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基础全面练
1.(3分)(2024·汕头高一检测)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候补代表及特邀代表共 662 名,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 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反映出(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3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中道:“凡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均应共同遵守。”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B.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3分)下图为1951年,浙江杭县乾元乡一家三代都给地主当长工的贫雇农郁金友,在分到五亩田地后,面对土改工作组的同志,欣喜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次运动( )
A.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C.推动了工业化运动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补偿训练】
到1952年底,全国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据此推知,新中国土地改革( )
A.落实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从根本上抑制了物价上涨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3分)1950年,上海一位民族资本家评价某事:“6月银元风潮,中国共产党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银元之战
C.“一五”计划 D.米棉之战
5.(3分)(2024·广州高一检测)1953年9月,毛泽东曾说:“(抗美援朝战争)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B.促使新中国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
C.推动中国向新民主主义国家迈进
D.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
6.(3分)年画具有易认知、易接受、发行量大、可以大面积迅速传播的特性。下图是1954年的一幅年画《投票的日子》,两名社员正在催促参加选举的女代表,因为今天是投票的日子,社员们都穿着新衣服,非常喜庆。这幅年画反映的主题是 ()
A.基层民主自治的盛况
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米棉之战胜利的喜悦
D.根本政治制度的形成
7.(3分)(2024·揭阳高一检测)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中美上海会谈
8.(3分)(2024·江门高一检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 )
A.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
B.将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C.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
9.(3分)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 )
A.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
B.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补偿训练】
1954 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
A.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转变
综合应用练
10.(3分)1949年10月成立的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如下:毛泽东担任主席,6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3人;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门中,党外人士14人。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
B.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C.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11.(3分)(2024·黑龙江、吉林适应性测试)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成立,后又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学校主要招收少数民族中的工农干部和革命军人及民族青年,以培养民族地区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据此可知,中央民族学院的设立 ()
A.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B.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
12.(3分)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这次会议所产生的重要成果是( )
A.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确认了中国五大国之一的地位
D.践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拓展延伸】全面认识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
(1)同: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2)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13.(3分)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
D.适应抗美援朝战争需要
14.(3分)(2023·江门高一检测)1951年起,我国着手编制“一五”计划,工作人员使用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进行运算,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楼里的算盘声音此起彼伏,整座大楼夜晚灯火通明,被人戏称是“水晶宫”。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C.工人阶级投身建设的新风
D.新政权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15.(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面积日益扩大,如何对待现存的外资企业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为外资企业一方面压制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一方面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包括侨民、外资企业)在旧中国依据不平等条约而享有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则规定保护外国侨民在华的一切合法财产,允许外资企业在遵守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下继续经营。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国务院宣布管制在美的一切中国公私财产,并禁止在美国登记的船只驶往中国港口。随后中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之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的一切财产,应即由当地人民政府加以管制,并进行清查。”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的在华企业,除了少数企业予以征用外,凡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也予以代管,其他在华企业仍可独立自主经营,并未受到管制。但是由于封锁禁运,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关系基本中断,很多外资企业在华业务难以为继。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仍坚持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的政策。1953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也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人民的企业,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中国对外资企业加速转让改造。
——摘编自孙玉琴《建国初期我国对西方
在华企业的政策演变及其效应》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外资政策的演变。二十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分钟 55分)
基础全面练
1.(3分)(2024·汕头高一检测)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候补代表及特邀代表共 662 名,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 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反映出(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他们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筹建新中国的努力,反映出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C正确;直到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得以确立,排除A;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与政协的主要任务“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不符,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排除D。
2.(3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中道:“凡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均应共同遵守。”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B.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均应共同遵守”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要求社会各界共同遵守,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A;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排除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仅具有临时宪法性质,而1954年宪法才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D。
3.(3分)下图为1951年,浙江杭县乾元乡一家三代都给地主当长工的贫雇农郁金友,在分到五亩田地后,面对土改工作组的同志,欣喜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次运动( )
A.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C.推动了工业化运动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选D。据材料“1951年……分到五亩田地后,面对土改工作组的同志”可知,通过土地改革,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D;1950—1952年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非土地公有制,排除A;“保证”说法错误,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排除B;中国的工业化运动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而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排除C。
【补偿训练】
到1952年底,全国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据此推知,新中国土地改革( )
A.落实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从根本上抑制了物价上涨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新中国土地改革之后,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其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据此推知,新中国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选D;据所学,《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据所学,1952年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私有土地变为农民私有土地,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题干内容涉及的是土地改革,与平抑物价无关,排除C。
4.(3分)1950年,上海一位民族资本家评价某事:“6月银元风潮,中国共产党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银元之战
C.“一五”计划 D.米棉之战
【解析】选D。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在“银元之战”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很快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利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大做投机生意,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人民政府紧急从全国各地将大批粮食、棉纱和煤炭调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仅十天左右,人民政府运用市场规律就平息了物价风潮,故选D;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题干“6月银元风潮,中国共产党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指的就是“银元之战”,这与题干设问不一致,排除B;“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C。
5.(3分)(2024·广州高一检测)1953年9月,毛泽东曾说:“(抗美援朝战争)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B.促使新中国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
C.推动中国向新民主主义国家迈进
D.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
【解析】选A。毛泽东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A正确;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早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抗美援朝战争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排除D。
6.(3分)年画具有易认知、易接受、发行量大、可以大面积迅速传播的特性。下图是1954年的一幅年画《投票的日子》,两名社员正在催促参加选举的女代表,因为今天是投票的日子,社员们都穿着新衣服,非常喜庆。这幅年画反映的主题是 ()
A.基层民主自治的盛况
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米棉之战胜利的喜悦
