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五) (第五单元)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形成性评价(五) (第五单元)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2 18:40:20

文档简介

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4·汕头市高一检测)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由此可见,他认为鸦片战争(  )
A.加剧了清朝的阶级矛盾
B.瓦解了亚洲的封建制度
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改变了东亚原有的格局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影响了传统东亚国际关系,改变了东亚原有的格局,D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际关系,而非国内的阶级矛盾,排除A;B错在“瓦解”,而且题干的空间范围在东亚而非整个亚洲,排除B;C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
【补偿训练】
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选C。据材料“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等可知,这是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排除A;“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B;“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D。
2.(2024·湛江高一检测)根据《南京条约》及随后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清政府随后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说明(  )
A.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B.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
C.中国贸易体制逐步走向近代化
D.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被迫开放贸易”“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可知,鸦片战争后,朝贡体系走向瓦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近代海关体系的建立,表明了中国贸易体制逐步走向近代化,故选C;材料中“被迫开放”“租界”“外国税务司”等侵犯国家主权的内容,恰恰反映了近代早期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缺失,排除A;入超是指进口数额超过出口数额,材料所述为《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的部分内容,从中无法看出进出口贸易数额,排除B;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只是暂时停止了军事战争,并不意味着双方矛盾得到缓解,排除D。
3.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晚清图书。作者在书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这部图书(  )
A.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B.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受到了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解析】选A。据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并结合开眼看世界的史实可知为魏源的《海国图志》,本书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选A;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徐继畬的《瀛寰志略》,排除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以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排除D。
【补偿训练】
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畬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已经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
B.知识界充分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C.天朝上国的旧观念被完全颠覆
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萌发
【解析】选D。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畬的《瀛寰志略》都在介绍西方国家的情况,使中国人初步意识到中西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引发了向西方学习来抵御外侮的思想,故选D;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排除A;上述书籍对西方的介绍还处于表面,表明知识界还未充分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排除B;上述著作让中国人初步意识到中西方差距,使得“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冲击,但并未被完全颠覆,排除C。
4.(2024·广州高一检测)某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A。根据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进出口商品关税中国须与英国商定,材料内容体现了该条约中的协定关税的内容,A正确,排除B、C、D。
5.(2021·广东选择考·T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选C。材料表明在西南、华南等内陆地区的洋纱需求量要比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需求量大,表明内地的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大于沿海, A错误。上海对洋纱的抗拒并不能说明上海是否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土纱由手工制作,效率低,价格高,做工粗糙,而洋纱由机器生产,生产技术先进,做工精良,价格便宜,因而在产棉稀少的内陆地区,洋纱输入使土纱遭受排挤较严重,而在产棉较多的江南地区,洋纱输入受到土纱抵制,C正确。辛亥革命后,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快速发展”与史实不符,D错误。
【补偿训练】
如表是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贸易统计情况。输华商品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单位:万英镑) 239.0 140.0 216.0 100.0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
【解析】选A。据表格数据可看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起伏状,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不畅,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是自然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抵制了外来商品,故选A;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年至1864年,与题干时间不完全对应,排除B;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美法对华商品输出不会直接影响到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排除D。
6.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到: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与材料有关的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B。由“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事件,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故选B;《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排除C;《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D。
7.(2024·深圳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该历史事件后,地方士绅权力扩大、督抚专权出现,清政府官僚阶层严重分化,上层汉族官僚势力迅速增长,中央权力下移。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汉族官吏势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A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技术设备以挽救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B;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通过光绪帝进行的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C;清末新政是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排除D。
8.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一役……其可称为良好结果者惟有一事,即天假此役,以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文中的“新国家之思想”(  )
A.催生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体现了国家治理方略的探索
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D.充分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解析】选B。据材料“以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并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了国家治理方略的探索,故选B;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催生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排除A;《资政新篇》未实施,也并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排除C;《资政新篇》并不涉及解决农民土地的问题,不是农民革命运动的产物,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排除D。
9.(2024·广东名校高一检测) 1866年,恭亲王奕?以总理衙门的名义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拟选取20岁以上的满汉举人入馆学习。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上奏称此举“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此言论在北京一部分官员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这反映出当时(  )
A.洋务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B.总理衙门权力的衰微
C.儒家传统思想开始复苏
D.洋务新政实施的艰难
【解析】选D。根据材料“1866年,恭亲王奕?以总理衙门的名义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在北京一部分官员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奕?代表总理衙门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遭到守旧官员的坚决反对,这说明中国近代化之路异常艰难,D正确;据材料无法得出洋务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结论,A表述不准确,排除;材料并不是强调总理衙门的权力问题,排除B;“儒家传统思想开始复苏”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排除C。
