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十)(第十、十一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世纪后期,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起点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
【解析】选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A;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排除B;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排除D。
【补偿训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下放一部分权力,调动企业、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这一决策( )
A.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C.推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解析】选D。据材料“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可知,材料中的决策释放出了企业改革的信号,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故选D;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之后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农村的改革,而材料所述主要针对企业,排除B;由材料中“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可以看出,材料所述政策主要针对经济,而非思想,排除C。
2.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或忽视成就、否认成就……都是错误的。由此可知,该决议( )
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C.揭开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序幕
D.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解析】选D。该决议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和所犯的错误进行了一定的客观评断,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故选D;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排除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排除B;平反冤假错案在1981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排除C。
3.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服务于这一出发点的主要措施是( )
A.完善了民主制度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实行了集体领导
D.改变了法律的基本架构
【解析】选A。邓小平提出要完善法制建设,完善民主制度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符合这一出发点,A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民主集中制,排除B;集体领导不属于法制建设,排除C;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并未改变法律的基本架构,排除D。
4.(2021·广东合格考)1981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个文件有利于( )
A.农业合作化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 D正确;A是在1956年完成的,排除;B、C是在1958年兴起的,排除。
5.(2024·云浮高一检测)自1979年开始,首钢开始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政策,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至20世纪90年代,年钢产量达824万吨,居全国第一。这得益于( )
A.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了增强
B.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启动
C.允许国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首钢自1979 年开始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政策,这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和钢产量大幅增长,A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而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出现于1979年,排除B;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排除C;首钢的改革只是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所有制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D。
【补偿训练】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其目的是( )
A.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B.增强企业活力
C.积极发展国有企业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B。“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B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缩小指令性计划,排除A;“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的目的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拓展延伸】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同点
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扩大生产经营的自主权:(1)管理体制方面,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间接管理的体制。
(2)所有制方面,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方面:都注重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都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6.1980—1992年,深圳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GDP年均增长37.4%,远高于同期全国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选C。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初期通过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选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地区,深圳在当时属于经济特区,排除A;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时间是1992年,无法解释1992年之前深圳经济发展的原因,排除B;21世纪初,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补偿训练】
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票证制度。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这反映了( )
A.“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的成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经济特区在改革中探索前行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变化
【解析】选C。据材料“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票证制度。……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可知深圳是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率先取消了各类票证,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这些都是经济改革的探索,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而“走出去”强调对外投资与合作,排除A;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按劳分配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
【深化点拨】对外开放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
7.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主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革命道路问题
D.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解析】选B。题中所列的理论成果都诞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补偿训练】
邓小平提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上思想蕴含的共同理念是( )
A.和谐发展 B.执政为民
C.统筹兼顾 D.共同富裕
【解析】选B。材料思想蕴含的共同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故选B;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和谐发展,排除A;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排除C;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排除D。
8.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一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D.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解析】选A。题干“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A正确;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1年,排除D。
9.下图为1994—2007年我国电信行业增长贡献率情况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深化改革对行业增长意义重大
B.电信行业增长仍具有较大空间
C.市场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D.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优越
【解析】选A。据题图可知1998—2002年电信行业增长贡献率迅速上升,这是由于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故选A;材料内容是增长贡献率,而B是增长空间,两者互不统属,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夸大了其程度,排除C;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没有优劣之分,排除D。
10.(2024·茂名高一检测)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在科技攻关领域共取得成果2万多项,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 300多亿元,培养科研人才近2万名。这一结果体现了( )
A.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B.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
C.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转型
D.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接下来“九五”期间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和大量科研人才的培养,正是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的体现,A正确;科技成就虽取得经济效益,但并非综合国力的全部内容,无法看出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排除B;由材料内容看不出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转型,排除C;科学发展观提出于2003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
【补偿训练】
“九五”计划(1996—2000年)期间,我国在利用清洁能源降低汽车排污、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方面的进展以及在质子膜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方面,为我国制造环保汽车准备了新型动力来源。这反映出科技进步( )
A.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B.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
C.加快了社会现代化的步伐
D.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解析】选C。题干体现的是我国在新能源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环保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型动力来源,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C正确;题干与科技成果转化无关,排除A;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此之前就已出现,排除B;材料与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无关,排除D。
11.(2024·湛江高一检测)1979年,中共中央指出:“我们尊重台湾的现实,‘台湾当局’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它自己的权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同外国的贸易、商业关系可以继续,民间交往可以继续,现行的政策、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形成了“一国两制”构想
B.放弃了使用武力统一的政策
C.主张在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解析】选C。根据“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同外国的贸易、商业关系可以继续,民间交往可以继续,现行的政策、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可知,中共中央尊重台湾现存的制度,主张在台湾实行高度自治,C正确;1979年还没有形成“一国两制”的构想,排除A;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台湾,排除B;材料内容没体现台湾方面的态度,排除D。
