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晨读晚练(原卷版)
广袤(ɡuǎnɡ mào):开阔,广阔。
积攒(jī zǎn):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
宽宥(kuān yòu):宽恕,原谅。
游弋(yóu yì):在水中游动。
困厄(kùn è):(处境)艰难窘迫。
麾下(huī xià):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敬辞,称将帅。
嘟囔(dū nɑnɡ):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灰烬(huī jìn):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自惭形秽(zì cán xínɡ huì):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金戈铁马(jīn ɡē tiě mǎ):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形销骨立(xínɡ xiāo ɡǔ lì):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抽丝剥茧(chōu sī bō jiǎn):形容对事物分析细致且层次分明。
相得益彰(xiānɡ dé yì zhānɡ):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褒义词)
轻觑(qīng qù):轻视,小看。
濡养(rú yǎnɡ):滋养。
1.走近作者
毕淑敏,当代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被称为“ ”。
医生时代:(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等职。(28岁)1980
年转业回北京,任北京铜厂内科主治医师。
作家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国家一级作家。
代表作品有:《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红处方》
等。
(一)写安贫乐道的好诗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二)写春天的好句
1.他在这喧嚣浮华的世界里,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智者,尽管生活简单朴素,甚至常常面临经济上的困
境,但他的内心却无比坚定和宁静,始终怀揣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为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动摇,安贫乐
道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2.即便身处陋室之中,每日只能享用粗茶淡饭,她也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和不满,相反,她总能从一本
好书、一束阳光、一朵绽放的小花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她那颗安贫乐道的心,让她在这看似艰难
的生活中,绽放出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3.面对贫困的生活境遇,他没有选择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
他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去珍惜身边人的陪伴,在书籍的海洋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他的这份安贫乐道
的精神,不仅让他在困境中保持了乐观和坚强,也成为了周围人学习的榜样。
4.他们夫妻二人,相濡以沫走过了无数个风风雨雨的日子,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居住的环境也十分简陋,
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爱和温暖,他们一起在清晨的阳光下漫步,在夜晚的星光下倾诉,在平凡的日子里,
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安贫乐道,将平淡的生活编织成了一首动人的诗篇。
5.那位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偏远的山村,四周是连绵的山峦和潺潺的溪流,他的房屋陈旧简陋,生活
条件艰苦,但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平和与满足的笑容,他每天清晨迎着朝阳去田间劳作,傍晚伴着余晖在
树下乘凉,他安贫乐道,与世无争,仿佛世间的纷扰都与他无关,他的内心有着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天地。
6.尽管收入微薄,工作辛苦劳累,他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他在闲暇时光里会坐在窗前静静地阅读一本
喜爱的书籍,会在周末和朋友一起去郊外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以安贫乐道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
切不如意,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三)写幸福的美文
凡事往好处想就比别人幸福(节选)
刘颖倩
人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人稍微遇到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开始消极对待生
活。这种态度就像一副慢性毒药,他们打开潘多拉盒子,把不满的情绪释放出来,在世界散播自己的黑暗
与不满。实际上,悲观又消极的态度,除了让一个人变得更糟糕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其实,许多时候,换一种思维去思考,也许生活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当我们换个
角度,就能看到一座美丽的奇幻花园。
凡事都往好处想,是一种好习惯。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另一个卖草
帽。老太太终日愁眉苦脸,对生活发愁不已。一位大师路过,就问她:“老人家,你为何愁眉不展呢?”