【补偿训练】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归它管理。清政府的做法(  )
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意在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C.利于实现中外间平等交往
D.导致民间设厂高潮的出现
【解析】选A。据材料“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及所学知识可知,总理衙门的建立是中国外交制度开始近代化的标志,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选A;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并非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同时总理衙门的设立适应了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没有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B;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不利于实现中外间的平等交往,排除C;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建设厂的限制,民间设厂高潮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0.(2024·芜湖高一检测)下表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这反映出(  )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 5 2 1 1
1864 6 3 3 1
1873 58 13 11 7
A.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B.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C.中国海关日益走向近代化
D.清政府已经抛弃华夷观念
【解析】选B。据表格数据可知,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英国人数增加最多,说明清政府的关税主权不断受到列强的侵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故选B;甲午战后,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A;海关近代化强调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科学技术及管理理念,而材料强调近代海关的半殖民地化,排除C;仅凭材料信息,得不出“抛弃”的结论,排除D。
11.(2024·深圳高一检测)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时人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器不如人”。正如李鸿章所言“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而解决之道,在“讲求洋器”。这种认识,在当时(  )
A.引发了全盘西化浪潮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促进了维新运动的深入
【解析】选B。根据“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讲求洋器”,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展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B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并非全盘西化,排除A、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排除D。
12.(2024·揭阳高一检测)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奕?、李鸿章等人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改革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中体中用”
【解析】选A。根据所学可知,奕?、李鸿章等人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其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A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君主立宪,排除B;民主共和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中体中用”属于顽固派的思想,排除D。
【深化点拨】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维护封建制度,其失败是必然的。
13.中国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反之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一变化说明清王朝(  )
A.坚决维护了领土主权
B.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沦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D.疆域意识渐趋近代化
【解析】选D。据材料“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结合所学可知清王朝边界意识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逐渐接受近代疆域边界观念,明确了领土主权意识,故选D;清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割让大量土地给西方列强,并非坚决维护领土主权,排除A;材料仅表明清政府逐渐接受近代疆域边界观念,未涉及清政府是否已抛弃天朝上国观念的相关信息,排除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时间“中法战争后”不符,排除C。
14.下图是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由此可知,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C。图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沙市和杭州,这是在甲午战后《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故选C;《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排除A;《北京条约》开放的是天津,排除B;《辛丑条约》未开放通商口岸,排除D。
15.下表为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此情况发生于(  )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大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 福建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解析】选D。据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故选D;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并未出现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西方尚未瓜分中国,排除B、C。
1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称为“神明圣王,改制教主”,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附会于孔子身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维新派借孔子思想维护专制皇权
B.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源于古代中国
C.清王朝试图以托古改制挽救危亡
D.康有为借孔子权威阐释变法理论
【解析】选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有为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附会于孔子,是为了借助孔子权威来减少变革的阻力,也就是借助孔子的权威阐释变法理论,故选D;维新派要变革政治制度,并不维护专制皇权,排除A;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不是源于古代中国,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康有为的行为,不是清王朝要托古改制,排除C。
【拓展延伸】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1)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2)成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17.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其中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体现了百日维新(  )
A.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B.着重于改良空疏之风
C.继承了中体西用的框架
D.彻底冲击旧官僚体制
【解析】选C。据题干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洋务派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相似,故选C;“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的是开眼看世界,排除A;“改良空疏之风”不合史实,应为“挽救民族危亡”,排除B;“彻底冲击”不合逻辑,应为“部分冲击”,排除D。
18.(2024·东莞高一检测)义和团运动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根植于小农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这场运动(  )
A.促进了西方文明传播
B.缘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D.体现了阶级和时代的爱国情感
【解析】选D。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根植于小农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可知,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体现了阶级和时代的爱国情感,D正确;义和团运动排外,不可能促进西方文明传播,排除A;列强放松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义和团运动未能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排除C。
【补偿训练】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强调了义和团运动(  )
A.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比洋务派和改良派更激进
C.无法超越农民阶级的局限
D.与以往的农民运动没有区别
【解析】选C。根据材料“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可知,义和团运动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无法超越其所处的时代,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阶级局限性,故选C;义和团运动是单纯的农民阶级反帝斗争,不具有反封建精神,排除A;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特征,而不是比洋务派和改良派更激进,因为洋务派和改良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排除B;义和团运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以往的农民运动都具有反封建的鲜明特征,所以它与以往的农民运动是有区别的,排除D。
19.在八国联军被义和团截击于京津之间的时候,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于6月14日即电告本国政府,指出长江流域的任何骚乱,必将对英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建议“应当立即与汉口及南京的总督达成一项谅解”,如果刘、张想要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他们将在所辖地区内尽力维护和平”。为此,他们(  )
A.决定“编练新军” B.支持“维新变法”
