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同步练习)(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同步练习)(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1-05 19:29:02

文档简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实验引入:利用酚酞试液能否将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和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发现只能将溶液的酸碱性鉴别出来,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浓度大,哪个浓度小。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新课讲授 讲解:由刚才的实验可以知道,利用酸碱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剂不能表示溶液的酸碱度,我们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pH的相关知识,并回答以下问题:(1)pH的范围;(2)测定pH的仪器;(3)测定pH的方法。老师介绍用pH计测pH,讲解用试纸测pH度数是整数,而用pH计测可以有小数。追问:(1)能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2)若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然后再测溶液的酸碱度,结果如何? 学生聆听,然后阅读教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完教材之后,回答问题:(1)pH值的范围:0—14。溶液的pH﹤7 为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 = 7 为中性;pH ﹥7为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3)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所得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所得值就是溶液的pH。讨论老师追问的问题。(1) 不能,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2)蒸馏水润湿试纸,溶液就会被稀释,所测得的pH值可能不准确。酸性溶液会偏大,中性溶液不变,碱性溶液会偏小。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试验:测定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液体的pH。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了解这些物质的酸碱性。 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通过测定常见液体的pH,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阅读教材,了解pH对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提醒学生注意正常雨水的pH是5.6,所以pH小于5.6的雨的是酸雨。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
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pH <7 为酸性 ;pH =7 为中性 ;pH >7 为碱性。2.测定pH的方法3.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碱溶液4.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老师揭秘实验原理。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猜想、讨论。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碱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
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请你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指导。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内先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各小组进行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得出方案: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减少了或者消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及实验能力。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讲解盐是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追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展示图片并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出反例: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学生聆听老师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认识到盐也是一类化合物,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指导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回答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小组内交流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小结 1.中和反应: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利用反应物消失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生成。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测试(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小华帮助家人科学种田,查阅有关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农作物 棉花 玉米 大豆 茶树
pH 6.1-6.8 6.0-7.0 6.5-7.5 5.0-5.5
他测知家乡的土壤pH接近7,你认为小华家最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玉米 C.大豆 D.茶树
考查目的:pH的应用。
答案:D。
解析:茶树最适宜的pH范围5.0-5.5,和7.0相差较远。
2.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蜇了一下(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
A.浓硫酸 B.食醋(pH=3) C.食盐水(pH=7) D.苏打或肥皂水(pH=9-10)
考查目的:中和反应的应用和pH的应用。
答案:B。
解析:利用酸碱中和可以涂弱酸性但没有强腐蚀性的物质。
3.经测定,某工厂排放的废水的pH为3,污染环境。若将该废水治理成pH为8时,可向该废水中加入适量的(  )
A.氯化钠 B.硫酸 C.氧化钙 D.废铜片
考查目的:中和反应的应用和pH的应用。
答案:C。
解析:pH由3变为8需要加入可以和酸反应的氧化钙。
4.“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考查目的:碳酸分解和pH的应用。
答案:A。
解析:碳酸不稳定,晃动后打开瓶盖会有部分分解,酸性减弱,所以pH变大。
5.下图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是稀盐酸 B.Y是水C.Z是石灰水 D.无法确定X、Y、Z
考查目的:溶液的pH。
答案:D。
解析: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应该分别是7,>7, <7,据此可以确定X是稀盐酸,Y是水,Z是石灰水。
6.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考查目的:溶液的pH正确测定方法。
答案:A。
解析: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或者白瓷板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不能事先润湿试纸或滴管和玻璃棒,会将待测液稀释。
7.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B. 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等于7
C.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将pH试纸湿润
D.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考查目的:溶液的pH。
答案:D。
解析:A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B.碱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C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湿润,D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8.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考查目的:溶液的pH的测定。
答案:D。
解析:润湿相当于稀释溶液。如果是中性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润湿对结果无影响,如果是酸性溶液,润湿会使酸性减弱,从而pH变大,如果是碱性溶液,润湿会使碱性减弱,从而pH变小。
9.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考查目的:溶液的pH以及指示剂的变色。
答案:B。
解析: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是酸性的,滴入石蕊显红色说明溶液是酸性,滴入酚酞不显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
10.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4 4.84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考查目的:溶液的pH 。
