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古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并讲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借助注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讲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一、图画激趣
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你能猜出来是哪一则神话故事吗?(大屏)看来同学们阅读的神话故事真不少,在你阅读的神话故事中你都认识了谁?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述)在我们所学的神话故事中,英雄神话占大多数。(大屏:精卫鸟)知道他是谁吗?你对他了解多少?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板书:精卫填海).
全班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相信学完课文这些问题都能解决,那我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教师巡视)检查生字词(大屏出示标记生字的全文)。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难记及难写的字,教师引导学生解惑。
2.教师范读(大屏)。
师:这是一篇小古文,我们也把它叫做文言文,就如同古诗,孔子的《论语》等,都称为文言文,读出节奏,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朗读。
要求:对照大屏教师读时学生画出停顿符号。
3.学生各种形式反复读文----换一种形式再读,感受古文的韵律(大屏:古文竖列)(古文横着,竖着变换形式)。
三、小组合作,读懂文意。
1.学生自读小古文.完成自主学习单。
师:同学们古文读的特别好,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言文,课题为:(生述:《司马光》),理解起来不像我们一般阅读的白话文那样容易,那怎样读懂这篇古文呢,同学们有哪些方法?(生述)按照大家说的方法,同学们再来默读古文,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打上问号我们一起解决。
2.展学提升(大屏)默读古文,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打上问号,共同解疑。
3.学生汇报。
预设:
(1)曰:说。 溺:淹没。 故:所以。 堙:填塞。
(2)炎帝:传说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返:返回
(3)区分“曰”和“日”的不同写法。
(4)炎帝之少女、西山之木,这个“之”是什么意思呢?
(5)古文中,还有一个字也出现了两次,“游于东海、以堙于东海”。这个“于”字是什么意思呢?
(6)衔的意思是嘴里衔着,记住字形。
(7)以:用来。
4.根据大家的汇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古文的意思吗?先同桌之间说一说,注意:语言要通顺。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而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四. 扣词想象,生动讲述.
师:古文当中你认为哪里最神奇,找找相关的词或句,想想这些词或句让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大屏)。
学生汇报(3—4名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神话的神奇。
总结:你看,刚才我们扣住小古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了想象,故事就更加立体而生动了,以后自己读小古文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去学习。(板书:抓关键部分想象)
2.那么精卫有没有把大海填平呢?你能给故事想象一个结尾吗?生自由想象说理由。
出示民间故事中的结尾(大屏出示):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师:中国的神话具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正是如此,神话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你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神话故事吗? (出示四幅图)孩子们请看看这几幅图,你可以根据这几幅图的提示,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神奇的故事。先在心里想一想,想好后举手分享给其他同学。
请2名学生来讲故事,学生评价(从故事情节是否生动的角度来讲。)
五.古文拓展
1.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精卫说什么?
学生简述。
2.教师介绍《山海经》(大屏):这篇小古文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北山经》是《山海经》的卷三。教师介绍山海经。课下同学们可以借阅这本书,去读更多的神话故事,感受更多的神话人物精神。
3.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帝、曰、溺、返、衔
2)熟练背诵小古文,将故事生动具体地讲给他人听一听。
3)尝试再去读读小古文《大禹治水》《牛郎织女》《后羿射日》等。
板书设计
13 精卫填海
抓关键部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