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培优】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都要用到催化剂
B.用排水法收集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的方法一样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堵一团棉花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得氧气的质量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有关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如果不加少量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
A.没有氧气放出 B.放出氧气速度慢
C.生成氧气总量少 D.反应慢,生成氧气少
4.下列方法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但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它是( )
A.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5.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法:( )
A.全正确 B. 全不正确
C. 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能力提升】
1.为了证明氧化铜也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天平称量0.2 g氧化铜,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Ⅰ.步骤①和③中带火星的木条都复燃
Ⅱ.步骤②中产生大量气泡
Ⅲ.对比步骤②和③可说明氧化铜能作为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Ⅳ.步骤⑥中称得固体质量为0.2 g
Ⅴ.去掉步骤⑦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A.Ⅰ、Ⅱ、Ⅳ B.Ⅱ、Ⅲ、Ⅴ C.Ⅱ、Ⅳ D.Ⅲ、Ⅳ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B.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C.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3.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加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能分解产生氧气
B.有的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的是减慢反应速率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4.下列关于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一有气泡产生就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口
B.排水法收集氧气,事先将集气瓶内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倒扣到水槽中
C.加试剂时,先通过长颈漏斗加入过氧化氢,再用药匙把二氧化锰装入锥形瓶,塞紧橡胶塞
D.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迅速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再盖上玻璃片
6.下列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B.只有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如果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很慢,产生的氧气量不变
D.在所有的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
7.结合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没有产生氧气
B.实验③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二氧化锰质量减少
C.该实验证明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实验①的反应速率比实验③的快
二、填空与探究
1.将一种无色液体 A 和一种黑色固体 B 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 C 和无色气体 D,E 在 D 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F。
(1)写出以上物质的名称:A ________,B 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D ________,E ________,F _________。
(2)写出 A、B 得到 C、D 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B 起______作用,此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下同)。
(3)写出 E+D→F 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反应。
2..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速度慢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 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 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氧气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 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其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a ;b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收集装置是 。
(3)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当观察到 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在 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 放(填“正”或“倒”)在实验桌上。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培优】:
D 2.C 3.B 4.A 5.C
【能力提升】:
C 2.B 3.C 4.C 5.B 6.C 7.C
二、填空与探究
1.(1)A 过氧化氢,B 二氧化锰,C 水,D 氧气,E 硫,F 二氧化硫。
(2)过氧化氢→ 水+氧气;催化;分解
(3)硫+氧气 →二氧化硫;化合
2.(1)二氧化锰。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3)对比(或对照等)。
(4)研究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3.(1)集气瓶; 水槽
(2)A ; C
(3) 氧气不易溶于; 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 ; 水中 ; 正
二氧化锰
点燃
二氧化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
上
(第2课时)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实际应用。
01
02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03
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04
通过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自己也是创作的天才。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新知导入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方法?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
还能用什么药品制取氧气?
探究新知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探究新知
实验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
化学性质:在常温下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放出氧气;
用途:在医疗上可用于消毒防腐。
一、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二氧化锰
探究新知
实验原理:
反应物
生成物
一变多:
H2O2 H2O O2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分解反应
一、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探究新知
实验发生装置:
反应物:固体和液体
反应条件:常温不加热
固液常温型
【注意】发生装置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1.导管稍稍露出橡胶塞?
2.长颈漏斗为什么伸到液面以下?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便于气体的排出
一、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操作简单
便于添加液体
控制反应速率
控制反应速率
探究新知
实验发生装置:
一、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查:组装并检查气密性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MnO2再装液体H2O2)
收:收集氧气
1.仪器连接好后,先把弹簧夹夹紧;
2.然后在长颈漏斗中注水;
3.观察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水柱不下降;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
一、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一、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催化剂定义:
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剂特征: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催化剂用途:
石油炼制、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制药工业
所起的作用:催化作用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熄灭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现象。
木条不能复燃
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氧气少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1: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0.5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木条复燃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2:
过氧化氢溶液
0.5g二氧化锰
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木条复燃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3:
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还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即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反应停止后,把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洗涤干燥称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4:
黑色固体质量仍为0.5g
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现象 分析
步骤1 无明显现象,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
步骤2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步骤3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又复燃
步骤4 质量仍为0.5g
结论 作空白对照实验
对比实验,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重复实验,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称两次(反应前后),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反应的催化剂,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呢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判断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改变
01
02
判断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03
判断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1.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也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探究新知
二、催化剂
2.二氧化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催化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吗?)
3.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个催化剂,硫酸铜等物质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4.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加快)。
5.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写在箭头的上方。
合成氨工业:
采用以铁为主体的催化剂,能使反应物在相对低的温度下较快发生反应。
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院士:
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院士
闵恩泽院士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
获取证据
分析推理
形成结论
探究新知
三、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定义
形式
参加反应的物质种类
生成物质的种类
类别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
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多变一)
AB→A+B(一变多)
两种或两种以上
一种
两种或两种以上
一种
都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才能进行
B.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D.只有二氧化锰才能作催化剂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度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少 D.没有影响
课堂练习
B
B
3.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的是( )
A.
B.
C.
D.
课堂练习
B
水 氢气+氧气
通电
氧化汞 汞+氧气
加热
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点燃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课堂总结
01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装置、检查气密性、实验步骤)
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课题3(第2课时)
制取氧气
02
分解反应(一变多)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分层作业
【基础培优】:
1.工业上用 的方法制氧气,在低温加压的情况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由于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利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氧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分层作业
【能力提升】:
1.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 A 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填字母代号)。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制取氧气第2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是课程标准五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上对氧气的进一步探究,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重点学习制取的两种气体,所以这一节课为以后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节课包括基本原理探究和装置的选择。操作步骤两部分内容,而在第二课时对原理的探究又是整个探究总结和提升。
核心素养目标 化学观念:通过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实际应用。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自己也是创作的天才。
重点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难点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方法?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还能用什么药品制取氧气? 讨论思考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讲授新课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化学性质:在常温下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放出氧气;用途:在医疗上可用于消毒防腐。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固液常温型):长颈漏斗末端为什么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实验步骤:查:组装并检查气密性装:装药品(先装固体MnO2再装液体H2O2)收:收集氧气 讨论思考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二、催化剂得出催化剂的概念: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总结催化剂的特点:“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所起的作用:催化作用四步骤探究催化剂: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步骤2: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0.5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步骤3: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步骤4:反应停止后,把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洗涤干燥称量,观察现象。【巩固提升】:学生的易错点,1.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也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2.二氧化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催化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吗?)3.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个催化剂,硫酸铜等物质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4.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加快)。5.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三、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教师列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区别:化合反应:A+B→AB(多变一)分解反应:AB→A+B(一变多) 学生讨论填写 学习综合分析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才能进行B.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D.只有二氧化锰才能作催化剂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度慢C.产生氧气的总量少 D.没有影响3.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的是( )
课堂小结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催化剂的理解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