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5: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开启导航
回忆学过的关于荷的文章或者诗歌
课文导入
正值春季,百花盛开,让人陶醉。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啊,春赏桃花、杏花、梨花;秋赏菊,冬赏梅。那么夏天呢?当然是荷花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爱莲说》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小池》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ZHU
ZIQING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相关事迹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帮助武装日本军国主义。导致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
清华大学的知识分子吴晗等人看透了美国的险恶用心,组织清华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经常呕吐,急需补充营养。拒领救济粉会让朱自清和八个孩子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我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关事迹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
晨鸣共北门,
谈笑少时情。
背影秦淮绿,
荷塘月色明。
高风凝铁骨,
正气养德行。
清淡传香远,
文章百代名。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
逝世四十周年题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散文常识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了解散文的基本考点:
1、散文语言艺术:理解文中重要运语及语句的含义,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与效果。
2、散文结构艺术:欣赏散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3、散文手法艺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选择适当的角度
描写景物,学习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4、散文抒情艺术:注重审美、品味美景真情,探究作者
的写作意图,并对这种美进行富有创见的解读与评价。
散文常识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1. 定义明确: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散文五要素:语言、内容、结构、艺术手法、情感态度
3.散文的分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写人、叙事散文 记事散文,以事件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人散文,以人物为中心。
《藤野先生》
写景、状物散文 借景抒情:《荷塘月色》
托物言志:《白杨礼赞》
哲理散文 内涵丰富 耐人寻味。
张晓风《敬畏生命》
散文常识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形散 选材无所限制 社会宇宙 日月星辰 沙石草木
花鸟鱼虫 山川地理 历史人文
表现手法不拘格 叙事 说理 写景 抒情
神聚 构思上贯穿一条红线(情感), 围绕一个中心和主题。 语言优美 或清新明丽、或简洁质朴或隽永深刻 意境深邃 注重表现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4、散文的特点:

愉快启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解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字音字形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煤屑 幽僻 蓊郁 踱着 弥望
袅娜 霎时 颤动 脉脉 酣眠
参差 乍看 媛女 纤腰 沾裳 敛裾
niǎo nuó
wěnɡ

duó
shà
xiè
chàn

hān
chánɡ

cēn cī

zhà
yuàn
xiān
字音字形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蓊蓊郁郁:
弥望:
田田:
袅娜:
脉脉:
一例:
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充满视野,满眼。
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柔美的样子。
默默,形容水没有声音。
一概,一律。

熟悉路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熟悉路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③抒情的语句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3)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6)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9)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10)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② 写景:四、五、六 抒情:三
①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到去荷塘边散步?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文眼句(直抒胸臆)
熟悉路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作者的行踪及感情发展脉络
明线:空间变化
暗线:情感变化
文章
线索
圆形
结构
情景交融
不宁静
求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小径
小径
情景交融
熟悉路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文章结构
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七、八、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十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缘起)
(1—3)
(荷塘月色)
(4—6)
(联想回到现实)
(7—10)
(不宁静)
(求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去荷塘:
观荷塘:
离荷塘:

沿途赏景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文中写了几幅画?侧重写月色还是荷塘?
沿途赏景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月色下的荷塘(渺茫)
荷塘上的月色(淡淡)
荷塘的四周(阴森)
侧重写荷塘
在这段写景的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在哪?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各自用了哪些修饰词?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感特征?用了哪些修辞?
赏析第四段——月下荷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赏析第四段——月下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比喻
排比
叠词
通感
拟人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赏析第四段——月下荷塘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就是移觉。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
【举例】(1)她笑得很甜。
(2)海在我们脚下呻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视觉转为味觉)
(“声音”与“月光、晨雾”相通,听觉转为视觉;“月光、晨雾”与“温柔”相通,视觉转为触觉;“蜜语”与“芳醇”相通,听觉转为嗅觉。)
博喻不但是一个排比句还是一个博喻句。博喻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连用的时候将一个事物比喻成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事物的时候我们称为博喻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赏析第四段——月下荷塘
田田、亭亭;舞女的裙(叠词、比喻)
零星点缀 (拟人、比喻)
缕缕清香(通感)
如闪电、肩并肩(比喻、拟人)
看不见的 脉脉(想象)


