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中国的梦想郭超人登上地球之颠喜马拉雅山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珠穆朗玛峰?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珠穆朗玛峰风光珠穆朗玛峰风光远望珠穆朗玛峰圣洁的神女峰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披上神秘雾纱的珠峰凌晨的珠穆朗玛峰
庄严肃穆正午的珠穆朗玛峰
雪山白云一体阳光下的珠峰金光闪闪的最高群峰夕阳余晖下的珠穆朗玛峰 晚霞中的珠峰半月来相伴夜色下的珠穆朗玛峰谁是最先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诺尔盖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新西兰登山家
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 (Tenzing Norgay) ,克服千难万险,从珠穆朗玛南坡携手登上顶峰,完成了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 ▲ 知识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学写颁奖词。▲ 德育目标
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教学目标写作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返回作者简介导读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飞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本文生动地记述了登山队员们突击顶峰的过程。阅读时,要注意感受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返回尖锥
缭绕
镶
扬赫斯班
埃非勒士
砭骨
履践
崔巍
阴霾 ( jiān zhuī )( liáo rào ) ( xiāng )( yáng hè sī bān )( aī feī lè shì )( biān gǔ )( cuī wēi )( lǚ jiàn )( zhì liú )( qí qū )( zhì xī )( méng lóng )( lún kuò )( pú fú )滞留
崎岖
嗡嗡
窒息
苍茫
朦胧
轮廓
匍匐
余暇( mái )( xiá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崔巍:?阴霾:?侵袭:迫不及待:?寄托:??哀思:践踏。形容山高大雄伟。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侵入和袭击。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悲哀思念的感情。一、快速阅读阅读课文,复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复述提纲
1)登山队出发;
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
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
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中国首登珠峰成功的(右起)王富洲、贡布(藏)和屈银华
自1960年5月25日中国藏族登山队员贡布和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后,截至2003年5月的43年间,中国健儿已经14次登临“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把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 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A、登山队出发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余队员登上第二台阶。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快速默读,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思考:1.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四名登山英雄中,哪一位英雄的形象最让你感动、难忘?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的?遇到的
困难1、山路陡峭2、天气严寒3、身体虚弱4、高山反应5、缺乏氧气6、黑夜登山靠坚强的意志、
坚韧的毅力、
団结合作、
敢于牺牲的精神
来克服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
1)“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第1段)
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第17段)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第18段)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等等。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B.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心情得到放松;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也烘托了人物的伟大、美好形象。
A.恶劣的自然环境,写出了登山队员面临的巨大困难,更能表现他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括号中的词语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1.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负担,他们一两一两(一件一件)的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一面五星红旗……2.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一步一移)地坚持往前走着。“一两一两”是从重量方面写,“一件一件”是从数量方面写。“一偏一倒”写走路不稳,“一步一移”写坚持前进。体会详略妙处本文叙事详略安排得当,说说文章详写了那两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A.“全体队员征服“第二台阶 ” 详写
B.“刘连满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队友”详写 A.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四名英雄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 这个“第二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
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更能表现攀登的困难和危险,更能体现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团结协作精神和大无畏精神。B.刘连满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队友。这表现他了什么精神?表现了刘连满舍己为人,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自我牺牲的优秀品质。a.他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其他队员遇到的困难——虚弱、寒冷、黑夜、缺氧;
b.他的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貌——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団结合作、敢于牺牲的精神等;
c.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
d.他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刘连满最后并没有登上珠峰,作者为什么花大笔墨写他?(作者是不是有点轻重不分?) 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王连满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用人梯的方法帮助队员登上第二台阶;为保集体登顶成功,主动放弃登顶;宁可牺牲也要留下氧气给下撤的队友。王连满为全队成功登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8830M无氧攀登,冲击顶峰留下氧气第二台阶 刘连满甘做人梯8468M8848.13M8830M8848.13M8468M第二台阶 刘连满甘做人梯留下氧气无氧攀登,冲击顶峰1.假如课文中的登山队员是在中午登上峰顶的,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描绘出登山队员登上峰顶看到的景色。想象空间2、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小结拓展延伸: 四位队员登顶的壮举震撼了我们,也感动了中国,你能为英雄们写一段颁奖词来抒发对他们的赞颂之情吗? 颁 奖 词 (刘连满) 你甘为人梯,用颤抖的双腿承载起同伴登顶的梦想,你心系队友,宁愿忍受窒息的痛苦,生死关头,毅然将氧气筒放回,留给同伴生的希望。你写下寥寥数语的短信,却饱含着你拳拳的爱国之心。你虽痛失登上地球之巅的荣光,却感动了天地,无愧于祖国!登山英雄刘连满,好样的!找准感人事件,评价动人品质,要有文采(本段使用对仗和对比)。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资料补充 50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
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1000多
人到达过她的顶峰,但同时也有近200名勇士长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 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
你怎么看? 登山本来就是危险系数很大的一项活动,任何看似细小的疏忽或错误,都可能酿成悲剧。
热爱登山的人,一定都曾思考过危险甚至死亡的问题。可是,真正的登山者,绝不是轻率对待自己生命的人,相反,他们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我们应不断武装自己,去探寻无穷的未知世界! 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
你高耸在人心中
你屹立在蓝天下
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
你把美的月光洒满喜玛拉雅
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
我多想弹起深情的弦子
向你倾诉着不老的情话
我爱你珠穆朗玛
心中的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
你走进亲人梦中
你笑在高原藏家
你那堂堂正气闪着太阳的光华
你用阵阵清风温暖大地妈妈
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
我多想挑起热情的锅庄
为你献一条洁白的哈达
献给你 珠穆朗玛
圣洁的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珠穆朗玛 歌词再见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