C.保证“干涉还辽” D.洽商“东南互保”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即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故选D;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加强陆军力量,开始编练新式陆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维新变法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排除C。
20.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列强旨在(  )
A.维护帝国主义侵华秩序
B.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扶植清政府为侵华工具
D.就侵华利益达成妥协
【解析】选A。列强在条约中规定“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体现了列强禁止中国人反帝的意图,其意在维护帝国主义侵华秩序,故选A;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C是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而非列强的目的,排除C;“妥协”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拓展延伸】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4年至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4·东莞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多种项目。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中国近代体育史》
材料二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
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8分)
答案:(1)特点:深受西方体育影响;以体育强兵,救亡图存;体育课程项目逐渐增多;以立法加强推进;体育管理日益专业化。(任答三点9分)
原因:西学东渐;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政府日益重视;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三点9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据材料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和“倡导引进西方体育”可知,深受西方体育影响;据材料一“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可知,以体育强兵,救亡图存;据材料一“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多种项目”可知,体育课程项目逐渐增多;据材料一“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可知,以立法加强推进;据材料一“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可知,体育管理日益专业化。第二问原因,据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可知,西学东渐;据材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及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据材料一“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可知,政府日益重视;据材料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可知,有识之士的推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10分)
答案:(2)意义: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强兵御侮,救亡图存,从而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有利于塑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任答三点10分)
【解析】第(2)题据材料一“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可知,以体育强兵,救亡图存,体现了有利于强兵御侮,救亡图存,从而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据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多种项目”可知,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体育运动的意义还可以从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塑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22.(2023·山东等级考·T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
  表2、表3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目录摘编和版本情况。
表2
(一)
汰冗员议 广取士议 厚养廉议 减兵额议……
(二)
均赋税议 兴水利议 筹国用议 罢关征议……
(三)
重儒官议 改科举议 改会试议 停武试议……
(四)
收贫民议 稽户口议 严盗课议 复宗法议……
(五)
制洋器议 善驭夷议 采西学议 重专对议……
表3
稿本       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
抄本       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
津河广仁堂刻本  光绪九年(1883)
江西豫章刻本   光绪十年(1884)
弢园老民活字印本 光绪十一年(1885)
潘氏敏德堂刻本  光绪十八年(1892)
丰城余氏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弢园老民铅印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文瑞楼石印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聚丰坊校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冯世激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上海书局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仿泰西法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北洋官书局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江右两仪堂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关中味经官书局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据《江苏艺文志》等
(1)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4分)
答案:(1)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学习西方;近代化转型。(4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可知,此时清政府内忧外患、开展救亡图存斗争、主张学习西方、中国向近代化转型。
(2)表3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 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2)帮助:表3中书的版本情况,便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书籍的畅销情况,进而理解书籍与时代的关系。
看法:1861年该书成稿并刻版,此时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统治阶级中的当权人物推行洋务运动,该书仅在统治阶级中进行传播,社会影响力不大;1883-1892年该书刻印四版,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严重的边疆危机,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民众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书中的内容逐渐传播开来;1897-1898年书籍刻印十版,19世纪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斗争,该书内容进而受到广泛关注。(8分)
【解析】第(2)题据表3“稿本”“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抄本”“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表2“改科举议”“制洋器议”“善驭夷议”“采西学议”可知,书中内容涉及科举、官员、学习西方器物等内容,该书成书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统治阶级中的当权人物推行洋务运动,进而说明该书仅在统治阶级中进行传播,社会影响力不大;1883-1892年该书刻印四版,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中国出现严重的边疆危机,民众民族意识觉醒,书中的内容逐渐传播开来;1897—1898年,该书刻本达十版之多,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斗争,该书内容进而受到广泛关注。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4·汕头市高一检测)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由此可见,他认为鸦片战争(  )
A.加剧了清朝的阶级矛盾
B.瓦解了亚洲的封建制度
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改变了东亚原有的格局
【补偿训练】
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2024·湛江高一检测)根据《南京条约》及随后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清政府随后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说明(  )
A.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B.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
C.中国贸易体制逐步走向近代化
D.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3.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晚清图书。作者在书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这部图书(  )
A.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B.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受到了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补偿训练】
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畬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已经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
B.知识界充分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C.天朝上国的旧观念被完全颠覆
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萌发
4.(2024·广州高一检测)某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2021·广东选择考·T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补偿训练】
如表是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贸易统计情况。输华商品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单位:万英镑) 239.0 140.0 216.0 100.0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
