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门第出身 长房嗣子
博览群书 八股制艺
回乡成婚 父亲病故
生子还乡 家庭巨变
丧妻病痛 性情狂放
乡试落地 受人冷落
拒绝科考 潜心著书
醉酒辞世 友人安葬
吴敬梓
拒绝科考 潜心著书
拒绝科考
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考试没有新意,八股文泛滥,也不愿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功名的风尚。
归有光(明):9岁作文,10岁就写出千余字的《乞醯论》,可到了科考的年龄,虽发奋苦读,却考一次落榜一次。在他第8次落第之后,便不再参加科考了,开始自己读书谈道、招徒讲学,被后人称为“明文第一”,他所写的《项脊轩志》被收入了今天的高中语文课本中。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不但使寒山寺出了大名,也让后人永远记住了这位落榜考生张继。
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该书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以现实主义作为底色,以讽刺作为自己的美学追求。】
它与稍后出现的《红楼梦》一起,构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又一高峰,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创意义
科举制度
前情提要:
前情提要:
初读小说,复述情节
这篇小说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情节。
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1)
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瞒着丈人前往应试。(2)
发榜之日,在断炊的情况下,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去卖鸡。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中举的喜报忽到,邻居赶紧去集上把他拉了回来。(3-4)
范进见到了喜报,因欢喜狠了,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拍着笑着,不顾一切地走到集上去。(5)
一位报子出了个好主意,找来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嘴巴,这才清醒过来,不疯了。(6-9)
范进刚从集上回家,举人出身、曾做过一任知县的张静斋来访,赠金又赠房。(10)
胡屠户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最后笑眯眯的离开。(11)
初读小说,复述情节
这篇小说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情节。
情节 段落结构 行为 遭遇 小说发展
范进中秀才后,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并对他一番教导。 1 进学 被训 前面情节的尾声
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瞒着丈人前往应试。 2
发榜之日,在断炊的情况下,范进奉母亲命到集市卖鸡。
范进乡试中了举人,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把他打醒。
范进清醒后,张乡绅前来道贺。
借钱
乐疯
清醒
3-4
5-9
10-11
被骂
被打
受贺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尾
卖鸡
中举前
中举后
再读小说,析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完成表格
人物 范进进学 范进借钱 范进乐疯 范进清醒
胡屠户
众邻居
报录人
张乡绅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
“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老爷、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文曲星
“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侮辱、鄙视
敬畏
巴结
第1自然段
“在茅草棚坐下”
“吩咐女婿道”
“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
“我不得不教导你”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可怜!”
腆着肚子
......
中秀才并未改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范进的社会地位,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
第2自然段
“一口啐在脸上”
“骂了个狗血喷头”
“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又骂了一顿”
......
一派粗鄙的话,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不堪入耳。
第7自然段
“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
......
第8自然段
“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了”
“心里懊恼道”
“想一想,更疼的狠了”
......
第9自然段
“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高声道”
“再三不安”
“连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
运用了动作描写,以漫画式的写法,讽刺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丑态。
第11自然段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
“千恩万谢,笑迷迷”
......
通过揭示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胡屠户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中举
通过对比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态度来讽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胡屠户态度转变原因:
中举给范进带来了:
社会地位的变化
他人态度的变化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完成表格
人物 范进进学 范进借钱 范进乐疯 范进清醒
胡屠户
众邻居
报录人
张乡绅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无情的社会现状,可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完成表格
人物 范进进学 范进借钱 范进乐疯 范进清醒
胡屠户
众邻居
报录人
张乡绅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
“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老爷、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文曲星
“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断粮饿了两三天,没有一位乡邻来过问
热心帮忙、街上寻找、
招待报录人
主动拜访、称兄道弟、
赠房赠金
“一向有失亲近”
(不闻不问,并没有交往)
张乡绅的目的是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完成表格
人物 范进进学 范进借钱 范进乐疯 范进清醒
胡屠户
众邻居
报录人
张乡绅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
“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老爷、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文曲星
“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断粮饿了两三天,没有一位乡邻来过问
热心帮忙、街上寻找、
招待报录人
主动拜访、称兄道弟、
赠房赠金
“一向有失亲近”
(不闻不问,并没有交往)
“范老爷”“新贵人”“贵府老爷范讳”
中不中举成了人们评价读书人的标准。
中举给范进带来了:
社会地位的变化
他人态度的变化
经济状况的变化
范进的变化
范 进 的 形 象
通过对众人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范进是个怎样的人呢?
热衷功名
懦弱无能
圆滑世故
遭辱骂,不甘心;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前往应试;35年应考;中举后,喜极而疯......
中秀才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听着不堪入耳的谩骂,仅止于“摸门不着”;丧失许多谋生能力.....
胡屠户“岳父”改为“老爹”;与张乡绅谈笑自如.....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作者所批判的对象
下人
(范进)
对人低三下四
范进刚出场时的形象:
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穿着麻布的直裰,头戴破毡帽。这个时候已经是12月上旬了,他却穿着很薄的单衣,所以他冻得乞乞缩缩的,非常猥琐、非常悲凉的图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进入考场以后,因为年纪大了,走路又不小心,磕磕碰碰的,把破衣服又扯破了几块。
为什么范进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
在思想上,范进认定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跳过龙门,彻底改变现状。但是,因为读的是死书,丧失了许多谋生能力,生计的窘迫更加重了他靠科举改变命运的观念。
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戕害
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动作是 ,表情是 。
拍手
笑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结合课文的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强烈的讽刺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 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35年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
(范进中举发疯时的语言、动作,丑态百出)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
“会有的实情”(鲁迅)
中举
荣耀之至
挨巴掌
受辱
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是:
1.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
2.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各类市侩【kuài】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