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 掌握回声测距问题
2. 掌握回声测速问题
3. 掌握过马路问题
4. 掌握追击问题
【自主学习】
一、回声测距
根据图示中的物理量对应关系以及题中所给的数据,带入求解即可,图中的 s 表示开始开始车开始按喇叭距离山崖的距离。还可以根据图中求出车接收到回声时距离山崖的距离。
【例1】当高铁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6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空=340m/s。求:
(1)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距离。
(2)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
二、回声测速
此类题型实际上时回声测距的两次应用,测速仪一般都会发出两次声音,车第一次接收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时间为t1,车第二次接收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时间为t2,第一次和第二次发声间隔 t,
可以根据下图的两种方式来解题,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一回事,只不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式来运动过程。一般分为靠近测速仪或者远离测速仪两种情况,我么以靠近测速仪为例。
A点表示最初的状态,B点表示第一次接收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A到C表示刚好经过了 t时间,C点就是测速仪第二次发出声音的时候,D点表示第二次接收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
我们还能的到路程关系如下所示:
【例2】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下图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汽车的速度是 m/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还能得到测速仪在这个过程中声波的 s — t图像:
从图像上来理解,同样也能得到:
【例3】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在某次测量中,如图甲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三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每次间隔时间相同。根据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乙所示是测速仪前两次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s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的速度;
(3)根据图像分析: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例4】如图所示,有两条南北方向笔直的机动车道,一辆轿车A在1min内沿左侧车道正中间匀速行驶了900m。某时刻小明骑一辆长1.8m的自行车违规从图中C点横穿机动车道到B点,如果自行车与轿车此时在南北方向的距离s=25.2m,每条机动车道宽3.6m,轿车长4.8m、宽1.8m,自行车与轿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问:
(1)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2)若小明骑自行车以5m/s的速度匀速横穿机动车道,则骑自行车完全通过两条机动车道的时间是多少?
(3)若自行车的车头与这辆轿车的车尾D点刚好相撞,则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
【例5】甲、乙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25s~30s反向运动
B.甲和乙在第30s时相遇
C.甲在5s~10s间赶超乙
D.0s~30s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
【例6】万老师和姚老师各自驾车匀速行驶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热爱生活的姚老师思考:自己的车发出声音会经前方万老师的车反射回来,测量两个声波发出到听到各自回声所用的时间,再结合仪表盘显示自己车的速度,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前方万老师的车速。姚老师让坐在副驾上的杨老师计时,记录到姚老师第一次鸣笛至听到该回声用时1.5s,第一次鸣笛后间隔10.16s再第二次鸣笛,第二次鸣笛至听到该回声用时1.2s,姚老师看了一眼自己匀速行驶时仪表盘显示的速度为72km/h。则杨老师可以计算出从第一次鸣笛到自己听到该回声之间,姚老师的车行驶了 m;同时还可以计算出万老师所驾驶的汽车速度是 m/s(为方便计算,假设声波的速度为300m/s,且保持不变)。
【归纳整理】
【课后巩固】
1.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位置向东做直线运动,在0-30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早出发3s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以甲为参照物,乙一直向东运动
D.甲、乙在运动过程中相遇2次
2.老鹰以30m/s的速度追赶前面140m处的一只兔子,兔子以20m/s的速度向前面100m处的一个树洞逃窜,求:
(1)兔子逃到树洞的时间;
(2)老鹰能抓到兔子吗?写出过程。
3.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的信号用时0.4s,若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1)汽车遇到第一次测速信号时离测速仪有多远?
