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期中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凝华过程需要 热。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就是室 (选填“内”或“外”)玻璃窗表面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2.如图所示,亮亮同学做了如下测量:
(1)如图甲,刻度尺的读数为 cm;
(2)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如图所示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封面的一部分,吉他弦有粗有细,拨动粗细不同的弦,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不同,在演奏中要改变声音的这一特性,还可以通过改变 来实现。
4.如图中的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若以正在参加50m跑测试的小明为参照物,则站在终点线附近的计时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沿河有甲乙两码头,一船从甲码头顺流而下速度为60km/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而上速度为40km/h,则该船在这一往返中的平均速度为 km/h.
6.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O出发,沿同一直线到达同一目的地x2的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在0﹣t1的时间内,甲物体的运动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乙物体的运动速度;在t1﹣t2的时间内,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作 (“靠近”“远离”)甲物体的运动;全过程中,甲物体的平均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单选题
7.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水是可以传声的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
C.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低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推理出真空不能振动发声
8.用一橡胶锤以不同力度敲同一音叉,所产生的声音将有不同的( )
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9.小华盛饭时提起锅盖,发现锅盖内侧有水,锅盖上水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凝固后汽化
10.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
D.以上都不可取
11.下列液化现象的实例中与其他三个热学原理不同的是( )
A. 液化气打火机
B. 蒸饭车
C. 蒸汽熨斗
D. 冬天呵气取暖
1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 B.20℃ C.22℃ D.26℃
三、多选题
13.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1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做直线运动,两物体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在5-1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0-5s内的平均速度
B.整个20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速度是2m/s
C.5-10s内,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始终为20m
D.若20s后两车的运动状态不变,则第40秒时,两车相距40m
四、计算题
15.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m/s的平均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km远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科考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如图所示,4s后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
(2)海底的深度。
16.中秋国庆假期,小明发现一些危害交通安全的现象:驾驶员开车时打电话、发微信、刷微博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导致驾驶员的视线、注意力从前方路面转移,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1)若汽车以108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驾驶员开车时看一眼手机需要2s,在这2s内相当于在“盲开”,请你计算出在“盲开”状态下汽车行驶的距离;
(2)知道其危害后的驾驶员立刻更正错误行为,继续前行。发现前方如图的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请计算至少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中山。
17.一列火车长100米,匀速通过长300米的山洞,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求
(1)火车的行驶速度;
(2)火车全部通过山洞的时间。
五、作图题
18.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 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图乙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关系的大致图像。
六、实验探究题
19.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对冰熔化和水沸腾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并绘出了温度一时间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1)安装图甲中实验器材的顺序,应该 (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2)根据图乙中图象BC段可知,冰属于 体;
(3)完成上述实验后,调整实验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图象DE段可知,可能是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结合实验过程和曲线图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七、综合题
20.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
(2)“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
21.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 (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乙图(a)(b)所示现象,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乙图(c)所示,并根据现象和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水正在沸腾,气泡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当时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B.图(b)水还未沸腾,气泡越来越小,温度越来越高,当时气压高于一标准大气压
C.图像表明,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收热量,当时气压高于一标准大气压
D.图像表明,水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当时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22.如图1.18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s和v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p,设vs(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
(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放;内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2.【答案】2.65;36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刻度尺的使用
3.【答案】音调;手指按压弦的位置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4.【答案】2.65;运动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参照物及其选择
5.【答案】4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6.【答案】大于;靠近;大于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8.【答案】D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9.【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10.【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11.【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12.【答案】B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13.【答案】A,D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14.【答案】C,D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15.【答案】(1)4h;(2)3k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6.【答案】(1);(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7.【答案】(1)解:火车车身全部在山洞内所经过的距离
>s等于山洞长减去车长,s=300m-100m=200m;
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所以火车行驶的速度
(2)解:火车全部通过山洞,车头进入至车尾开出,s=s车+s洞=100m+300m=400m 则火车全部通过山洞的时间 。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8.【答案】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19.【答案】(1)从下往上
(2)晶
(3)高
(4)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20.【答案】(1)超声波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
悬停处到海底的距离为
(2)“奋斗者”号潜到海底所需要的时间为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1.【答案】(1)A处向上
(2)D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22.【答案】(1)设t1,t2为声源S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t1',t2'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号经过t1'- t1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t'2- t2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且t2-t1=△t,t2'- t1'=△t'。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S和A间的距离为L,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下两图所示。
可得vp(t'1- t1) = L+ vA(t1'- t1)
vp(t'2- t2) = L + vA(t'2-t)-vs△t
由以上两式解得△t'=
(2)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T,由(1)的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的周期.为T'=,由此可得,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为
由上例可知,当观察者和声源有相对运动,即vs≠vA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并不相同。求解听到的声音频率时,关键是处理好两个时间间隔:一是声源发出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二是观察者听到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由此可以确定两者的频率关系。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