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22:1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人物通讯
单元导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
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精神,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物通讯的三大特点:
人物通讯
筛选信息
分析信息
概括信息
“写了什么”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谋篇布局
“怎么写的”
“为什么写”
写作意图
通讯学习的要点:
①新闻性
(真实性)
②文学性
(生动性、完整性)
③评论性
(表达情感倾向与评价认识)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 以事件为主
内容 注重细节 概述
表达方式 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 以记叙为主
篇幅 较长 短小
时效性 弱 强
请快速阅读以上报道和《喜看稻菽千重浪》,思考人物通讯和消息的区别,填写好以下表格:
情境任务:品人物精神,探新闻价值
正如雨果所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让我们走近袁隆平的经历,一起探寻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合作探究:请结合书上笔记填写好以下表格,用“时间+事件经过”的形式概括核心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情感,通过梳理好人物通讯的过程线和思想线来概括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活动一:因事解人,探究形象
概括典型事迹,归纳精神品质
具体事件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86年以来,袁隆平让杂交稻走向世界和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人物通讯的过程线:梳理清楚通讯展示给读者的新闻事实。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讲述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缘起、研究过程、经历的波折和取得的成果。
篇目 人物 身份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 袁隆平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平和大度,捍卫真理
1986年以来,袁隆平规划并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引导“绿色革命”
具有战略眼光、
心怀天下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面对工作
通过人物描写和细节刻画,梳理出一系列人物精神,这些精神正是袁隆平作为一名出色的科技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品质。
人物通讯的思想线——要传递事实,同时也要呈现人物的精神与思想。
第一节的细节包括袁隆平“出神地打量”试验田,“蹲下身子”翻看土壤,“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赶到试验田,发现特殊水稻时“屏气静神”,“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第二节描写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第三节他“甩去手上的泥巴”跟“我”说话;
第四节他“高兴地”谈起自己做的梦。
细节描写
所有的细节都和?相关
泥腿子专家
文本特色总结
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如何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1)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3)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结构上,巧用小标题,统领事迹,突出主题
要点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工作态度
学术精神
道德准则
理想志向
条理清晰、
结构工整、
重点突出、
突出主题、
富于文采、
活动二:缘文明意 把握观点
事件和人物指向通讯的新闻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人物通讯的文学性。相对于消息,课文中有很多生动的描写,还有大量的抒情和议论。文中如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呢?速读课文,找出相关部分并思考。
“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
“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
“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袁隆平是一位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凡人”,“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还有一些评价性的词,如“飞跃”“重大贡献”“有说服力的回答”“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转换思维:找出文中有关作者抒情、评论的语句
篇目 人物 身份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情感
喜看稻菽千重浪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平和大度,捍卫真理
赞扬了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1986年以来,袁隆平规划并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引导“绿色革命”
具有战略眼光、
心怀天下
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贡献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
面对工作
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事实呈现观点 观点引导事实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王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引用,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日月换新天地。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语录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及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课堂小结:总结人物通讯的阅读策略
①梳理核心事实,注意找出过程线;
②在事实里提炼人物精神,找到思想线;
③借助描写、抒情、议论,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作者观点。
④还要注意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比较求真 拓展阅读
通过以上对课文的分析,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梳理新闻事实和文学描写来把握人物精神,了解作者观点;也找出了事实与观点的关系——事实呈现观点,观点引导事实。但是,单元导语中提到的“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又是什么意思呢 要如何做到呢
《袁隆平:鲐背之年仍为“稻粱谋”》里,袁隆平是一个出身不凡,关心百姓,在培育杂交稻研究中不断前进的勇者。
《袁隆平:做一粒健康的种子》里,袁隆平是身体、精神、情感都健康的老人。
比较求真 拓展阅读
通过以上对课文的分析,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梳理新闻事实和文学描写来把握人物精神,了解作者观点;也找出了事实与观点的关系——事实呈现观点,观点引导事实。但是,单元导语中提到的“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又是什么意思呢 要如何做到呢
对比三篇通讯各自所塑造的袁隆平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袁隆平却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一个人的经历是丰富的,性格是多面的,一篇报道能够呈现的,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侧面。树立什么样的典型人物,从而感染读者、影响社会,这就是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对其加以分辨。我们可以通过课后提供的资料和纪录片去进一步了解袁隆平,当你拥有更多的信息,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