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6课《编花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6课《编花篮》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2 10:1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编花篮》教案
执教教师:
执教年级:五年级
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型:唱歌课
教材选择: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中国民歌《编花篮》
设计意图:河南民歌《编花篮》是以民间习俗“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学唱,使学生感受歌曲鲜明的河南地方戏曲音调和唱腔,体会方言与歌曲旋律的关系。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型,学生整体乐感较强,接受力也很强,但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高年级学生腼腆、害羞,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教学目标
1、感受河南民歌《编花篮》轻快、明亮的地方色彩,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优美、动听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地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唱好前倚音、附点节奏,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色彩。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优美动听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集到鲜花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课本
教法学法 对比法、聆听法、练习法、欣赏法、发现法、创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
同学们,很开心今天可以和大家一起上一节音乐课,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请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剧种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最后一句并配上亮相动作,你们的动作真有创意
刚刚你们听了河南的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一个片段。今天老师想带你们走进河南,一起唱唱河南的民歌《编花篮》!
(二)教授新课
聆听河南民歌《编花篮》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轻轻的动起来。听完之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预设:“高兴,豪放:、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
师:你们的感受真准确。这首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摘到鲜美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2、再次聆听范唱《编花篮》,并说说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比较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生:各抒己见
师:引导学生掌握第一小节以及最后一小节。
.出示第一小节,师用手比划唱“编编”,
师:用钢琴弹奏有倚音和没有倚音的区别,让学生对比聆听。你们觉得哪一边更好听?为什么?
师:第一遍的“编”有个什么啊?”
生:“有个小弯儿、”
师:“那咱们听听这个小弯儿是怎么来的,秘密在这呢。”
讲解前倚音跟着钢琴唱两遍。这里运用前倚音可以使音乐更活泼,风趣,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出示最后小节,讲解附点音符衬词(讲解地域特点加亮相动作)跟着范唱唱两遍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这么多有意思的地方,真厉害(竖起大拇指)
师:既然你们这么厉害老师想考考你们,请你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歌词完全一样的地方?
师,歌词相同,哪里不一样呢?
(1)教师范唱一遍(旋律不同,节奏不同)生找出“朵朵花儿开得艳”师:“歌词一样,哪不一样?”生:“旋律和节奏不一样,第二句有附点节奏,而且音高跨度大
(2)有节奏的朗读这两处的歌词
(3)教师用钢琴弹谱,学生演唱
(4)播放牡丹花图片。没有附点的时候牡丹初露花端、含苞待放。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当我们 加上附点之后,这时候牡丹的大气,雍容华贵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我们的声音就要放出来唱。师:“附点的作用是什么啊?”生:“夸张唱”教师带上动作和学生一起唱
4、同学们,接下来请你们
(1)用LA的音来哼唱旋律聆听范唱,
(2)我刚刚看到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的想唱歌词了,现在我们把歌词带进去小声的跟唱
(3)师生合作唱
5,请你们跟着范唱小声唱,在唱的过程中重点聆听吐字,咬字。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每句结尾字的发音规律,总结民歌的押韵。
(1)师:“咱们赶快听听歌曲,重点听它的吐字和咬字。”
(2)师指着歌词中的“篮,山,丹”,生读这几个字,
师:“这几个字的押韵母音都是什么?”生:an
讲解民歌的创作手法:衬词加押韵
6,提醒这首歌曲应该注意的地方,放伴奏学生进行演唱
创编润色
你们唱的真好听,老师这里有几个小乐器都等不及要跟你们玩儿游戏啦
打击乐器伴奏(双响筒和响板)
(四)结束课堂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表现真不错。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下课。
教学预期效果:学生能唱好前倚音、附点节奏,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色彩。并且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优美动听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河南民歌。教学目标是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动听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较为丰富、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审美体验中去。从课堂反馈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足比较成功的。1、 激发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进入教学 2、层层递进,扎实掌握,在反复听和不同形式的演唱过程中真正扎实的解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六度大跳等歌唱难点。在歌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机能,让音乐充盈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歌曲旋律。3、结合知识,渗透文化民歌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向学生们传播民歌及其相关文化。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了多方面的相关文化,如:在歌曲情感处理环节中,通过观赏洛阳牡月花图片,渗透“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
不过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歌唱教学方法不够丰富;2.学生演唱中还存在发音位置不正确,在当时课上没有特别地关注和解决。3、教师的积极性不强烈,课堂气氛不够活跃4、两句一样的歌词节奏方面还有待处理。这些教学问题我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