12.下表所列的中国重大外交活动,突出反映( )
时间 事件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2年 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03年 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9年 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
A.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B.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C.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D.加强与主要大国的联合
【解析】选A。题干涉及的内容不局限于“第三世界”“亚太”“大国”,可见B、C、D均不符合题意。表格列出的四项外交活动,都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故A正确。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并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努力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合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 )
A.全方位外交 B.以联合国为中心
C.不结盟策略 D.反霸权主义政策
【解析】选A。材料概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外交活动,A符合材料主旨;B、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4.(2024·揭阳高一检测)下列各项为1949—2023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出现于 2017—2023 年的是( )
A.独立自主 保家卫国
B.社会主义 阶级斗争
C.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D.小康社会 民族复兴
【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A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阶级斗争主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排除B;C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排除。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解析】选B。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高质量发展,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正确。
16.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是通过会议选举产生的。2018年,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C.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选C。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C正确。A、B、D都属于党的会议。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据此可知(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能够翻身做主人的根本保障
C.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D.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选A。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成果。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够实现,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A正确。
18.2023年春季,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后来又同来华访问的亚洲、欧洲、拉美、非洲等国的多位政要会谈会见,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高潮迭起的中国元首外交,持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说明我国( )
A.重建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B.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国际政治影响力扩大
【解析】选D。中国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说明我国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扩大,D正确;新的国际秩序尚未建立,且“以中国为核心”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未提及中国方案,排除B;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我国的外交政策状况,排除C。
【补偿训练】
2023年4月底,法国外长科隆娜在访问韩国时发表讲话说,如果没有中国,世界的重大问题将无法解决,如果不与中国共建积极议程和寻找共同点,无法向前发展。这反映出当前中国( )
A.与法国关系深化
B.积极与周边国家交往
C.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D.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解析】选C。材料清楚地表达了与中国合作不仅是法国应该做的,也是其他国家应该做的。这反映出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C正确;题干未显示法国与中国关系深化,排除A;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B;题干强调的是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而不是中国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排除D。
19.(2024·新疆适应性测试)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戒备森严,不肯转让核心技术不同,中国“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致力于发展大国间战略性合作关系
C.开放合作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利益
D.通过南北对话促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析】选C。材料“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表明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成果,开放合作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利益,故选C;材料并未涉及联合国,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大国间战略性合作关系,排除B;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就经济关系所进行的谈判对话或多边磋商活动,材料与南北对话无关,排除D。
20.(2024·汕尾高一检测)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这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 )
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
B.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
【解析】选C。根据材料“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代中国注重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热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正确;本题主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不符合题意,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经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丰盈,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5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使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从此,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摘编自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1949—1976年的中国》
材料二 1978年后,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改革目标由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过渡为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中国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以来,政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扬、武力《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变化。(12分)
答案:(1)变化:1949—1952年,采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由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推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1978—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起着主导作用;
1992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经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胜利完成”,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制度可知,1949—1952年,采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由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推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据材料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三大改造可知,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据材料二“1978年后,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结合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可知,1978—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起着主导作用;据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知,1992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因素。(8分)
答案:(2)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调整;经济体制变革;思想解放程度;对其他国家经济体制的借鉴。(8分)
【解析】第(2)题据材料一“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丰盈,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以得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据材料一“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可以得出,国家政策调整;据材料二“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可知,经济体制变革;据所学改革开放可知,思想解放程度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据所学苏联和东欧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发展可知,对其他国家经济体制的借鉴。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走上追寻现代化之路。但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回应西方列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同时回应国内的社会矛盾,这些现代化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因而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尝试。(9分)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维新派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以失败告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先后进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最终无法挽回灭亡的命运。(9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化历程、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第(1)题结合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尝试分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现代化探索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探索的主要特点。(11分)
答案:(2)特点:内涵更加丰富全面,从工业化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立足国情,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为目标;现代化的成就显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动推进。(11分)
【解析】第(2)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单元形成性评价(十)(第十、十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世纪后期,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起点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
【补偿训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下放一部分权力,调动企业、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这一决策( )