6.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到: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与材料有关的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24·深圳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该历史事件后,地方士绅权力扩大、督抚专权出现,清政府官僚阶层严重分化,上层汉族官僚势力迅速增长,中央权力下移。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8.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一役……其可称为良好结果者惟有一事,即天假此役,以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文中的“新国家之思想”(  )
A.催生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体现了国家治理方略的探索
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D.充分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9.(2024·广东名校高一检测) 1866年,恭亲王奕?以总理衙门的名义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拟选取20岁以上的满汉举人入馆学习。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上奏称此举“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此言论在北京一部分官员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这反映出当时(  )
A.洋务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B.总理衙门权力的衰微
C.儒家传统思想开始复苏
D.洋务新政实施的艰难
【补偿训练】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归它管理。清政府的做法(  )
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意在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C.利于实现中外间平等交往
D.导致民间设厂高潮的出现
10.(2024·芜湖高一检测)下表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这反映出(  )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 5 2 1 1
1864 6 3 3 1
1873 58 13 11 7
A.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B.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C.中国海关日益走向近代化
D.清政府已经抛弃华夷观念
11.(2024·深圳高一检测)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时人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器不如人”。正如李鸿章所言“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而解决之道,在“讲求洋器”。这种认识,在当时(  )
A.引发了全盘西化浪潮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促进了维新运动的深入
12.(2024·揭阳高一检测)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奕?、李鸿章等人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改革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中体中用”
【深化点拨】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维护封建制度,其失败是必然的。
13.中国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反之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一变化说明清王朝(  )
A.坚决维护了领土主权
B.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沦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D.疆域意识渐趋近代化
14.下图是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由此可知,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下表为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此情况发生于(  )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大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 福建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1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称为“神明圣王,改制教主”,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附会于孔子身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维新派借孔子思想维护专制皇权
B.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源于古代中国
C.清王朝试图以托古改制挽救危亡
D.康有为借孔子权威阐释变法理论
【拓展延伸】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1)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2)成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17.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其中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体现了百日维新(  )
A.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B.着重于改良空疏之风
C.继承了中体西用的框架
D.彻底冲击旧官僚体制
18.(2024·东莞高一检测)义和团运动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根植于小农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这场运动(  )
A.促进了西方文明传播
B.缘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D.体现了阶级和时代的爱国情感
【补偿训练】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强调了义和团运动(  )
A.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比洋务派和改良派更激进
C.无法超越农民阶级的局限
D.与以往的农民运动没有区别
19.在八国联军被义和团截击于京津之间的时候,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于6月14日即电告本国政府,指出长江流域的任何骚乱,必将对英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建议“应当立即与汉口及南京的总督达成一项谅解”,如果刘、张想要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他们将在所辖地区内尽力维护和平”。为此,他们(  )
A.决定“编练新军” B.支持“维新变法”
C.保证“干涉还辽” D.洽商“东南互保”
20.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列强旨在(  )
A.维护帝国主义侵华秩序
B.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扶植清政府为侵华工具
D.就侵华利益达成妥协
【拓展延伸】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4年至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4·东莞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多种项目。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中国近代体育史》
材料二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
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8分)
(1)特点:深受西方体育影响;以体育强兵,救亡图存;体育课程项目逐渐增多;以立法加强推进;体育管理日益专业化。(任答三点9分)
原因:西学东渐;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政府日益重视;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三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10分)
(2)意义: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强兵御侮,救亡图存,从而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有利于塑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任答三点10分)
22.(2023·山东等级考·T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
  表2、表3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目录摘编和版本情况。
表2
(一)
汰冗员议 广取士议 厚养廉议 减兵额议……
(二)
均赋税议 兴水利议 筹国用议 罢关征议……
(三)
重儒官议 改科举议 改会试议 停武试议……
(四)
收贫民议 稽户口议 严盗课议 复宗法议……
(五)
制洋器议 善驭夷议 采西学议 重专对议……
表3
稿本       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
抄本       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
津河广仁堂刻本  光绪九年(1883)
江西豫章刻本   光绪十年(1884)
弢园老民活字印本 光绪十一年(1885)
潘氏敏德堂刻本  光绪十八年(1892)
丰城余氏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弢园老民铅印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文瑞楼石印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聚丰坊校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冯世激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上海书局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仿泰西法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北洋官书局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江右两仪堂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关中味经官书局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据《江苏艺文志》等
(1)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4分)
(1)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学习西方;近代化转型。(4分)
(2)表3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 谈谈你的看法。(8分)
(2)帮助:表3中书的版本情况,便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书籍的畅销情况,进而理解书籍与时代的关系。
看法:1861年该书成稿并刻版,此时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统治阶级中的当权人物推行洋务运动,该书仅在统治阶级中进行传播,社会影响力不大;1883-1892年该书刻印四版,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严重的边疆危机,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民众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书中的内容逐渐传播开来;1897-1898年书籍刻印十版,19世纪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斗争,该书内容进而受到广泛关注。(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