答案:B。
解析:在测定期间雨水的pH逐渐减小,酸性逐渐增强,有可能是二氧化氮或者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会影响作物生长也会腐蚀大理石建筑。
二、填空题
11.肥皂水的pH>7,肥皂水呈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色;白醋的pH ,白醋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色;溶液的pH越______,则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pH越大,则溶液的碱性越 。
考查目的:溶液的pH 。
答案:碱 红 <7 红 小 强。
解析:pH可以表示溶液酸碱度,pH=7为中性,pH<7为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pH>7为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
12.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
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中,
理由是          。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显    色。
考查目的:溶液的pH以及中和反应。
答案:(1)等于(2)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原溶液pH <7,显酸性,并且溶液pH逐渐增大到大于7,呈碱性 (3) NaCl和HCl 红。
解析:pH可以表示溶液酸碱度,pH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为中性,pH<7为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pH>7为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pH<7,所得溶液成酸性,也就是酸过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测试(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在微量的硫化氢(H2S),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硫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化氢由2种元素组成 B.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氢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氢硫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考查目的:酸和性质、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C项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考查目的:中和反应原理的应用。
答案:A。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项熟石灰是碱,硫酸铜是盐,发生的反应时复分解反应,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考查目的:中和反应原理的应用、物质的用途。
答案:B。
解析:A项食盐是常用调味品,B项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项干冰可以用于制冷可用于人工降雨,D项盐酸可以和铁锈成分氧化铁反应。
4.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 H2O D.Zn+CuSO4==ZnSO4+Cu
考查目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答案:B。
解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B项的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
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C2H5OH和NaCl溶液(闻气味) B.NaOH溶液和稀H2SO4(酚酞试液)
C.Ca(OH)2溶液和NaOH溶液(稀盐酸) D.KMnO4和KClO3(观察颜色)
考查目的:物质的鉴别。
答案:C。
解析:A项酒精有气味,还可以和氯化钠溶液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B氢氧化钠是碱性的,能使酚酞变红,稀硫酸是酸性的 ,不能使酚酞变色,C项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可以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是都没有明显现象,D项高锰酸钾是紫色的,氯酸钾是白色的。
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考查目的:重要化学反应的现象。
答案:B。
解析:B项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反应现象不明显。
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考查目的:物质的用途。
答案:C。
解析:固体二氧化碳也就是干冰,升华吸热,故可以做制冷剂,能用于人工降雨。
8.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考查目的:物质的鉴别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答案:B。
解析:A项肥皂水分别加入硬水和软水,泡沫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B项燃着木条在氮气中和二氧化碳中都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于鉴别,C项利用中和反应,熟石灰可以中和盐酸,D项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考查目的:初中化学常见概念的理解。
答案:B。
解析: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中和反应,例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B项考察化合物概念是正确的,C项只含有一种元素的不应是单质,也可能是相同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D项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只有活泼金属,例如碳酸盐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10.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B.图①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图②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 反应生成了H2O
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
考查目的:从微观理解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B项所述图①表示的反应物氢气和氯气都是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生成物氢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
二、填空题
11.小天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1)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欲选用两类不同的试剂进一步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他可以选择的试剂:① ;② 。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而是酸过量加入试剂①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
考查目的:中和反应实验、指示剂变色和酸的化学性质。
答案:(1)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或中性(2)①紫色石蕊溶液②pH试纸(答案不唯一)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发生需要借助指示剂帮忙。本题第一问考察指示剂变色情况,第二问中进一步探究的思路就是确定是否恰好中和,会有三种情况:恰好中和、酸过量、碱过量,那么用紫色石蕊溶液或者pH试纸都是比较简便能区分这三种情况的。
12.向盛有10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 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 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考查目的:中和反应。
答案:(1)10 (2)红色 无色 (3)NaCl、HCl。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发生需要借助指示剂或者pH的测定。当pH=7时溶液为中性也就是恰好中和时,pH<7溶液呈酸性,也就是酸过量,此时溶质应该有生成物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当pH>7时溶液呈碱性,也就是碱过量。
13.小亮在做“盐酸中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由 色刚刚变为 色时,则为中性。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钙粉末,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考查目的:中和反应。
答案:酸性 中性 变红 中性或酸性 OH- 稀盐酸 红 无
HCl+NaOH==NaCl+H2O 有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 当溶液为中性也就是恰好中和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呈酸性是因为酸过量,溶液呈碱性因为碱过量。由于滴加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时中性或酸性,溶液如果呈酸性,问题就从酸的化学性质考虑,算可以和碳酸盐产生二氧化碳,也可以和活泼金属产生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