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版
内容来源: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主 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课 时:共5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教材分析
例1以直接呈现两道典型习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这两种特殊情况。教材编排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教材呈现了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是有经验的,教学时应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重点探讨如何算较为简便。
二、学习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发展学生迁移类推及概括的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三、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汇报分享等活动,完成学习目标1。
任务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优化算法,完成学习目标2。
任务三:通过课前的复习,课中的探究和应用,完成学习目标3。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对位问题。
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五、学习过程预设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们是怎么计算这些题的?谁愿意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后,找学生汇报算法。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面的计算题有的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果这些因数的位数进一步增加,大家还会算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全班交流算法。
(在单独的算式中加入情境:王老师为学校买体育用品。他买了12副羽毛球拍,每副羽毛球拍134元;又买了30个足球,每个足球160元。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足球各花多少钱?
提问:根据已知条件,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羽毛球拍的问题是上节课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独立解决并讲解,本节课重点学习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学情预设】
预设1:有学生会用口算的方法,先不看这两个因数末尾的0,计算16×3=48,再在48的末尾添上两个0,结果是4800。
预设2:也有学生会列竖式计算。会出现两种情况:
通过对比,学生能发现先不考虑因数末尾的0,根据口算方法,算出16×3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这种方法更简便。
(提问:为什么竖式中48后面要补两个0?竖式中的虚线有什么作用?
预设:16表示16个10,3表示3个10,10×10=100;虚线前面是数字的计算,虚线后面是0的个数。末尾有0的乘法,把因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本质上是改变了数的计数单位,虚线左边表示的是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虚线右边表示是计数单位的运算,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最后的结果。)
(2)对应小练习。
师:课件展示教科书P48“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找学生上台板演。
2.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主题图。
(改为情境题:王老师又去为学校买体育用品。他买了40个排球,每个排球120元;又买了30个篮球,每个篮球106元。王老师买的排球和篮球各花多少钱?)
师:这道题因数末尾、中间都有0,你们还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情预设】
师:3为什么要和6对齐?因数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积的百位上的1是怎么得来的?
【学情预设】
预设1:3和6对齐,相当于先算106×3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预设2:0与3相乘得0,这个过程不能省略,0也要参与运算。
预设3:积的百位上的1,是由3×0得0,再加上进位上来的1得到的。
(2)对应小练习。
课件展示教科书P48“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评并交流。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练习八”第3、6题。
学生做第6题时,先说一说应该怎么比较大小,再完成填空,最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八”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