟的男人一样。那个位置最危险,因为坐在那
个位置上的人很容易摔下来,所以我得紧紧地扶牢。
保罗对我说:“啊,你今天真的很勇敢。”我无所谓地笑了笑:“没什么。有一天你也能做到的。”他看
着我,简直将我奉若神明。
三轮车在我们街区附近雨水泛滥的街道上轰然行驶,经过众多的商店、房屋和路人,我觉得棒极了。
我已经克服恐惧完成了使命。我的弟弟崇拜我,妈妈信任我,我还永远拥有一段有点类似于冒险的记忆。
“你刚才害怕了吗?”妈妈问我。
“害怕?我吗?”我愤怒地回答,“这只不过是五分钟的车程。”我看着她,她笑了。
(有删改)
7.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交代了“我”在车上的位置,这一情节能否去掉?为什么?
10.新考法 文中的“我”和课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有哪些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