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安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安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安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
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沿线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景观。读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表述与当地地理特征相符的是(  )
A.甲地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B.乙地终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丙地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
D.丁地人口稠密,黄色人种为主
2.下列气候统计图中,能表示丙地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巴塔哥尼亚荒漠位于阿根廷南部,内流区范围极小。读“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图”完成3~4题。
3.荒漠地区的河流一般多为内流河,而该地区外流河较多,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补给较多 B.陆地东西方向狭窄
C.地形平坦 D.流域面积广
4.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人为因素 C.地形 D.海陆位置
如图为“马来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图”,通过比较可以探究两者的共性和差异。读图完成5~6题。
5.两个半岛都位于(  )
A.西半球 B.北半球
C.中纬度 D.北温带
6.两个半岛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结冰期长 B.多为内流河
C.长度较短 D.流速比较慢
从西亚到俄罗斯,分布着一条蕴藏量巨大的石油带,即图中阴影区域。丰富的石油对中东和俄罗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7~8题。
7.这条石油带的南端,石油主要分布在(  )
A.印度洋沿岸 B.阿拉伯半岛
C.波斯湾及其沿岸 D.红海及其沿岸
8.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重视发展旅游业的原因有(  )
①热带沙漠风光美丽
②人口稠密,分布均匀
③经济落后,消费低
④石油资源不可再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斯里兰卡是热带岛国,形如印度半岛的一滴眼泪,镶嵌在广阔的印度洋上。读“斯里兰卡岛示意图”,完成9~10题。
9.据图可知,该岛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植被茂密,多温带作物
B.全年炎热干燥
C.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0.推测该岛(  )
A.人口集中在内陆 B.盛产小麦和甜菜
C.城市多沿海分布 D.旅游业相对落后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被命名为“秦岭站”。秦岭站所处的罗斯海区域,被认为保存着地球罕见的完整海洋生态系统。这里曾是中国南极科考布局的空白。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秦岭站选址罗斯海的原因是(  )
A.科研价值大 B.环境条件好
C.建设难度小 D.终年不冻
12.新鲜蔬菜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主要因为(  )
A.南极降水多,冰川覆盖面积大
B.暖季有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
C.距其它大陆远,鲜菜补给困难
D.海拔高,空气稀薄
13.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在南极地区可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煤炭
近年来,埃及的柑橘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以较低的出口价格在世界柑橘市场中更加有吸引力,如今埃及已是柑橘类水果的出口大国。读“埃及柑橘主要产区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埃及柑橘主产区分布在(  )
A.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尼罗河沿岸 D.西部沙漠
15.与美国相比,埃及柑橘出口价格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成本低 B.柑橘单产量
C.土地面积辽阔 D.生产技术先进
图1为俄罗斯矿产、工业和铁路分布图,图2为巴西矿产和铁路分布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属于两国共同特征的是(  )
A.都主要位于温带地区
B.地形都以山地、高原为主
C.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北部河流的结冰期都很长
17.俄罗斯和巴西铁路线都集中分布在(  )
①沿海地区
②工业集中分布地区
③地形开阔的平原地区
④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8.图中①②两地为世界人口稀疏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优质乳品生产基地。该岛乳产品主要供应本土及海外市场。读“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乳品区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气候适宜,牧草肥美
B.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C.经济落后,地价较低
D.科技发达,交通便利
20.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土地租金低
②海运便利
③距本土市场近
④工资水平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60分)
21.(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咖啡是一种生长在高海拔地带的热带作物,其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陆东部边缘,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境内拥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气候凉爽湿润。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火山与维多利亚湖之间的地带,这里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是该国传统的出口产品。
(1)分析该国气候凉爽湿润的原因。
(2)分析坦桑尼亚咖啡生产的自然优势。
(3)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2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日本本土的传统加工贸易型工业逐步向海外迁移.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廉价劳动力地区,或接近消费市场,如向东南亚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而日本本国的高科技工业,则向环境相对较好的本州北部和九州南部扩散。
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上发电能力较强的国家之一。火力发电原料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水力发电也占较大比重。读“日本主要燃料来源占比图”、“日本电力能源结构图”、“日本火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火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原因。
(2)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日本发展水力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3)日本加大海外投资、扩大海外生产基地会给日本以及引进国各带来哪些好处。
2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法国是欧洲西部最大的电力出口国。从自然条件角度,核电站场址要求能保证冷却水的供应和排放;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等灾害发生率低,保障核电的安全;地形要求四周开阔,有利于废气的扩散;在气象条件上,有固定的主风向,使核电站排放的废气容易消散。
(1)分析归纳法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法国核电站的分布特点    ,并根据材料分析其核电站选址的原因。
(3)分析欧洲西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24.(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NBA球队名称能反映的信息分以下三类:一是反映自然环境特征类;二是反映工农业分布状况类;三是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类。
太平洋沿岸和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带阳光明媚,环境优美,被称为“阳光地带”,是美国的新兴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东北部向“阳光地带”迁移。
(1)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居住在东北部工业区的人口大量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工业区迁移。请分析迁移的原因。
(2)芝加哥公牛队的名称是因为芝加哥位于    带(农业带),请分析该农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
(3)金州勇士队所在城市的东南部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即“硅谷”。由此推断金州勇士队所在城市是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A
20.【答案】C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60分)
21.【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2)纬度低,平均气温高,热量充足;地处东非高原,光照强,日较差大;当地土壤肥沃;靠近湖泊与河流,水源充足等;(3)东部沿海平原比较狭窄。
22.【答案】(1)多优良港口,运输方便,便于进口原料与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建工厂,沿海地区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2)日本是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丰富;日本多山地岛屿,岛上河流落差大,河流密布,地势高低起伏大;
(3)给日本带来的好处有:有利于为日本提供丰富的原料和燃料,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引进国来说,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23.【答案】(1)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东南高,西北低;(2)沿河沿海分布(西北部平原地区);河流和海洋能保证冷却水的供应和排放;远离地中海沿岸,地质等灾害发生少,保障核电的安全;平原地区,海拔适中,四周开阔,有利于废气的扩散,有一定的地势高度以防洪灾;盛行西风,使核电站排放的废气容易消散;(3)地形平坦、气候比较温和湿润等。
24.【答案】(1)东北部传统工业经济增长缓慢,而西部、南部的新兴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东北部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南部气候温暖,环境质量好;
(2)乳畜;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3)旧金山;科技力量雄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