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5 13: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同步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1.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2.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 )
A.结束了封建帝制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3.《清史稿》记载:“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史料中“复”的第一部译著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4.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一直延用至今,许多历史事件命名都与干支纪年有关,如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下列事件命名与干支纪年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5.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新文化运动 B.公车上书 C.宣传维新思想 D.洋务运动
6.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
A.谭嗣同 B.詹天佑 C.左宗棠 D.邓世昌
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l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l0万匹。”材料所述体现了洋务派的哪一初衷?( )
A.分洋商之利 B.练兵以制器为先
C.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 D.防海之害,非整水师不可
8.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执法活动,依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后
9.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保国会的成立 C.《时务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
10.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爱国运动 D. 戊戌变法
1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建立近代国家政治制度
B、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13.下列有关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C.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4.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洋务运动
15.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目的是( )
A、减少梳头的麻烦 B、为了整洁美观
C、衡量其是否革命 D、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16.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自强 求富 B、民主 科学 C、自由 平等 D、民主 富强
17.小明同学的爷爷今年(2015年)90岁,请问小明同学的爷爷出生在民国哪一年?( )
A、民国十三年 B、民国十四年 C、民国十五年 D、民国十六年
18.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选用所学知识问答题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到强侵略,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中艰难开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请你继续绘制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师夷长技” → 维新变法 → →
(2)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20.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将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添序号)
(2)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分别是什么?
(3)图②和图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前者失败的标志是什么?说出后者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4)从上述四个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5)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21.(21分)材料一: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梁启超在《科学精神和东西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有根本不对的两点:其一,把科学看太低了,太粗了。多数人以为:科学无论如何如何高深,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耻辱。其二,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他们以为只有化学、数学、物理、几何等等才算科学,殊不知所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只要够得上一门学问的,没有不是科学。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子学问也做不成。中国人因为始终没有懂得“科学”这个字的意义,所以五十年很多人奖励学制船、学制炮,却没有人奖励科学;近十几年学校里都教的数学、几何、化学、物理,但总不见教会人做科学。
(1)近代史上,哪个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这个运动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大旗?
(2)近代史上,哪个运动大力奖励“学制船”“学制炮”?至少列举三个例子说明这个运动在“学制船”“学制炮”方面的成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08年 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
(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4)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訢等请购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剿灭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请回答:
①“恭亲王奕訢等请购外洋船炮”的目的是什么?(请直接摘抄原文)
②材料一中的主张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意见?在地方上有哪些代表人物(举一例即可)?
③材料二中的两企业是在什么口号下兴办的?你还知道哪个民用企业?
24.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请完成以下各题:
(1)根据山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从后两个阶段选出一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简要说明他对中国近代化所作的贡献。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D
6.C
7.A
8.A
9.A
10.B
11.B
12.A
13.A
14.B
15.D
16.B
17.B
18.D
19.(1)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2)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或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0.(1)②①④③
(2)①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或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②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③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④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3)①失败的标志是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发动宫廷政变;④失败的理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用武力和政治欺骗手段窃取了。
(4)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1.(1)新文化运动。原因:新旧思潮之间的冲突;辛亥革命的教训使陈独秀等人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
(2)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
(3)内涵: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精神。作用: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民族复兴。
22.(1)三民主义。
(2)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当时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观点①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观点②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观点③正确,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说它又是失败了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4)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23.
(1) ①剿发捻,勤远略;
(2) ②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等
(3) ③求富,汉阳铁厂。
24.
(1)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任意举出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人物并进行说明即可。如: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变法实行。其他事例如:孙中山: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
陈独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