(2)测得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4.火车在进入隧道前要鸣笛示警,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144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正前方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声音发出后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声=340m/s)求:(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
5.天际岭隧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跨度最大的城市隧道。一辆洒水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隧道前522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3)如果洒水车距隧道口370m时,步行于隧道中某处的小尹刚好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如图),他立刻向隧道前后两个方向跑,恰好都能刚好跑出隧道,进入到开阔地带,避免了水溅到身上。如果小尹跑动的速度恒为3m/s,洒水车以第(2)问的速度行驶,试求该隧道的长度。
1.A、B、C三个物体在t=0s时分别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60m,b、c之间的距离为40m,其中物体B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A、C同时出发,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t=8s时,B、C相距9m,A、B相距64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前3s的平均速度为4m/s B.物体A运动的速度可能为12m/s
C.物体C前8s内通过的路程为18m D.8s时A、C两物体可能相距55m
2.甲、乙两小车分别从P、Q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早3秒出发,甲出发5秒后两车相遇,则P、Q两点间的距离可能为( )
A.22米 B.7米 C.2米 D.1米
3.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s内通过的路程。从v-t图象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在12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 m。
4.如图,为某道路的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m,甲、乙两车分别在相邻两车道的正中间匀速行驶。两部轿车的长度均为L=5m,宽度d=1.8m,甲、乙两车的距离为s1=3m时,突然有一人在与甲车相距10m的A点,横穿马路(假设匀速),甲车看到行人立即紧急刹车,图乙是甲车的v-t图像,v-t图像与横轴组成的面积对应着行驶的路程,乙车由于视线被甲车阻挡,仍然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人以正常步行速度1m/s过公路,将刚好与甲车相撞
B.若人以小跑步的速度3m/s过公路,将与乙车相撞
C.若人以较快速度4m/s过公路,可以安全通过整个车道
D.若人以5m/s的速度过公路,可以安全通过整个车道
5.如图是小明过斑马线的示意图,在小明的右侧有甲、乙两辆货车驶来。小明开始过马路时,甲车距离斑马线右端50m,甲、乙两车相距150m,甲车左侧紧贴车道中线行驶,乙车右侧紧贴车道右侧行驶,分别以v甲=15m/s,v乙=18m/s的速度匀速行驶,若将这一情景简化为模型,马路宽D=12m,(每一个方向有两个车道),两辆车的规格为车宽d=3m, 车长L=10m,小明过马路视为匀速运动。
(1)若小明过马路的过程总用时15s,则小明行走的速度是多少m/s?
(2)若不被甲车撞上,小明的速度应满足怎样的条件?
(3)若从甲、乙两车中间通过马路,小明的速度满足什么条件?
6.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下来。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的和称为停车距离。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相互垂直的道路上匀速行驶,两车的速度均为15m/s,当甲、乙两车的车头离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30m、40m时,甲车司机突然发现前方信号灯为红灯,赶快踩刹车,若甲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9s,刹车后小车继续滑行2.1s停止,该车的制动距离为16m;由于乙车司机未注意右方路况一直匀速直线行驶,若两车的车长均为5.1m车宽均为2m。求:
(1)在上述情况中,甲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米?
(2)通过计算判断在穿过路口的过程中,乙车能否安全通过?
(3)在上述情况中无论乙车速度为多少,要保证两车不相撞,则甲车可机的反应时间不得大于多少s?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例1】(1)1020m;(2)420m;
【例2】42.5
【例3】(1)170 m ;(2)20m/s ;(3)102 m
【例4】(1)15m/s;(2)1.8s;(3)2.25m/s
【例5】B
【例6】30 ,15.52
【基础练习】
1. C
2. (1)5s;(2)老鹰不能抓到兔子;老鹰以30m/s的速度追赶前面140m处的一只兔子,速度公式可得老鹰在5s的时间前进的距离为:,因为:,所以老鹰不能抓到兔子。
3. (1)102m;(2)
4. (1)680m;(2)80m;(3)300m
5. (1)1020m;(2)8m/s;(3)444m
【能力提升】
1. D
2. B
3. 2 ,80
4. C
5. (1)0.8m/s;(2)大于2.7m/s或小于1.5m/s;(3)大于1.08m/s且小于1.5m/s
6. (1)13.5m;(2)不能安全通过;(3)0.8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