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2 07:24:41

文档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
练基础
1五育·德育“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这是孙中山为在武装起义中牺牲的刘道一写的挽诗,这次武装起义应该是 (D)
A.黄花岗起义 B.广西起义
C.安庆起义 D.萍浏醴起义
21907年夏,浙江光复会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光复军,约定安徽、浙江同时举义。在这次举义中遇难的革命党人是 (B)
①蔡绍南 ②徐锡麟 ③黄兴 ④秋瑾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回归教材“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先生评价的是 (C)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4(2023秋·中山期中)20世纪第一个十年,同盟会在南方组织的起义屡屡受挫,同盟会内部出现质疑孙中山革命路线的声音。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将目光投向了  ,后来发展成为了武昌起义的主力。上述内容下划线空白的地方应填写的是 (B)
A.农民 B.新军 C.留学生 D.工人
5历史解释(2023秋·邯郸期末)清宣统三年(1911年)8月19日,武昌城的一伙新军仓促起事,放了几枪,居然一举成功,成立鄂军都督府。自此,清帝国土崩瓦解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一个月内,湖南、陕西、山西、四川、江苏、浙江等14省相继宣告独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是 (B)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清朝统治已失去民心
C.新军战士英勇作战
D.列强支持中国革命
6家国情怀(2023秋·昆明期中)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辛亥革命纪念浮雕,下列句子中与之最为搭配的是 (D)
A.联名上书归何处,轰动全国维新闹
B.黄花乱岗葬忠骨,浩气长存照日月
C.曾公洋务夸海口,师夷长技夷犹强
D.扫除帝制建丰功,进步潮流思想涌
提能力
7(2023秋·重庆期末)革命党人除在新军中组织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外,还“不时在小关帝庙戏台上开各团体演讲大会,演讲词非常激烈,听者无不动容”, 所以“武汉的民气以及民众团体的力量,也都已暗中有所准备”。据此可知,武昌起义 (D)
A.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需要
B.具备多种形式的斗争手段
C.得到外国列强的大力支持
D.注重动员和争取民意支持
8历史解释(2023秋·深圳期中)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不得不一再更换它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C)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20世纪初,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革命志士的奋斗】
(1)图中三位人物分别参与领导了哪次著名起义 (3分)
答:图一:萍浏醴起义;图二:安庆起义;图三:黄花岗起义。
(2)图中人物领导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 (1分)有何共同历史意义 (2分)
答:均失败。表现出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清王朝的覆亡】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深切愿望。(1分)
答: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后人赞誉“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3分)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拓思维
10(2023秋·茂名期中)中国的近现代化探索,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君主立宪的主张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指出戊戌变法和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2分)
答: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从中国政治近现代化的探索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答:示例:观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现代化进程。
阐释:洋务运动失败后(甲午中日战争后),戊戌变法兴起,通过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等一系列活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向西方学习由原来的技术层面转移到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发展。孙中山通过成立同盟会、发表三民主义,以及同盟会领导的武昌起义,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有效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发展。第9课 辛亥革命
练基础
1五育·德育“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这是孙中山为在武装起义中牺牲的刘道一写的挽诗,这次武装起义应该是 ( )
A.黄花岗起义 B.广西起义
C.安庆起义 D.萍浏醴起义
21907年夏,浙江光复会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光复军,约定安徽、浙江同时举义。在这次举义中遇难的革命党人是 ( )
①蔡绍南 ②徐锡麟 ③黄兴 ④秋瑾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回归教材“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先生评价的是 (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4(2023秋·中山期中)20世纪第一个十年,同盟会在南方组织的起义屡屡受挫,同盟会内部出现质疑孙中山革命路线的声音。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将目光投向了  ,后来发展成为了武昌起义的主力。上述内容下划线空白的地方应填写的是 ( )
A.农民 B.新军 C.留学生 D.工人
5历史解释(2023秋·邯郸期末)清宣统三年(1911年)8月19日,武昌城的一伙新军仓促起事,放了几枪,居然一举成功,成立鄂军都督府。自此,清帝国土崩瓦解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一个月内,湖南、陕西、山西、四川、江苏、浙江等14省相继宣告独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是 ( )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清朝统治已失去民心
C.新军战士英勇作战
D.列强支持中国革命
6家国情怀(2023秋·昆明期中)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辛亥革命纪念浮雕,下列句子中与之最为搭配的是 ( )
A.联名上书归何处,轰动全国维新闹
B.黄花乱岗葬忠骨,浩气长存照日月
C.曾公洋务夸海口,师夷长技夷犹强
D.扫除帝制建丰功,进步潮流思想涌
提能力
7(2023秋·重庆期末)革命党人除在新军中组织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外,还“不时在小关帝庙戏台上开各团体演讲大会,演讲词非常激烈,听者无不动容”, 所以“武汉的民气以及民众团体的力量,也都已暗中有所准备”。据此可知,武昌起义 ( )
A.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需要
B.具备多种形式的斗争手段
C.得到外国列强的大力支持
D.注重动员和争取民意支持
8历史解释(2023秋·深圳期中)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不得不一再更换它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20世纪初,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革命志士的奋斗】
(1)图中三位人物分别参与领导了哪次著名起义 (3分)
(2)图中人物领导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 (1分)有何共同历史意义 (2分)
【清王朝的覆亡】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深切愿望。(1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后人赞誉“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3分)
拓思维
10(2023秋·茂名期中)中国的近现代化探索,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君主立宪的主张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指出戊戌变法和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2分)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从中国政治近现代化的探索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