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可爱的小象》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歌曲《可爱的小象》,能够运用简单的律动表现歌曲并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2)初步认识 “前八后十六”节奏及“切分音”节奏。能在歌曲中较为准确地运用。能够视唱歌曲旋律并利用口琴吹奏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划读节奏,旋律视唱,自主学习歌曲部分旋律,从而掌握歌曲旋律视唱及歌曲演唱,同时也能使歌曲表现得更加的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够敢于大胆展示。了解象的有关小知识,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动物,愿意和小动物做朋友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 点 (1)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爱的小象》。并能够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2)学习并初步认识 “前八后十六”节奏及“切分音”节奏。
教学难 点 (1)能较熟练地演唱歌曲旋律。并能够利用口琴吹奏部分歌曲旋律。 (2)能够大胆的在课堂中展示费歌曲演唱。
教学方 法 游戏法、循序渐进法、聆听感受法、听唱教学法 教学准备 钢琴、口琴、课本、双响筒、三角铁、碰钟、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复备
※一:组织教学 1、随音乐排队进教室 2、师生音乐问好,发声训练 师 :(5 5 5 │ 4 4 4│2 1 2 3 │1 –│) 1 2 3 4 5- │ 生:5 4 3 2 1- │ 同学 们 好! 老 师 您 好!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的“鸭子乐园”的小鸭子们吗?瞧!它们又来了!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跳起来——表演唱《数鸭子》 【设计思路】激发孩子们上课情绪,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为整堂课开个好头。 2、奏起来——乐曲《可爱的小象》 说一说认识的打击乐器名称——双响筒 三角铁 碰钟 敲击方法 双响筒:强拍弱拍 三角铁:强拍 碰 钟:强拍 利用打击乐器为乐曲《可爱的小象》伴奏。 A、感受歌曲的节奏,说说是几拍子的乐曲。 B、将老师准备好的打击乐器进行乐曲伴奏。 3、节奏训练 ① ⅹ ⅹ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ⅹⅹ 发现什么了?(减时线把时值缩短了) 新知学习——认识十六分音符 ⅹ 八分音符下又多了一根“减时线”ⅹⅹ ②认一认、读一读、唱一唱、吹一吹 ⅹ ⅹⅹ 可 爱的 1 1 1 【设计思路】掌握好“节奏”是学好和唱好歌曲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将枯燥的又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的乐理知识让他们变得趣味又易接受呢?因此,在本堂课中决不能以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来让低年级学生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引导他们学习的同时感受成功尤为重要。 导语:看来同学们给鸭子王国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可是有个小动物却给老师出了道难题,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③旋律接唱 引导学生利用口琴吹奏旋律此条旋律,完成教学目标。 设问:此条旋律中哪个音不同其它音在同一个音高区域? 【设计思路】区分低音点和附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聆听、对比,找出本句旋律哪个音唱的最长?学唱旋律。 【设计思路】师生互动,在玩中学习旋律视唱,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音符的学习巩固,学习新知巩固旧知,将歌曲旋律分段学习,让复杂的旋律视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突破重点知识学习。将被动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学习参与。 ※三、完整地视唱旋律 ※四、揭示课题——《可爱的小象》填词演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鸭子乐园”为同学们送上的乐曲是哪个名族的吗?(傣族)那个名族有个很特别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有特别喜欢的两种动物(大象和孔雀) 1、教师简要介绍傣族地域风情及文化特点。 2、全班随钢琴完整齐唱歌曲《可爱的小象》 3、师生互动演唱 4、踏着节拍演唱 1、说说大象的特点。 5、师生表演唱《可爱的大象》 2、模仿大象的形态。 3、随音乐律动表演 【设计思路】快乐地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心境轻松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能够更加自信、更加敢于在课堂中大胆展示和表现自己。成为课堂的 “小主人”。 ※三、点评(生生互评、师生点评) ※四、小结本课内容,下课 ①小结本课学习的知识。 ②德育教育:爱护小动物,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 ③在音乐中结束本课教学。 ※五、作业: 继续熟练口琴旋律吹奏
课堂练习设计
利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伴奏 2、 3、 4、
课后作业设计
继续巩固歌曲旋律视唱及第一段的口琴旋律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