D.根本政治制度的形成
【解析】选D。根据“1954年”“《投票的日子》”“女代表”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我国选举人民代表,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作准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年画内容反映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形成,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民选举人民代表,不是进行基层自治,也无法体现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制度,和米棉之战无关,排除C。
7.(3分)(2024·揭阳高一检测)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中美上海会谈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日内瓦会议,A正确;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该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B;通过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日内瓦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C;中美上海会谈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排除D。
8.(3分)(2024·江门高一检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 )
A.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
B.将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C.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
【解析】选D。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最深刻的社会变革,D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排除A;土地改革的完成“将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排除B;在当时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排除C。
9.(3分)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 )
A.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
B.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解析】选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选C;土地改革运动发生于1950—1952年,排除A;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开启的标志是1953年“一五”计划的实行,排除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D。
【补偿训练】
1954 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
A.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转变
【解析】选A。据题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并结合所学1954年宪法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颁布后我国政治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故选A;“已经全面展开”不合时空,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在1956年,排除B;“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C;“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转变”是表象,与“从本质上”相悖,排除D。
综合应用练
10.(3分)1949年10月成立的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如下:毛泽东担任主席,6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3人;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门中,党外人士14人。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
B.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C.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反映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各级职位中存在党外人士可知,新政府是由党内人士和党外人士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A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
11.(3分)(2024·黑龙江、吉林适应性测试)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成立,后又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学校主要招收少数民族中的工农干部和革命军人及民族青年,以培养民族地区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据此可知,中央民族学院的设立 ()
A.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B.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
【解析】选D。据材料“1951年……以培养民族地区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都面临着巩固政权、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恢复发展经济的任务,故材料中的做法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促进民主政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D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只涉及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个学校及其分院,不能得出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的结论,排除B;民族学院有它特殊的功能,招收对象也有针对性,不等于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排除C。
12.(3分)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这次会议所产生的重要成果是( )
A.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确认了中国五大国之一的地位
D.践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解析】选A。据材料“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和“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万隆会议,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使大会圆满结束,并因此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故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且与材料“亚非”不符,排除B;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是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材料强调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不符,排除D。
【拓展延伸】全面认识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
(1)同: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2)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13.(3分)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
D.适应抗美援朝战争需要
【解析】选C。题目所述的变化是指,到1956年《人民日报》广告由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变为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由以私营企业为主变为以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为主,结合所学社会主义改造可知,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实行“一化三改”,到1956年重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所有制也由私有逐渐转变为公有,故选C;材料中的变化指的是“1956年”相对“1950年”的变化,因此可知其原因应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而非新中国成立本身这一事件,排除A;土地改革是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是农业方面不是工业方面,排除B;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时间不符,排除D。
14.(3分)(2023·江门高一检测)1951年起,我国着手编制“一五”计划,工作人员使用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进行运算,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楼里的算盘声音此起彼伏,整座大楼夜晚灯火通明,被人戏称是“水晶宫”。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C.工人阶级投身建设的新风
D.新政权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解析】选D。据题干“‘一五’计划”“使用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进行运算”“整座大楼夜晚灯火通明”等内容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高,反映出新政权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故选D;据所学可知,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是在1952年底,排除A;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经过“一化三改”之后,才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题干述及的是“工作人员”,并没有明确指出“工人阶级”,并且“投身建设的新风”是题干的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C。
15.(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面积日益扩大,如何对待现存的外资企业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为外资企业一方面压制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一方面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包括侨民、外资企业)在旧中国依据不平等条约而享有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则规定保护外国侨民在华的一切合法财产,允许外资企业在遵守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下继续经营。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国务院宣布管制在美的一切中国公私财产,并禁止在美国登记的船只驶往中国港口。随后中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之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的一切财产,应即由当地人民政府加以管制,并进行清查。”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的在华企业,除了少数企业予以征用外,凡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也予以代管,其他在华企业仍可独立自主经营,并未受到管制。但是由于封锁禁运,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关系基本中断,很多外资企业在华业务难以为继。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仍坚持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的政策。1953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也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人民的企业,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中国对外资企业加速转让改造。
——摘编自孙玉琴《建国初期我国对西方
在华企业的政策演变及其效应》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外资政策的演变。
答案:阐释: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基于外资在华企业的侵略性和合理性,中国共产党对外资企业实行监督、利用、发展的政策,这有利于解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敌视中国的政策,管制、征用在华外资企业成为外交斗争的重要手段,导致中西贸易基本中断,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1953年开始,为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继续反帝斗争,中国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工商业实行公有制改造,这加速了外资企业在华的终结,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外资企业政策的调整,与复杂的国际形势、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等密切相关。
【解析】阐释:根据材料内容,一、可以从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基于外资在华企业的侵略性和合理性,中国共产党对外资企业实行监督、利用、发展的政策,这有利于解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析阐述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外资政策;二、可以从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敌视中国的政策,管制、征用在华外资企业成为外交斗争的重要手段,导致中西贸易基本中断等方面对朝鲜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外资政策进行阐述;三、结合所学,可从1953年开始中国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工商业实行公有制改造,这加速了外资企业在华的终结,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等对朝鲜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外资政策进行阐述。综合材料可以看出,复杂的国际形势、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等是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外资企业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