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五四学制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05 18: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购买矿泉水的情况:课件出示:
数量(瓶) 1 2 3 4 ……
总价(元) 2
师:如果买1瓶矿泉水2元,那么2瓶矿泉水多少元?3瓶呢?4瓶呢?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买的矿泉水越多,价钱越高。总价会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2.小丽带了20元钱去买面包。课件出示:
单价(元) 1 2 4 5 10 20
数量(个)
师:买1元1个的能买几个?2元一个的能买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数量随着单价的变化而变化)
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种量发生变化,会引起另一种量的变化。像矿泉水的数量变化,总价也发生变化;选择面包的单价变化,购买的数量也随着变化。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今天的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相关量的变化情况。
二、新课学习
我们再来看圆柱体积和高的情况。
1.出示实验报告单:
高度/㎝ 2 4 6 8 10 12
圆柱体积/㎝ 50 100 150 200 250 300
观察变量
(1)表中它有哪几种量呢?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小结:高度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圆柱体积和高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体积和高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的变化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呢?根据上面统计表,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高度增加,水的体积也相应增加。高度减少,水的体积会相应降低。
(4)为什么高增加2厘米体积就会增加50立方厘米呢?(因为底面积是相等的。)
(5)请大家写出体积和高的比值。观察比值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6)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底面积相同,数学上叫做“一定”。(板书:(一定))
小结:通过横向比较,高度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我们说体积和高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通过纵向比较我发现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像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2. 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这个例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都有几种量?
(2)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
(3)这两种量的比值都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上面例题,有一些特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最后教师提出:如果我们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你能将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
4.画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并了解图像中的点表示的含义。
高度/㎝ 2 4 6 8 10 12
圆柱体积/㎝ 50 100 150 200 250 300
三、结论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感到困惑的吗?
四、课堂练习
1.一架飞机的飞行时间和航程如下表。
飞行时间/时 2 5 6 9
航程/km 1460 3650 4380 6570
(1)算一算各组航程和相应飞行时间的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3)表中的航程和飞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页数。
2.拓展练习。
(1)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是否成正比例。
(2)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是否成正比例。
六、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