老太太伤心地说:“天晴的时候,我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一到下雨,我又怕卖草帽的女儿帽子卖不出
去,所以天天都为她们俩发愁啊!”大师说:“老人家,你应该往好的方面想,下大雨的时候,你就为卖
伞的女儿高兴;如果出太阳,就为卖草帽的女儿高兴。因为不管下大雨还是出太阳,你总有一个女儿可以
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啊!”老太太听后,眉开眼笑起来。
事情还是没有改变,但是当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向改变了,心态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就像我认识的一
个乐观的女孩,她总是记不清老人说的到底是左眼跳财,还是右眼跳财,总之只要每次她的眼皮一跳,就
会觉得自己的好运气要来了。古语常说:“否极泰来。”万事万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一定会反弹过来。
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失去了期待,就会过得心如死灰,度日如年。当一个
人倒霉的时候应该去想,自己已经把所有的坏运气都用完了,人生的低谷快要走完了,接下来要走的将会
是上坡路。那些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幸运的人,会越来越幸运,而那些总觉得自己很倒霉的人,就会越来越
倒霉。因为“吸引力法则”是这样说的:“你所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吸引来什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心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即便生活虐我们一万
遍,我们也可以对待生活如初恋。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到平安喜乐。记住罗曼·罗兰说的话:
“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有删改)
老师简评:
文章先从反面入手,指出思想消极会让人变得更糟糕;接着从正面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们应换个
角度看问题,凡事都往好处想;最后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得出中心论点: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
到平安喜乐,并提出希望。
你的感言:
1.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 cháo xī,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
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成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
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 piāo líng。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cháo xī( ) ②坍塌( ) ③泥泞( ) ④piāo líng(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坍塌:
②惨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
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鹳雀楼》。大热天,
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
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仔细看一番,“啧啧
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
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
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
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
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
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遛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
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
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
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
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
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A】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
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
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B】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1.第⑦段写老人“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2.阅读原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仔细看一番,“啧
啧啧”赞叹不已。(本句描写广场上散步的人,有什么目的?)
(2)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5.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
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
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
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②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____________”。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日省其身,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
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
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
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子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
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
华人格。
③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
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
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
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
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④“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
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
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平。
1.从下面两个词语中选一个填入第②段空白处,你认为哪一个最恰当?说说理由。
A.正己 B.立己
我选__________项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只有能自省,才能做到克己,才能不断反思自身,改正错误。
B.善于自省的人才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才受世人敬重。
C.自省的意义并不止于忏悔,更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D.我们要自省,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共同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3.下列课文中人物的事例可以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郑振铎《猫》中的“我” B.《藤野先生》中的“我”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
错
错
题
更
正第 10 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晨读晚练(解析版)
广袤(ɡuǎnɡ mào):开阔,广阔。
积攒(jī zǎn):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
宽宥(kuān yòu):宽恕,原谅。
游弋(yóu yì):在水中游动。
困厄(kùn è):(处境)艰难窘迫。
麾下(huī xià):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敬辞,称将帅。
嘟囔(dū nɑnɡ):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灰烬(huī jìn):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自惭形秽(zì cán xínɡ huì):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金戈铁马(jīn ɡē tiě mǎ):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形销骨立(xínɡ xiāo ɡǔ lì):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抽丝剥茧(chōu sī bō jiǎn):形容对事物分析细致且层次分明。
相得益彰(xiānɡ dé yì zhānɡ):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褒义词)
轻觑(qīng qù):轻视,小看。
濡养(rú yǎnɡ):滋养。
1.走近作者
毕淑敏,当代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医生时代:(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等职。(28岁)1980
年转业回北京,任北京铜厂内科主治医师。
作家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国家一级作家。
代表作品有:《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红处方》
等。
(一)写安贫乐道的好诗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二)写春天的好句
1.他在这喧嚣浮华的世界里,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智者,尽管生活简单朴素,甚至常常面临经济上的困
境,但他的内心却无比坚定和宁静,始终怀揣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为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动摇,安贫乐
道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2.即便身处陋室之中,每日只能享用粗茶淡饭,她也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和不满,相反,她总能从一本
好书、一束阳光、一朵绽放的小花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她那颗安贫乐道的心,让她在这看似艰难
的生活中,绽放出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3.面对贫困的生活境遇,他没有选择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
他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去珍惜身边人的陪伴,在书籍的海洋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他的这份安贫乐道
的精神,不仅让他在困境中保持了乐观和坚强,也成为了周围人学习的榜样。
4.他们夫妻二人,相濡以沫走过了无数个风风雨雨的日子,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居住的环境也十分简陋,
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爱和温暖,他们一起在清晨的阳光下漫步,在夜晚的星光下倾诉,在平凡的日子里,
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安贫乐道,将平淡的生活编织成了一首动人的诗篇。
5.那位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偏远的山村,四周是连绵的山峦和潺潺的溪流,他的房屋陈旧简陋,生活
条件艰苦,但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平和与满足的笑容,他每天清晨迎着朝阳去田间劳作,傍晚伴着余晖在
树下乘凉,他安贫乐道,与世无争,仿佛世间的纷扰都与他无关,他的内心有着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天地。
6.尽管收入微薄,工作辛苦劳累,他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他在闲暇时光里会坐在窗前静静地阅读一本
喜爱的书籍,会在周末和朋友一起去郊外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以安贫乐道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
切不如意,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三)写幸福的美文
凡事往好处想就比别人幸福(节选)
刘颖倩
人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人稍微遇到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开始消极对待生
活。这种态度就像一副慢性毒药,他们打开潘多拉盒子,把不满的情绪释放出来,在世界散播自己的黑暗
与不满。实际上,悲观又消极的态度,除了让一个人变得更糟糕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其实,许多时候,换一种思维去思考,也许生活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当我们换个
角度,就能看到一座美丽的奇幻花园。
凡事都往好处想,是一种好习惯。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另一个卖草
帽。老太太终日愁眉苦脸,对生活发愁不已。一位大师路过,就问她:“老人家,你为何愁眉不展呢?”
