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重走长征路
重温革命情
制作人:安寨中学 马喜超
什么是长征?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的原因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把持中央的博古采用李德错误军事主张导致失
败。不得已中央提出转移,一开始原想和湘西的贺龙会合、在反围剿时
期也已经派出任鄙时、萧克带领六军团先行开路。后来被蒋介石识破、
在红军必经路上设下重重防线。不得已红军转向贵州、想在那里找到落
脚点。可是中央军和黔军、滇军抓住不放、在贵州绕了一圈后径向云南
以摆脱追军。(期间曾希望从四川过江北上立足、也被老蒋识破、结果
损失一军团兵力,有折南下。)云南有强大的龙云、后又有追兵不敢久
留,只好渡江北上入川,不能入川东(四川军阀实力强大),走山路以
避开中央军和川军的围追堵截、所以红军一直沿川康边境走、听到川北
有实力强大的红四方面军赶紧去会合、希望在川陕一带有所作为。不料
会合后张国焘见一方面军人少、就想夺中央权、非要强迫中央一起南
下,中央就乘机带领7000人的陕甘支队去找刘志丹的陕北红军去了。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
根本原因:博古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长征路线图
长征路途
你应知道的那些事
长征经过的11个省.24条河.18座山。
翻越老山界、五岭、夹金山、六盘山等18座大山,其中5座终年积雪;
渡过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24条河流;
走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等11个省区。
占领过62座城市;
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
长征时的险恶环境
自然环境: 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 皑皑雪山,无边草地,大渡河横,泸定索桥, 湘江乌江,赤水沙江。
人为因素:国军围追堵截 粮食弹药缺乏
环境极端恶劣 红军内部派系斗争
长征中的主要战役
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激战腊子口 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
长征中的主要会议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17日在贵州省遵义召开
两河口会议
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省懋功以北召开
伟大的胜利
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里长征结束。
伟大意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
长征胜利推动了红军战略力量质的跃升,奠定了军事斗争发展的坚实基础
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军军事力量发展有了重要依托
保留和锻造了红军骨干,为人民军队尔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主要的人才保障
宣传了党有宗旨,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后人启思长征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献身精神;
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