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诤臣—魏征1.走近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太宗自制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的谏议政论文,颇多名篇。贞观十一年(637)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后人刘知己的论文,陆贽和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献纳、奏议之文,都受到他的影响。2.课文背景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四月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当年随父于太原起兵反隋,征服四方,统一海内;后又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即位后,改年号为“贞观”。他采取一些进步措施,使社会繁荣,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史学上称赞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但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后,开始骄傲自满起来,逐渐改变了过去勤俭治国的作风,不断追求珍奇异物,修建豪华宫殿。这时,魏征却没有忘记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恳切地向唐太宗上了这篇奏章,提出了十条建议,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唐太宗和魏征,一个爱才如命,善于纳谏,是历史上的“明君”;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 ,是历史上的“诤臣”。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
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
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
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开始追求
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便不断用前
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
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一种文体。课文诵读欣赏1.注音预 习检 测zhǎnɡyōnɡjùnɡǒnɡzàisèbēnbènɡānɡàn组词记忆,掌握字音
古人云:“字不离词,词不离义。”单个字的读音可能拿不准,但如果把它放入词组中,便会柳暗花明。如:
“犄”与“掎”,两个字的读音很容易混,但如果将其放入词组中就简单多了如:
“牛犄(jī)角”“掎(jǐ)角之势”,我们记这两个词比单纯记两个字容易多了。又如“忤”,对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把它放入“忤逆”这个词中就很容易读出来了——“wǔ nì”。预 习检 测2.通假字预 习检 测(1)振之以威怒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震震慑无毋不要3.一词多义预 习检 测zhǎnɡ生长,动词与“短”相对,形容词抚养,动词多余的,副词使……牢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稳固,形容词坚持,形容词本来,副词预 习检 测诚实,形容词信任,动词守信用,动词相信,动词主持、掌握,动词对着、面对,动词判罪,动词dàng当作,动词预 习检 测安定,形容词怎么,副词哪里,副词享受,动词表顺承,可不译,连词用,介词来,连词把,介词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预 习检 测方位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牢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虚预 习检 测形容词作名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形容词作名词,善良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疲倦预 习检 测形容词作名词,重大地位形容词作名词,安定的情况;危险的情况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5.古今异义预 习检 测是“以之为”的简略,即“把它当作”帝王路人预 习检 测树根放纵情思,放纵感情使心虚 栏目链接6.分析句式类型预 习检 测(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思三驱以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语后置句,状语“以严刑”“以威怒”分别放在了中心词“懂”“振”的后面。省略句,“以(之)为度”的省略。 必固其根本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必浚其源泉
人君当神器之重
使……稳固重大的权力重大的地位疏通掌握第一段戒奢以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使用,行 动词而 却 表转折必固其根本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始皇之心日益骄固使……稳固稳固本来
险要的地方
顽固木长-----固本
流远-----浚源国安-----积德源不深
根不固
德不厚正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喻体本体 承天景命
克终者盖寡
则纵情以傲物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大
能够
别人
监督
通“震” ,威吓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第二段 取易
守难殷忧得志竭诚以待下纵情以傲物吴越为一体骨肉为行路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积其德义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1.概括“十思”的内容 2.作者提出“十思”的目
的是什么?3.君王按“十思”去做
会有怎样的结果?戒奢侈无度 (第1、2条)戒骄傲自满(第3、4条)戒纵欲懈怠(第5、6条)戒偏听偏信(第7、8条)戒随意赏罚(第9、10条)2.指出“积其德义”的具体
做法。3.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垂拱而治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请思考分析第一段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源不深
根不固
德不厚比喻
提出论题得出
中心论点做 法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3 作者如何巧妙地设喻说理? 答:① 设喻要巧(喻体与本意要相切)
② 以喻明理(事要俗,理要切)
③ 辞约意明(言简意赅方有用)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
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
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
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
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
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
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第二段文言知识点实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
虚词
特殊句式
名言名句景 终 殷 诚 下 物 董 克
终 貌 心 大
纵情(元首 骨肉)
振----震
盖 既 虽 所 惟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善始克终 载舟覆舟
补充注释与简析
一 注释
繁:多 纵情:放纵感情
二 简析: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 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分析第二段凡百元首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历史事实盖 殷忧: 竭诚待人
吴越为一体
得志: 纵情傲物
骨肉为行路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思考题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第三段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
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
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
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
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
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
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
持,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
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
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
为之大道哉!
第三段文言知识实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虚词
特殊句式
名言名句诚 作 牧 敬 身 黜 兹 简 能 效 无
安 危 下 乐 谗邪 恶 宏 劳
虚心 何必
以 则 所
虑壅蔽 (被动句)
简能而用之,择善而从之;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补充注释与简析 补充注释与简析
一 注释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自戒:自我克制 ;下(百川):名作动,居于…之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纳下:采纳臣下意见; 正身:端正自己的品德 恶:形容词作名词 ,奸恶小人 能:动词作名词
二 简析:
1 提出“十思”的内容:戒奢侈(第1、2条),戒骄傲(第3、4条),不纵欲(第5条),要勤勉(第6条),要虚心纳下,正身黜恶(第7、8条)应赏罚有度(第9、10条)
2 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垂拱而治.分析第三段解决问题 十思
见可欲 将有作 戒奢侈
念高危 惧满盈 戒骄傲
乐盘游 忧懈怠 戒纵欲
虑壅蔽 惧谗邪 戒轻人言
恩所加 罚所及 戒赏罚不公 结果
垂拱而治
不必劳神苦思思考题:
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总 结
1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2 请你谈谈, 魏征说的“十思”在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答:(略)
思人君当思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问题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路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源泉源不深 望流远塞源 欲 流长人君当重 居大思国安 积德义德不厚 思国安臣知不可 而况明哲亦根不固 求木长伐根 求 木茂不念安危 奢俭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凡元首 承天命善始繁
克终寡殷忧 竭诚待下得志 纵情傲物虽董以严刑
振以威怒终免不怀仁
恭不心服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吴越一体……骨肉行路取易
守难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见欲 知足自戒
将作 知止安人
念危 谦冲自牧
惧溢 江海下川
乐游 三驱为度
忧怠 慎始敬终
虑蔽 虚心纳下
惧邪 正身黜恶
恩加 因喜谬赏
罚及 以怒滥刑总十思
宏九德
简能任
择善从智尽谋
勇竭力
仁播惠
信效忠文武用 垂拱治
何劳苦 代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