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附和(hé) 突兀(wù) 殉职(xùn) 参差(cēn)
B.嘲笑(cháo) 屡次(lǚ) 安慰(wèi) 呼啸(xiào)
C.坍塌(tān) 废墟(xū) 狭隘(yì) 派遣(qiǎn)
D.冀北(jì) 水渠(qū) 酬劳(chóu) 拣拾(jiǎ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幻想 峭壁 殉职 头晕目旋
B、纯粹 酬劳 热沈 冷冷清清
C、极端 滚烫 拥护 麻木不仁
D、瞬间 佩服 自毫 漠不关心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不毛之地就成了肥饶的良田。
B.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到头晕目眩。
C.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D.这次登山活动,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即使你害怕它也要有勇气战胜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B.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C.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D.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
A.要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
B.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C.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D.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
7、默写填空。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脱离了________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做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表格。
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①______》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南京 《②______》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日本 《藤野先生》 ③______
9、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同学提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年与时驰( )
(4)非淡泊无以明志( )
(5)淫慢则不能励精( )
11.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穷形尽相 B.穷年累月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12.用现代汉语 翻译下列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3.谈谈你从本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梅岭三章(一) 别云间
陈毅 夏完淳
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4.从《梅岭三章》“ ”和《别云间》“ ”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15.《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三)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各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7.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18.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深沉的抒情 D. 充满感彩的议论
19.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20.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答:
21.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四)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园子
李秀萍
①在我的家乡,每户人家的房前都有个园子。母亲把园子的一角开辟成花圃,种了许多花,因此,我家的园子是菜园,也是花园。
②自春天起,父亲就调侃母亲说,浇浇你的花园吧。母亲笑了,我也笑了。父亲话中的意味是,母亲只是一个乡村老太,本该在园子里种满蔬菜,可是老太太居然浪漫起来,种了许多花。左邻右舍看见母亲在种花,也都觉得那么大一块地种豆角更实惠,种花怪可惜的。
③我和母亲打电话聊天时,母亲说的多是园子里的花,它们像是母亲养育的婴孩。在栽种、浇水、锄草的繁杂劳动中,它们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母亲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经常给那些花儿拍照,然后通过微信传给我。有时,她还会用视频对我作现场解说,令我心头发痒,想回家一睹究竟。
④在清澈的天空下,园子中的大丽花、百日菊、紫茉莉、凤仙花……正在盛开。它们尽情地绽放,色彩令人陶醉,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不知为何,我想到了美妙的音乐、光滑的丝绸,身心无比舒畅和熨帖。其实,母亲所种的花,在城市的公园、小区或是街道随处可见,那些寻常的花开在母亲的花园里,却给了我不同寻常的美感。
⑤母亲创造了生活的艺术。她熟知每种花的色彩、轮廓、表情以及习性,她使出艺术家的手法,安排好每种花的位置。她想让藤蔓植物沿着墙壁和屋檐攀爬,就设计出几条繁复的路线供其游走,取得她想要的效果。果然,牵牛花找到攀缘物后四处伸展,形成了一面锦绣墙垣。有趣的是,一些牵牛花穿过旁边的玉米地向远处走去,有多远就走多远,一边伸茎吐叶,一边自在开花。
⑥在母亲的房间里,透过窗子随意向外一瞥,便是一幅画。大丽花正对着窗子绽放,从盛夏到晚秋,饱满的花朵时刻展现着炫目的姿采,这是母亲最喜爱的花。从我的房间望出去,风景更加别致,窗外是一片藤蔓植物。早晨睁开眼睛,在晨曦柔和的光线中,许许多多的牵牛花和小葫芦在微风中晃动,向我躬身致意,多么令人满足——母亲在某一个清晨看到一朵倏然盛开的花朵,立刻拍照分享给我,想必就是这种心情。
⑦我和母亲坐在牵牛花架下一边扒豆荚一边唠家常。母亲说园子里的蔬菜品种多,自己吃不过来,就送给亲戚朋友吃,他们高兴,她心里也乐呵。我想起《闲情偶寄》中的话来:“殊不知草木欣欣向荣,非止耳目堪娱,亦可为艺草植木之家,助祥光而生瑞气。”这就是灌园之乐和居家之道:草木能颐养性情,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以灌园为苦,反以为乐,日子自然过得朴素而丰裕。
⑧母亲扒开干枯的豆荚,拣选出颗粒饱满的豆子在阳光下晾晒。豆子是芸豆,母亲每年都会为我种一些,她说芸豆的营养价值胜过鸡肉,焖饭最好吃。母亲说起从前的事,叙事的节奏随着她干活的方式时断时续,叙事的内容像意识流小说变幻不定,把我带回到一段段旧时光里。我凝视着母亲感叹道:“妈,一晃你都七十多了!”母亲看了看我,笑道:“想想你都多大啦?”
⑨秋天一过,母亲的园子就衰歇了。冬天,白雪覆盖着大地,雪被下休眠的园子应该会做着春天的梦吧。我期待着母亲的园子再度鲜花盛开——那时,我和母亲还会坐在牵牛花架下扒豆荚,唠家常……
(《光明日报》,2024年1月12日,有改动)
22.阅读第③段,根据提示,用四字短语概括母亲与“我”之间的“花事”。
→手机拍花→微信传花→
23.第⑦段引用《闲情偶寄》中的话语有何作用?
24.随着作者的文字走进母亲的园子,你会有哪些感受?请具体谈谈。
2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父亲调侃母亲,从内容上看,充满讽刺嘲笑意味;从写法上看,是侧面烘托。
B.第⑤⑥两段主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各种花随地生长,自在开放。
C.第⑧段母女之间的对话,表明过往生活艰辛,岁月无情流逝,读来让人心酸。
D.文章最后一段采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充满温情。
三、写作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杨绛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B 2.C 3.B 4.C 5.A 6.C
7、(1)纯粹;有道德;低级趣味
(2)非志无以成学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①五猖会 ②琐记 ③示例:在日本的学习生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9、(1)示例: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读书让思维变得缜密
(2)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 校长你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
同学,俗语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读书要有所选择,可以从自己有兴趣书籍入手。
10.(1)操守 ,品德,德 行 (2)修养 (3)逝去 (4)坚定、明确振奋 11.C
12.(1)不学习无法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2)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3.学习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好高骛远。
14、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
15、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
16、人去阴间,是为了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17、她勤劳一生。
18、C.
19、民族、人民。
20、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21、“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
22. 通话聊花 视频讲花 23.引用《闲情偶寄》中的语句,写出母亲在种花种菜中颐养了性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提升了生活品味,日子过得朴素而丰裕。增添文学色彩,丰富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旨。 24.感受到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的追求;感受到园子里花草的美丽和生机;感受到母亲与“我”之间的亲情和温馨。 25.D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