老太太伤心地说:“天晴的时候,我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一到下雨,我又怕卖草帽的女儿帽子卖不出
去,所以天天都为她们俩发愁啊!”大师说:“老人家,你应该往好的方面想,下大雨的时候,你就为卖
伞的女儿高兴;如果出太阳,就为卖草帽的女儿高兴。因为不管下大雨还是出太阳,你总有一个女儿可以
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啊!”老太太听后,眉开眼笑起来。
事情还是没有改变,但是当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向改变了,心态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就像我认识的一
个乐观的女孩,她总是记不清老人说的到底是左眼跳财,还是右眼跳财,总之只要每次她的眼皮一跳,就
会觉得自己的好运气要来了。古语常说:“否极泰来。”万事万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一定会反弹过来。
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失去了期待,就会过得心如死灰,度日如年。当一个
人倒霉的时候应该去想,自己已经把所有的坏运气都用完了,人生的低谷快要走完了,接下来要走的将会
是上坡路。那些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幸运的人,会越来越幸运,而那些总觉得自己很倒霉的人,就会越来越
倒霉。因为“吸引力法则”是这样说的:“你所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吸引来什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心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即便生活虐我们一万
遍,我们也可以对待生活如初恋。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到平安喜乐。记住罗曼·罗兰说的话:
“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有删改)
老师简评:
文章先从反面入手,指出思想消极会让人变得更糟糕;接着从正面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们应换个
角度看问题,凡事都往好处想;最后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得出中心论点: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
到平安喜乐,并提出希望。
你的感言:
1.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 cháo xī,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
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成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
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 piāo líng。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cháo xī( ) ②坍塌( ) ③泥泞( ) ④piāo líng(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坍塌:
②惨淡:
【答案】(1) 潮汐 tān tā ní nìng 飘零
(2) (崖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指凄惨暗淡,不景气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潮汐:cháoxī,海水的定时的涨落,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所造成。早潮叫潮,晚潮叫汐。
坍塌:tān tā,(崖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泥泞:ní nìng,因有烂泥而不好走。②淤积的烂泥。
飘零:piāo líng,(花叶等)凋谢坠落;飘落;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坍塌:tān tā,(崖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句中形容精神的小屋倒了下来。
惨淡:cǎn dàn,指凄惨暗淡,不景气。句中形容精神小屋倒塌后的世界凄惨暗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
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鹳雀楼》。大热天,
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
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仔细看一番,“啧啧
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
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
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
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
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
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遛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
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
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
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
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
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A】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
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
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B】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1.第⑦段写老人“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①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②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③他在地上
写字,不愿在纸上写。
【解析】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根据第⑤段“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
能会!’”可知,老人对于收徒不热衷,甚至有些敷衍的态度,显示出他的“怪脾气”。
根据第⑥段“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
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可知,这里的“头
也不抬”和“瓮声瓮气”都表现出了老人的不以为意和拒绝的态度,进一步体现了他的“怪脾气”。
根据第⑩段“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以及第 段“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可知,老人对于写字媒介的独特选择和看法,
这也是他“怪脾气”的一种体现。
2.阅读原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仔细看一番,“啧
啧啧”赞叹不已。(本句描写广场上散步的人,有什么目的?)
