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登泰山记》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5:1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登泰山记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识作者 知背景 看文体 说泰山
文学常识
输入您的标题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单击添加标题
说泰山
文学常识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
旭日东升
晚霞夕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输入您的标题
文学常识
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省
大同市浑源县)
西岳华山
(位于陕西省
渭南市华阴市)
南岳衡山
(位于湖南省
衡阳市南岳区)
东岳泰山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中岳嵩山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五岳独尊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人心齐,泰山移;稳如泰山;安如泰山;蚂蚁搬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泰山北斗(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
泰山泰水(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
输入您的标题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看文体
文学常识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记叙游踪
共同特点
寄托情思
描写景物
输入您的标题
姚鼐(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歙shè县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选《古文辞类纂》,使桐城派成为清朝文坛主流学派;被誉为“清代古文第一人”。
文学常识
识作者
输入您的标题
文学常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内容上多宣传儒家思想,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他们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识作者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雅洁
输入您的标题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知背景
文学常识
登泰山记
“记”是一种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
“泰山”点明浏览的地点
“登”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
正字音 疏文意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汶( )水 南麓( )
砌石( ) 磴( ) 徂徕( )晦日( ) 绛皓( )
若偻( ) 石罅( )
膝盖( ) 樗蒱( )
wèn


dèng
huì
jiàng

xià

chū pú
cú lái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初读课文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
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
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反映其悠久历史与人文气息。
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
小结: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南面
名作状,向西
北面
名作状,向东
山的南面山谷的水
山的北面山谷的水

分界
判断句
疏通第一段
口诀: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疏通第一段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进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译文
初读课文
思考:第一段写了什么?
概述泰山的地理环境。
思考一:
第一段作者是如何介绍泰山地理环境的呢?
南北分流
南北分界
最高之处

汶和济
古长城
日观峰
线

输入您的标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之)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界限
到达

山脚
台阶
沿着
名作动,走

山顶
疏通第二段

chéng
通“又”
连词,表承接,“而”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疏通第二段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峰。
译文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判断句
石阶
几乎
已经
覆盖,背
名作状,像门槛一样
横,挡
名作动,照亮,照
停留
疏通第二段
助词,无实意
等到
城市
表顺承
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为城,外面为郭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飘带
定语后置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疏通第二段
译文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思考:第二段写了什么?
叙述登山过程。
初读课文
圈划第二段中出现的地点,根据其内容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
乘、历、穿、越
思考二:
京师
泰安
南麓
中谷
中岭



西谷
复循
山巅
遂至
登山路线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山巅景色
高峻
登山时间
壮阔
雄浑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半山居雾若带然
第二段: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
思考三:
苍山负雪图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泰山夕照图
望晚日照城廓。
半山居雾图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第二段: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思考四: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廓。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手法:动静结合、拟人、比喻
输入您的标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于)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等待
弥漫
逐渐
天边
片刻,一会儿
同“彩”
升起
承托
有的人
有的
或红或白
疏通第三段
五更
这里指博戏用的赌具“五木”
尽头
朱砂
泛指东面的海
大红


脊背弯曲的样子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疏通第三段
译文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五木”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思考:第三段写了什么?
描写山顶日出。
初读课文
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泰山日出胜景?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白若摴蒱”
“正赤如丹”
“红光动摇承之”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时间顺序:
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
色彩点染、动静结合——绚丽壮美
思考五:
比喻、拟人手法
输入您的标题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模糊或缺失
偏僻

赶不上
疏通第四段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疏通第四段
译文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思考:第四段写了什么?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思考六:
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
古迹:皇帝行宫、道中石刻
作用:
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岱祠
岱祠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
道中石刻
输入您的标题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缝隙
青黑色
声音和踪迹

