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2.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把握本文写作特色及突出中心的方法.
3。以《狼》为桥梁,引导学生走近《聊斋志异》,理解作品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阅读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课前预习】
学生自读《狼》,结合注解和工具书,疏通词句,大致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解读汉字]
“狠”——同学们都认识这个字吗 能组个词吗?(狠毒,凶狠)
那如果再凶狠一点,狠毒一点呢?(那就是一个“狼”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总是与这样的词汇分不开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蒲松龄老先生的小说《狼》,看看他笔下的狼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㈠检查预习效果
(全班齐读,找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纠正字音、节奏,解决节奏难读的几个句子。)
明确:
1.词语:
⑴缀(zhuì);⑵窘(jiǒng);⑶苫(shàn);⑷弛(chí);⑸眈(dān);⑹黠(xiá);⑺瞑(míng);⑻暇(xiá);⑼隧(suì)⑽尻(kāo);⑾寐(mèi);
2。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顾/野有麦场.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读准字音;读出思路;读顺句子.
4。趣读故事
要求:任意选择喜欢的一段或者几段,加入适当的叹词来读读看,一定要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才行.
叹词: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哎……
示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哎呀)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呵呵)止增笑耳。
预设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啊!)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预设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咦!?)顾野有麦场.
㈡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遇到不能解决的地方标注出来,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翻译成果。
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屠户。
[止]仅,只。
[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⑵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从]跟从。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译文]屠夫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⑶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
[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弛]解除,卸下。
[眈(dān)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译文]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少(shǎo)时]一会儿。
[径去]时间长了。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久之]时间长了。
[瞑(míng)]闭上眼睛。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暴]突然。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⑸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译文]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⑹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尻(kāo)]屁股.
[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译文]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黠(xiá)]狡猾。
[顷刻]一会儿。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三、品读情节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情节。
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到两只狼,最后杀狼的故事。
2。情节填空。
从屠户角度看:遇狼→( )狼→( )狼→( )狼→笑狼
示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笑狼
思考:从狼的角度看:缀屠→驱屠→诱屠→被屠。
3.文章内容之图解释义
《狼》一直是教材中的保留篇目。教材版本虽然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绘制了《狼》的插图.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宋)
用“我发现图中(某一处)是正确的/错误的,课文中(某句句)是依据,这句话的意思是(翻译)”来表达.
[第一幅]
正确:
⑴狼的坐姿:其一犬坐于前。
⑵狼的神情:目似瞑,意暇甚.
⑶堆积的柴草:苫蔽成丘。
错误:
⑴扁担:一屠晚归,担中肉尽,骨已尽矣。
⑵屠户手中刀:以刀劈狼首(而非“以刀刺狼首”)。屠自后断其股。
[第二幅]
正确:
⑴柴草堆
错误:
⑴神情: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眼疾手快、手起刀落)(惊恐)
⑵穿衣打扮神情:(像是个读书人)
⑶屠户站的位置:(屠乃奔倚其下:离柴草堆的距离太远了,另一只狼不用费事去柴草堆里打洞,可以直接从背后扑过来。)
[第三幅]
正确:
⑴屠户的神情: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户杀死一狼后,不见另一只狼,手摸着头,神情疑惑。)
错误:
⑴柴草:苫蔽成丘。
4。品读情节
要求:假如你是屠户,请围绕“紧”字来展开,用“我从‘ ’中读出……"来表述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提示:请同学们参考这些词语(紧:紧张、紧跟、紧逼、紧急、紧要、紧迫……)
示例:我从“缀行甚远”这句话读出了气氛的紧张,当日天色已晚,屠户一个人走在僻静的道路上,突然发现两只狼紧跟着他,他心里一紧,有些害怕,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气氛多紧张啊!
设计意图:上一个环节对于整个故事情节进行了梳理,然而只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解析,学生对于紧凑的故事情节中蕴含的人物情感和环境氛围却鲜能体会得到,通过一个“紧”字来关照全文,让学生能真正深入字里行间,置身于故事情节不如,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当时的环境气围,能收到一字立骨的效果。
四。品读形象
(过渡语)这篇文章不仅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描写的屠户和狼的形象也非常的精彩,让人拍案叫绝。这不,老师为此还拟了一幅对联,但是怎么来评价屠夫和狼的形象却犯了愁,请同学们来帮帮老师。
对联填空:
一屠晚归,途遇两狼,屠初惧,复大窘,然并杀两狼,屠果 耶。
两狼并驱,缀行甚远,一径去,一坐前,却命丧屠手,狼诚 矣。
要求: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字词来赏析,可以抓住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进行圈点批注。
示例:我从“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中感到狼的狡诈。
预设:
屠户:机智,勇敢,果断,警觉,不惧邪恶,善于斗争,勇于斗争……
狼:狡诈,阴险,狡猾,虚伪,贪婪,凶恶……
[备课]狼
缀行甚远——尾随跟踪,寻找机会
交替缀行——不为诱惑,随机应变
眈眈相向——互相对峙,琢磨对策
正面假寐——明修栈道,欲擒故纵
背后偷袭——攻其不备,直捣黄龙
[备课]屠户
奔倚薪下——寻找掩体,占据地形
弛担持刀——实而备之,保存实力
暴起劈狼,自后断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勇敢果断
设计意图:以对联的形式来再现文章的内容,以填空的形式来呈现学生对屠户和狼的理解,以学生帮助老师完成一幅对联的任务来呈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避免了生硬地去解构文章情节和赏析形象,凸显了学生在学习对话中的主体地位。
五、悟读故事
1。体悟主旨
在这场激烈的人狼大战中,屠夫笑到了最后,那么作者蒲松齿为此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要求:如果去掉“矣”“哉"“耳”这三个语气语,对比体会下作者的情感会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意图:通过去掉三个语气词后与原文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体味去掉三个语气词后不能体现作者对于狼的强烈的嘲讽,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语气词在表达见解和情感时所起到的作用。
预设: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篇文章的主题: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然而,蒲松龄老先生仅仅是在嘲讽狼的贪婪吗?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则材料。
材料: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长着牙齿的老虎,把衙设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的。
明确:官狼吏虎者,虽也饱读经书,智慧过人,但他们不施仁德,不把百姓放在第一位,那么最终还是会被智慧的百姓、愤怒残暴的百姓给推翻的。我想,这是《狼》给我们的思考。
所以,不论官吏有多么贪婪、狡诈,他们的爪牙有多么锐利,没有了人性,只剩下残暴和算计,那么就会和文中的狼一样,止增笑耳.
预设:《狼》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正是因为此,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可见蒲松龄老先生笑狼其实是对贪官污吏的嘲讽和鞭挞.
2。拟写横批
请同学们帮老师,刚才的那副对联还缺一个横批,那么大家集思广益,拟一个横批。
预设:邪不压正,不惧邪恶,刺贪刺虐……
设计意图:至此,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未能形成,拟写横批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主旨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明确主旨: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凶残势力,一味地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六、布置作业
课文选自《狼三则》,是其中的第二则。《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
课下阅读《狼三则》的第一则和第三则,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