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练基础
1历史解释毛泽东说:“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一九三四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很大的损失” ( )
A.宣告了攻打中心城市计划的破产
B.证实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失败
C.导致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
D.由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
2跨学科·语文(2023·周口模拟)诗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下面这首绝句反映的历史事件 ( )
千钧重担一丝悬,有术回天事亦艰。
十日长征停遵义,单纯防御责谁肩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变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被动中掌握主动,在险境中寻找生机。长征中的军事行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
A.巧渡金沙江 B.四渡赤水河
C.翻雪山 D.过草地
4史料实证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记录的材料,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可作为研究红军长征的一手史料的是 ( )
A.萧华创作的《长征组歌》歌词
B.王树增的历史著作《长征》
C.红军到达陕北部分将士的留影
D.“重走长征路”的活动照片
5跨学科·音乐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歌词“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承载的历史事件是 ( )
A.会宁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甘孜会师
6历史解释有学者评价“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之所以称其为“分界线”是因为长征 (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提能力
7历史解释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分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八军团番号被撤销。
材料二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在进行过程中面临的危机。(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分)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 (1分)指出这个“转折点”的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毛泽东认为红军长征有什么影响 (2分)
拓思维
9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地图信息,简述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3分)
(2)观察以上图片,如果以“长征途中的战斗情况”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取哪两则史料 (2分,写出对应字母)说明理由。(2分)
(3)结合上述信息,谈谈你对“迢遥万里的红军长征不仅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更是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这句话的理解。(3分)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练基础
1历史解释毛泽东说:“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一九三四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很大的损失” (C)
A.宣告了攻打中心城市计划的破产
B.证实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失败
C.导致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
D.由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
2跨学科·语文(2023·周口模拟)诗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下面这首绝句反映的历史事件 (B)
千钧重担一丝悬,有术回天事亦艰。
十日长征停遵义,单纯防御责谁肩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变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被动中掌握主动,在险境中寻找生机。长征中的军事行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B)
A.巧渡金沙江 B.四渡赤水河
C.翻雪山 D.过草地
4史料实证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记录的材料,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可作为研究红军长征的一手史料的是 (C)
A.萧华创作的《长征组歌》歌词
B.王树增的历史著作《长征》
C.红军到达陕北部分将士的留影
D.“重走长征路”的活动照片
5跨学科·音乐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歌词“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承载的历史事件是 (B)
A.会宁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甘孜会师
6历史解释有学者评价“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之所以称其为“分界线”是因为长征 (D)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提能力
7历史解释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C)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分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八军团番号被撤销。
材料二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在进行过程中面临的危机。(3分)
答:事件:红军长征;危机: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惨重,面临被消灭的危险。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分)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 (1分)指出这个“转折点”的意义。(2分)
答: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转折点: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毛泽东认为红军长征有什么影响 (2分)
答:宣传了红军的革命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拓思维
9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地图信息,简述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3分)
答: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向西前进,经过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进入贵州、云南,渡过皎平渡后向北前进,经四川、西康、甘肃、陕西,最终到达吴起镇。
(2)观察以上图片,如果以“长征途中的战斗情况”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取哪两则史料 (2分,写出对应字母)说明理由。(2分)
答:示例:选取史料A、C,A是反映红军长征途中战斗情况的实物史料,C是对长征过程中战况的报道,都与“长征途中的战斗情况”的主题相关。
(3)结合上述信息,谈谈你对“迢遥万里的红军长征不仅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更是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红军长征转战多省,行程万里,克服了自然界的重重险阻,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彰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宣传了革命思想,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