A.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C.推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2.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或忽视成就、否认成就……都是错误的。由此可知,该决议( )
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C.揭开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序幕
D.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3.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服务于这一出发点的主要措施是( )
A.完善了民主制度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实行了集体领导
D.改变了法律的基本架构
4.(2021·广东合格考)1981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个文件有利于( )
A.农业合作化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5.(2024·云浮高一检测)自1979年开始,首钢开始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政策,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至20世纪90年代,年钢产量达824万吨,居全国第一。这得益于( )
A.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了增强
B.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启动
C.允许国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补偿训练】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其目的是( )
A.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B.增强企业活力
C.积极发展国有企业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拓展延伸】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同点
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扩大生产经营的自主权:(1)管理体制方面,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间接管理的体制。
(2)所有制方面,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方面:都注重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都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6.1980—1992年,深圳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GDP年均增长37.4%,远高于同期全国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补偿训练】
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票证制度。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这反映了( )
A.“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的成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经济特区在改革中探索前行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变化
【深化点拨】对外开放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
7.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主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革命道路问题
D.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补偿训练】
邓小平提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上思想蕴含的共同理念是( )
A.和谐发展 B.执政为民
C.统筹兼顾 D.共同富裕
8.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一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外贸总额不断攀升
D.人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9.下图为1994—2007年我国电信行业增长贡献率情况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深化改革对行业增长意义重大
B.电信行业增长仍具有较大空间
C.市场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D.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优越
10.(2024·茂名高一检测)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在科技攻关领域共取得成果2万多项,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 300多亿元,培养科研人才近2万名。这一结果体现了( )
A.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B.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
C.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转型
D.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补偿训练】
“九五”计划(1996—2000年)期间,我国在利用清洁能源降低汽车排污、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方面的进展以及在质子膜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方面,为我国制造环保汽车准备了新型动力来源。这反映出科技进步( )
A.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B.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
C.加快了社会现代化的步伐
D.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11.(2024·湛江高一检测)1979年,中共中央指出:“我们尊重台湾的现实,‘台湾当局’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它自己的权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同外国的贸易、商业关系可以继续,民间交往可以继续,现行的政策、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形成了“一国两制”构想
B.放弃了使用武力统一的政策
C.主张在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12.下表所列的中国重大外交活动,突出反映( )
时间 事件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2年 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03年 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9年 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
A.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B.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C.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D.加强与主要大国的联合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并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努力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合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 )
A.全方位外交 B.以联合国为中心
C.不结盟策略 D.反霸权主义政策
14.(2024·揭阳高一检测)下列各项为1949—2023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出现于 2017—2023 年的是( )
A.独立自主 保家卫国
B.社会主义 阶级斗争
C.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D.小康社会 民族复兴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16.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是通过会议选举产生的。2018年,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C.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据此可知(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能够翻身做主人的根本保障
C.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D.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2023年春季,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后来又同来华访问的亚洲、欧洲、拉美、非洲等国的多位政要会谈会见,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高潮迭起的中国元首外交,持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说明我国( )
A.重建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B.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国际政治影响力扩大
【补偿训练】
2023年4月底,法国外长科隆娜在访问韩国时发表讲话说,如果没有中国,世界的重大问题将无法解决,如果不与中国共建积极议程和寻找共同点,无法向前发展。这反映出当前中国( )
A.与法国关系深化
B.积极与周边国家交往
C.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D.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19.(2024·新疆适应性测试)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戒备森严,不肯转让核心技术不同,中国“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致力于发展大国间战略性合作关系
C.开放合作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利益
D.通过南北对话促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20.(2024·汕尾高一检测)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这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 )
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
B.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经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丰盈,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5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使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从此,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摘编自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1949—1976年的中国》
材料二 1978年后,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改革目标由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过渡为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中国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以来,政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扬、武力《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变化。(12分)
(1)变化:1949—1952年,采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由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推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1978—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起着主导作用;
1992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因素。(8分)
(2)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调整;经济体制变革;思想解放程度;对其他国家经济体制的借鉴。(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走上追寻现代化之路。但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回应西方列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同时回应国内的社会矛盾,这些现代化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因而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尝试。(9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维新派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以失败告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先后进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最终无法挽回灭亡的命运。(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现代化探索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探索的主要特点。(11分)
(2)特点:内涵更加丰富全面,从工业化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立足国情,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为目标;现代化的成就显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动推进。(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