( )
( )
( )
( )
( )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密度和层次感
多姿
淡雅、宁静
快速生机
虚写
高而圆的姿态、动态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写景角度: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动静结合
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虚实相应
赏析第五段——塘上月色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叠词
比喻
通感
正侧结合
动静结合
拟人
赏析第五段——塘上月色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 )
( )
月光
月影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赏析第六段——荷塘四周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情感转折
叠词
浓淡相间
赏析第六段——荷塘四周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树/树色
树梢
树缝
树上
水里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远山
灯光
蝉声
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小结
小结:美在何处
本文的三“美”
画面美
语言美
意境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文章的画面美
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舞女的裙
羞涩地打着朵的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放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满月,天上一层淡淡的云,恰到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文章的语言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比喻
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
更添景物灵动秀人的气质
通感
使迷人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
动词
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叠词
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轻缓舒徐,读起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的意境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一是色彩上,花是“白”的,雾是“青”的,云是“淡”的,月影是“黑”的,树色是“阴阴”的,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而且是淡色;
二是声音上,歌声是“渺茫”的,流水是“脉脉”的,月光是“静静”的,连“和谐的旋律”也只能是由小提琴独奏;
三是情态上,白花是羞涩的,满月似乎在小睡,远山只有些大意,路灯光也是没精打采的。这样的境界,由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境中孕情,所以具有了很大的感染力。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
作者情感的主要特点是“淡淡的”,“荷塘月色”的主要特点也是淡淡的,这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印证:

路肩沉思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在文章中,作者其实写了两个荷塘:
赏析第一、三部分——两个荷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一个是眼前的月下荷塘,一个是古代的江南荷塘
到底是眼前的月下荷塘还是古代的江南的荷塘打动了朱自清?作者真正向往的是 荷塘,实质上与作者当下心境最贴切的是 荷塘。
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月下
江南
两个荷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1)第⑤⑥自然段中有没有与月下荷塘的整体意境一样的地方吗?
给人压抑、冷清、朦胧、不快的感觉,叙述心境的压抑与低落。
(2)“峭楞楞如鬼一般”,有人以为这个比喻与上下文不和谐,故须删除,你同意吗?为什么?
这一比喻透露出了作者内心的惊惧、压抑、不快。
两个荷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现实的世界与当下的世界是对立的。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是不自由的,压抑烦闷的,而当下的世界是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轻松愉悦的,而当下的自由世界只是暂时的。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3)这种压抑不快在文章其他地方也有所体现,你感受到了吗?有哪些语句?
古代的江南荷塘
赏析第三部分——江南荷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
江南荷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江南荷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采莲赋》
热闹、风流的盛况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西洲曲》
思乡之情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小结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缥缈轻纱掩映下的荷塘月景
情景交融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月下荷塘——现实世界
江南荷塘——理想世界
小结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手法灵活多样,善用修辞。如:鲜明的比喻、明显的对比、强烈的衬托、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
2.语言新颖,用词精准传神。 如:动词和量词等。
3.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文章通过游踪的转换,以景物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变化。
4.运用叠词,节奏鲜明。如: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等。
主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政治说: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这年,正是大革命失败之际,蒋介石叛变革命,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朱自清也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
作者如是说:“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退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安心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
*家庭说: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智者说:源于智者不被人理解而产生的知音难觅的喟叹和哀愁。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素材积累
朱自清名句
1.只剩飘飘的清风,只剩悠悠的远钟。眼底是靡人间了,耳根是靡人间了。
2.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盒进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4.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5.东风里,掠过我脸边,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呢。
6.这年头人们行乐的机会越过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过节;所以年情节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从前那样热狂地期待着,热狂地受用着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忆,小孩子的想象中存在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