(2)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答案】2.(1)通过描写广场上散步的人对老人书法的欣赏和赞叹,侧面烘托出老人书法技艺的精
湛、高妙。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
【解析】2.本题考查词句/描写角度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
分析作答。
(1)本句描写广场上散步的人的目的是侧面烘托出老人书法技艺的精湛、高妙。通过描述人们被地面
上遒劲有力的字吸引,停下脚步仔细观赏并发出赞叹声,进一步强调了老人书法的出色和艺术价值。
(2)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比作慢慢蠕动的蜗牛,形象地描绘出老人在写字时动作的
缓慢和执着。通过这种比喻,作者成功地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之态。整个句子语言生动形象,给读
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3.①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作为故事的参与者,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作为小
说的次要人物,衬托写字老人的独特性格。
【解析】3.本题考查人物作用分析。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我”的视角,读者得以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这种第一人称
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产生共鸣。“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与写
字老人有一定的互动。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和观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有趣。
“我”还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衬托了写字老人的独特性格。通过“我”的好奇、不解和赞叹,更加凸显
了老人的从容、淡泊和坚持。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立体。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4.A句写老人将写字看作扫地,说明在他心中写字和扫地一样普通,表现老人淡泊名利;B
句写老人将扫地看作写字,表明在他心中把扫地看得和写字一样重要,突出老人工作的认真专注。
【解析】4.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分析。
A句“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表达了老人将写字看作是与扫地一样普通的行
为。这表明在老人的心中,写字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他并不因为自己的书法技艺而感到骄傲或
自满。这种态度反映了老人的淡泊名利,他并不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赞誉,只是单纯地享受写字的过程。
B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则表明老人将扫地看得和写字一样重要。这句话出现在老人被问及
是否在扫地时,他反驳说自己实际上在写字。这表明老人对待工作的认真专注,无论是写字还是扫地,他
都投入了同样的精力和热情。这种态度体现了老人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他认为无论是何种工作都值得认
真对待。
5.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
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5.示例: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
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
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
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和拓展运用。解答时,首先理解“精神小屋”的含义,它指的是一
个人内心独立的精神空间,用来安放自己的思想、信仰和追求。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写字老人的行为、
语言和态度等方面,判断他是否具有独立的思想和精神追求。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结论,判断写字的老人
是否拥有一间“精神小屋”,并给出相应的理由和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同意。写字的老人不随波逐流,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写字习惯,也不因为名利而动
摇自己的初心。他坚持在地上写字,不受纸张的限制,这种与众不同的行为正是他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
体现。同时,他将写字和扫地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这显示了他超越世俗的眼光和豁达
的心态。因此,可以说写字的老人确实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精神小屋”,用来安放他独特而独立的思想。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
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
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②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____________”。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日省其身,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
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
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
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子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
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
华人格。
③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
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
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
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
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④“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
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
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平。
1.从下面两个词语中选一个填入第②段空白处,你认为哪一个最恰当?说说理由。
A.正己 B.立己
我选__________项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本段论述的是,自省不仅能检视自我,改正不足,还能超越自我,升华人格。(大
意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词义的辨析。“立己达人”语出《论语·雍也》,原文为“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下段“达人”照应。从两词意思看,“正己”指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立己”还含有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的意思。故选 B。
2.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只有能自省,才能做到克己,才能不断反思自身,改正错误。
B.善于自省的人才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才受世人敬重。
C.自省的意义并不止于忏悔,更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D.我们要自省,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共同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答案】2.D
【解析】2.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归纳。据文末的“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
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平”归纳即可。本文第②段论述“立
己”,第③段论述“达人”,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阐述“自省的力量”之作用,A、B、C三项表述的
均是“自省”对个人的影响。故选 D。
3.下列课文中人物的事例可以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郑振铎《猫》中的“我” B.《藤野先生》中的“我”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
【答案】3.A
【解析】3.本题考查论据的分析。
A.《猫》中的“我”通过三次养猫的经历反省自己,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充分论
证了“自省”的力量;
B.《藤野先生》中的“我”在看电影事件后弃医从文,是觉醒而非“自省”;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英子表现出的是镇定、安静,表现的是成长中需要勇气与承担。也不是谈
“自省”;
D.《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重点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我”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并不是在谈“自
省”;
故选 A。
错
错
题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