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的盲目自大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2.在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史上,也曾有过胜利,虽然为了这个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是从中华民族长远的利益来讲,这一胜利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这一胜利”可能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下列关于华侨对南洋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华侨开发南洋始于唐代
B.郑和下西洋加快了南洋开发的步伐
C.南洋的华侨大多来自我国内地
D.华侨对南洋的主要贡献是传播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
4.“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
A.朱元璋灭元建明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军入关 D.戚继光抗倭
5.今年(2015年)是《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十周年。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为巩固对西南边疆的统治所采取的举措是( )
A.武力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C.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掌管西藏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外交等大权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6.下列哪一举措属于明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表现( )
A.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决策
C.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恐怖专政
D.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7.热播电视剧《三国》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曹雪芹 C、施耐庵 D、吴承恩
8.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驻藏大臣 D、郑和下西洋
9.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直隶省
10.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立宣政院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1.清朝初年的某一天,有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当时实行(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12.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政策是( )
A.严禁对外贸易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关注民生
13.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4.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措施的是( )
A.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B.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行政军事
C.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D.设置驻藏大臣共同管理
1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 (指日本) 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6.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某旅行社组织游客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及旅游。那么他们最远应该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17.“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西汉的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明朝的锦衣卫
18.清朝一秀才晨读,见风吹翻书页,作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结果因此被杀。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
A.闭关锁国政策 B.设特务机构
C.大兴文字狱 D.八股取士
19.毛泽东说:“康熙皇帝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确定的。”这说明康熙皇帝在历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
A、最早建立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
B、使我国各地经济联系的纽带更加牢固
C、使我国领土面积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化
D、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0.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②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③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A.①③ B. ②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何时签订的?
(2)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谁?
(3)上述文件的签订解决了什么问题?
(4)上述文件有什么法律意义?
22.历史给人智慧,历史给人启迪.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与交流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不过因为“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所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这种盲目自大的观念,使清统治者将国门紧闭。──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从材料一图中,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说明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外实行了什么政策?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唐朝越来越辉煌、强盛,受世界瞩目;而清朝在世界上却渐渐落伍了。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23.《醒世恒言》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俩口。他们有一张织机,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争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十几年后,他们幽买了两所大房子和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他们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那时的机工大都来自破产的机户和农村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一天不干活,就得挨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中的“机户”和“机工”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3)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4.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
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⑴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⑶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图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⑷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请举出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一个即可)
【探究三 科技篇】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⑸列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一例。
【探究四 交往篇】“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⑹列举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两例。
25.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某班以唐朝、宋代和明朝历史为主线,开展了“泽被后人,光耀世界的中国文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兼收并蓄的唐朝】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科技发展的宋朝】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国威浩大的明朝】
(3)依据图片可知,“西洋”指的是 洋和 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
(4)通过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C
6.D
7.A
8.C
9.B
10.A
11.D
12.B
13.D
14.B
15.D
16.A
17.C
18.C
19.D
20.D
21.
(1)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2)康熙。
(3)解决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
(4)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2.
(1)对外开放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
(3)启示: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今天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23.
(1)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2)早期的雇佣工人:早期的资本家
(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4.⑴郡县制 行省制
⑵科举制
⑶甲骨文
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人物、代表作任一,但要对应)
⑸毕昇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运用、指南针
⑹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
25.
(1)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制度、文字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等。
(2)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用于航海,为世界航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太平洋和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耀世界,泽被后人;我为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感到自豪;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好好学习,将来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