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李清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李清照(1084年-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等著作传世。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创作分期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如梦令》
南渡后:
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1084
出生书香门第
1127
金人入侵
北宋覆灭
1131
客居会稽遇盗贼
书画被偷
重病缠身
1103
与赵明诚结婚
1129
丈夫在赴任途中染病离世
1132
再嫁张汝舟(渣男)
离婚,被判刑
1151
孑然一身
悲苦离世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渡避难的过程中李清照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字音字形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qī
zhà
huán
解读诗歌
上阕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冷忽暖,天气变化无常,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悲愁、哀伤的样子
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
养息、休息
抵挡、抵抗
解读诗歌
下阕
【译文】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凋零殆尽,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凋零、枯萎
“极”,表示程度深
怎么、怎样
等到
可以、能够
光景、状况
了结、概括得尽
菊花
品读诗歌
愁
寻找词眼
直抒胸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读诗歌
叠词鉴赏
寻寻觅觅
动作:反复寻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环境:冷清至极
感受:凄苦悲伤
层
层
递
进
叠词作用:①增强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②直接抒情,强调凄苦悲凉之感。
怅然若失
感情基调:
凄凉哀婉
秋风萧瑟,梧桐婆娑,
这样的黄昏,更适合读你。
再读你,如花落满地,冷冷凄凄。
如何寻觅,那些笑靥(yè)如水的日子?
如何承受,那些痛彻心扉的生死别离?
风住尘香,物是人非,再读你,
在《声声慢》的( )中,读到了你满纸悲戚。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思考在括号处填入合适的意象,并试着说明理由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酒:三杯两盏淡酒
“三杯两盏”,是一个约数,不是真的喝了“三两杯”,而是表达词人不知道“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了多少杯,是在不确定间表达一种确定感。词人的心情是那样的焦躁不安,于是只能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以期望能借酒抑愁。
“酒”在李清照的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回想起她年轻时写下的无数美丽句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这些词作中,“酒”往往是词人慵懒闲适生活的代名词,即使偶尔不快,但那也是属于少妇或少女的“甜蜜的忧伤”。
但这里的“酒”,却带不来片刻的欢愉。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酒:三杯两盏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以酒暖身,借酒消愁,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惨淡。
非酒淡,是愁太浓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春风自是带来温暖、生机。本词中的“风”是秋风,是傍晚时分的疾风,抒写出的是萧瑟冷凄之感。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在古代,“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旧时相识,大雁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之情。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此处,“过雁”象征离愁,既有丈夫去世之悲,又有国破家亡之痛。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是想象和联想,是虚写,有雁飞过,作者心生感慨,就联想到,这可能是曾经为我们传书的那只鸿雁啊!它曾经见证过我们的美好生活和爱情,而现在看到我这样孤单悲愁憔悴的样子,它会不会也感慨万千呢?
这几句的意境因想象使词作的境界陡然升华。更显得开阔,显得浪漫。
虚实结合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思考:“憔悴损”仅仅指黄花吗?
古人常用黄花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古人常用黄花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
是凄婉愁苦的象征。
“满地黄花堆积”,菊花本是傲霜之物,如今却陨落满地。这不正是象征着“宁抱枝头香死”的高傲菊花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下的不堪处境吗?不正象征着美丽女子青春和生命的双重凋零吗?不正如同李清照一般,恰似她的顾影自怜,哀叹自我人生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吗?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梧桐:梧桐更兼细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这里的雨不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春雨,是细密的秋雨,清冷,独自听雨,一夜无眠,点点滴滴,落在人的心上,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品读诗歌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象
意境
冷清、凄婉、愁苦之境
情感
孤寂落寞的悲愁
通过意象
营造意境
抒发感情
品读诗歌
一、直抒胸臆
词人如何抒写“愁”情?
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意象
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品读诗歌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多
愁深
直抒胸臆,极言愁情。
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说不尽的思绪,都用此句代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品读诗歌
词人为何“愁浓”?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概括。
“愁因”
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颠沛流离之苦
丧夫之痛、孀居之悲
未来之忧
1129
丈夫在赴任途中染病离世
1151
孑然一身
悲苦离世
1127
金人入侵
北宋覆灭
1131
客居会稽遇盗贼
书画被偷,重病缠身
总结
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愁
“愁因”
总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运用
奠定凄凉哀婉的感情基调
急风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愁情之浓之深
首
尾
呼
应
直抒胸臆
总结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拓展延伸
婉约派 区别 豪放派
清丽、含蓄 语言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转缠绵 感情 充满豪情壮志
风花雪月、才子佳人 梧桐芭蕉、杨柳细雨 意象 名胜古迹、金戈铁马
英雄豪杰、高山大川
相思离愁、惜春赏花 男女恋情 题材 国家大计、民族兴衰
人民疾苦、个人抱负
李清照、柳永 晏殊、李煜 代表 词人 苏轼、辛弃疾
陆游
素材积累
当苦难擦拭艺术的灵魂,当疼痛侵袭凄苦的生命,那一地落花,一杯淡酒,怎能抵挡冷风的袭击;那一片落叶,一声雁叫,更撩起心中的忧愁;那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更是化为词人浸满心酸的眼泪,流淌进你我的心河。她带着家愁,负着国恨,成为愁的化身,穿越历史的烟尘,成就了千年不朽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