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认识圆柱
1.找找圆柱
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 )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 ,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 。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4.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的高不同。)
师:圆柱的高是怎样的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箭头,再点击出现文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师:通过刚才媒体的演示,谁能说说圆柱的高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探究二: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物品,把商标纸沿直线剪开,看看,商标纸的形状。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上垂直于底面的虚线。)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
(2)寻求发现
师:我们先研究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再重新包上,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展开,然后又还原成圆柱侧面的过程,然后用颜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圆柱的高分别对应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三、结论总结
。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3.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出什么图形,写在括号中。
4.下面的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图中单位:厘米)
五、作业布置
1.制作一个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10厘米的圆柱体纸盒,并在纸盒上标出底面、侧面和高。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