平形的、方形的
同“圆”
疏通第五、六段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疏通第五、六段
译文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的、方正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思考:第五段写了什么?
总述泰山(冬季)景观特点。
初读课文
输入您的标题
思考七:
第五段写了哪些自然景观?有什么作用?
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
1.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
2.泰山之冬的静美
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
三少: 少土;少圜;少杂树
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无树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 课文总结 写作特色
输入您的标题
课文总结
总写泰山地理形势、位置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
描写泰山日出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时间、路径
周围山川地势
山顶所见
险峻
瑰丽
雄浑
神秀
壮美
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形、色、光
日出后—色
建筑
石刻
悠久
(略写)
全文共六段,每一段的要点是什么?
壮观
(详写)
输入您的标题
课文总结:
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作者游踪: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十二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始循中谷,约中岭
(中溪山),循西谷,至其巅,望晚日照城郭。
  十二月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观道中石刻。
输入您的标题
写作特色:
2 动静结合,气象万千
3 叙事简练,语言形象
1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输入您的标题
深入研读
有人说姚鼐的《登泰山记》不仅描绘的是 “自然之风雪”,也是他“人生之风雪”的体现,还让我们领悟到了“哲理之风雪”。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人生之风雪:姚鼐以病或养亲为由,毅然辞去刑部郎中兼四库馆纂修官的职务,决计远离辗转十多年的喧嚣官场。仕途尽头,人生路口,登山临雪,把赞美之情与攀登以历绝美的人生之理融入苍山“风雪”中,实现了超然洒脱的心灵安放。
②哲理之风雪:无限风光在险峰,苍山因负雪而奇绝,人生因乘雪而精彩,经历风雪,不断攀登,以历绝美!
输入您的标题
深入研读
姚鼐辞官的多种说法:“乞病归”说;“养亲”说;“会文正公薨”说;“于文襄当国”说;“学术分歧”说;“不堪世用”说等。
总之,姚鼐辞官的事实真相,绝非无足轻重的小事一桩,辞官不是偶然的,而是标志着他对人生道路的重大抉择。但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登上了心中的高峰,在激荡中走向淡定、自足。
资料链接
登泰山后的姚鼐:
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三年主持扬州梅花书院。
乾隆四十五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主持安庆敬敷书院。
乾隆五十三年至乾隆五十四年主持徽州紫阳书院。
乾隆五十五年至嘉庆五年主持江宁钟山书院。
嘉庆六年至嘉庆十年主持安庆敬敷书院。
嘉庆十年至嘉庆二十年主持江宁钟山书院。
嘉庆二十年卒于江宁钟山书院。
“男儿自负乔岳身,胸中大海光明暾。
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
夯实基础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字 文言句式
输入您的标题
通假字:
1.须臾成五采
2.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其级七千有余
同“彩”,彩色
同“圆”,圆形
同“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输入您的标题
词类活用: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2.其阴,济水东流
3.明烛天南
4.道少半,越中岭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6.山多石,少土
7.极天云一线异色
(向西,名词作状语)
(向东,名词作状语 )
(照亮,名词作动词)
(少于,形容词作动词)
(像门槛一样,名词作状语 )
(少有,形容词作动词)
(像线一样,名词作状语 )
输入您的标题
古今异义:
1.阳谷皆入汶
2.至于泰安
3.多平方
4.稍见云中白若摴蒱
5.或曰,此东海也
(古义:山南水北谓之阳。 今义:阳光,表面上)
(古义:由"至"和"于"组成,到达。 今义: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古义:平整方正的,指山石。 今义:数学用语)
(古义:渐渐,逐渐。 今义:稍微,略微。)
(古义:泛指东边的海。 今义:特指中国东海海域。)
输入您的标题
一词多义:
1.阴
(1)其阴,济水东流( )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3)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
山的北面
阴暗
暗中
输入您的标题
2.始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
(2)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3)余始循以入( )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一词多义:
最初
开头、开端
开始

输入您的标题
3.望
(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3)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
(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一词多义:
远看
盼望
声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输入您的标题
4.坐
(1)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
(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3)王曰:"何坐 "曰:"坐盗。"( )
(4)停车坐爱枫林晚( )
一词多义:
与“站”相对,坐在
通"座"
犯罪
因为
输入您的标题
5.视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2)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3)子孙视之不甚惜( )
(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一词多义:

比较
对待
审察
眼力,目光
输入您的标题
6.居
一词多义:
(1)半山居雾若带然( )
(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
(3)居十日( )
(4)居庙堂之高( )
(5)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
(6)其居仅仅足( )
停留
居住

处在
处所

输入您的标题
(1)越长城之限( )
(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
(3)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4)皆不可限以时月( )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7.限
一词多义:
界限
像门槛一样
阻隔
限度
限制
输入您的标题
特殊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余所不至也
3.(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4.多松,生(于)石罅
5.余始循(之)以入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应为限当道者崖)
输入您的标题
小试身手
1.下列句子中对加划线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解析:③稍:渐渐,逐渐;⑤及:等到。)
A
输入您的标题
小试身手
C
3. (解析:D.“平方”是“平整方正”。)
D
2.(解析:A.“采”通“彩”;B.“圜”通“圆”;D.“受”通“授”。)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石苍黑色,多平方
输入您的标题
小试身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C
A.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B.烛:照亮,名词作动词;
D.绳:约束,名词作动词。
5.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余始循以入
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D
D.项为定语后置句,
A.项为宾语前置句,
B.项为省略句,
C.项为判断句。
输入您的标题
小试身手
6.选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水经注》是我国最早而又最全面、最系统且具有综合性的地理著作,作者为北朝北魏的郦道元。
B.行宫是指我国古代皇帝出外寻访时居住的处所。
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D.文末写“桐城姚鼐记”,是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