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结构与保温》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结构与保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46:53

文档简介

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结构与保温》
一、单选题
1.(2022五上·兴仁期中)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
B.深色的保温杯一定比浅色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
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能使保温效果更好
2.(2023五上·社旗期末)保温瓶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的措施,不能够减少(  )
A.热对流 B.热传导 C.热辐射
3.奇奇发现保温杯可以使杯内的水得到一定的保温,关于“保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温杯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B.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能缓慢提升水的温度
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
4.(2023·高青)保温材料能起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  )。
A.能生热 B.完全不导热 C.导热性较差
5.(2023五上·仁化期末)我们常常把烧开的热水倒进暖水瓶进行保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最外层是塑料外壳,里面有一个内胆,内胆由两层玻璃组成,玻璃层中间是真空的;然后上面有一个软木塞。暖水瓶之所以能够保温,下面的理由不包括(  )。
A.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 B.内胆真空,保温效果好
C.塑料外壳,热量不易散失 D.玻璃内壳传热能力好
二、判断题
6.(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爱好运动的人在选择饮水瓶时应选择容量的、便于携带的。(

7.(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不同人群对同一物品的需求是一样的。(  )
8.(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设计师对物品的设计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9.(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制作饮水瓶的材料有塑料、陶瓷、不锈钢、玻璃等多种多样。(

10.(2023五上·淅川期末)保温瓶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不能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  )
11.(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在选择饮水瓶时 大家常会考虑的因素是价格。(  )
三、填空题
12.(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从制作材料看,饮水瓶有   、   等;从功能看,饮水瓶有   和   等。
13.(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在选择饮水瓶水时,人们主要出于   的考虑。
14.(2023五上·南召期末)如图1是我们常见的暖水瓶外形,它里面的保温瓶结构如图2,保温瓶上的软木塞是热的   导体,作用是   ;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目的是   ;保温瓶的内外瓶壁是银镀层,目的镀银内壁是   。
15.保温瓶内胆原理:
(1)   :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2)   :无热传导与热对流。
(3)   :减少热辐射。
16.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   水温下降的速度;当杯内水温低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温   的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2五上·左权期中)小组探究设计保温杯,他们需要在完全相同的金属杯外面包装一种材料,下列是他们的三种方案。
A.外面用泡沫塑料进行包装
B.外面用棉花进行包装
C.外面用铝箔片进行包装
(1)在设计的保温杯内装入同样多的冰,最先融化的是方案   ,因为   。
(2)设计的实验比较保温效果,需要保证加入的热水水温和水量   。(填“相同”或“不同”)
(3)盖上杯盖后,为什么保温杯保温效果变好?
18.(2024五下·龙岗期中)平平打算设计一个保冷杯储存冰块,方便外出携带,因此他参考了生活中的保温瓶。
(1)平平在设计时参考生活中的保温瓶,其中保温瓶上的软木塞是(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热的传导体
(2)保温瓶最外层包裹了反光外壳,主要是因为它 (  )。
A.可以减少热辐射 B.是热的良导体 C.可以让保温瓶美观
(3)平平准备选择泡沫、棉花、铝箔纸三种材料分别包裹在塑料瓶外面,放入相同数量的冰块,冰块最先融化的是 (  )。
A.包裹泡沫的塑料瓶
B.包裹棉花的塑料瓶
C.包裹铝箔纸的塑料瓶
(4)如果你是平平,你会利用哪些材料改造塑料瓶制作一个保冷杯 (至少写出两种材料)
   。
(5)利用你选择的材料,绘制保冷杯设计图(用图文表示):
19.(2021五下·上虞期末)热水瓶的研究
(1)热水壶能较好的保温,主要是因为(  )。
A.外壳坚硬,热量不易散失
B.内胆真空,热量不易传递出去
C.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效果好
(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软木这种材料来制作热水壶塞子。这样选择的理由主要是因为软木是(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绝缘体
(3)往热水壶中倒入半壶开水,塞上塞子,过了一会儿,塞子突然自动“跳”了出来。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塞子受热膨胀,把自己“挤”出去
B.内胆受热膨胀,把塞子“挤”出去
C.热水壶中上半部分空气受热膨胀,把塞子“挤”出去了
(4)判断:如果经常用热水瓶装冷水,热水瓶的保温效果会越来越差。(  )
五、综合题
20.奇奇和哥哥为了研究出保温性能更好的保温杯.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水杯,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个杯子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① 无盖的杯子 96 ℃ 65℃ 50℃
② 杯子加盖 96℃ 73℃ 62℃
③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6℃ 81 ℃ 74℃
④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6℃ 95℃ 80℃
(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那么你选择   号和   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
(3)通过以上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三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杯是通过双层材料,运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将两层材料之间抽成真空,让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此题选C。
2.【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保温瓶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的措施不能够减少热辐射,因为热辐射不依靠介质。
3.【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A.根据对保温杯的认识,“保温”可以使热量的散发传导速度减慢,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故A正确。
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故B错误。
C.保温杯内液体的温度开始时会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保温杯并不是绝热的,只是保温杯内有不易导热的物体,可以减缓热量散失,但由于热传递的存在,只要时间足够长,最终保温杯内水的温度始会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同;故C错误。
4.【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材料的用途也不一样,保温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热传递,因此保温材料应该选用导热慢散热慢的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材料能起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导热性较差。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暖水瓶之所以能够保温,不是因为玻璃内壳传热能力好,是因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
6.【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爱好运动的人经常进行大量的活动,所以应该选择容量较轻、便于携带的水瓶。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情况对饮水瓶的选择。
7.【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不同人群对同一物品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人们在选择物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需求,不同的人群对某一物品的需求不同。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设计师在设计物品时会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不同人群对同一物品的需求是不同的。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将水瓶制作成塑料水瓶、陶瓷水瓶、不锈钢水瓶和玻璃水瓶等。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饮水瓶的不同材料。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样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保温瓶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真空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对流和热传导,不能够减少热辐射。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在选择饮水瓶时,人们常会考虑的因素是需求。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人么在选择商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需求,其次才是价格,外形等。
12.【答案】塑料水瓶;不锈钢水平;保温水瓶;运动水瓶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从制作材料来区分,可将饮水瓶分为塑料水瓶、不锈钢水瓶等;从功能看,可将饮水瓶分为保温水瓶和运动水瓶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水瓶的分类方法。
13.【答案】实际需求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在选择饮水瓶水时,人们主要出于实际需要的考虑。
【分析】人们在选择某种产品,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其的需求,其次才是它的外形等特征。
14.【答案】不良;减慢热的传导(和阻止热的对流);无热传导和热对流;阻止了热辐射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瓶的设计中要防止或减小热传递达到保温的目的,保温瓶的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慢了热的传导。保温瓶的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传导和热对流,再加上银镀层,又尽可能地阻止了热辐射。
15.【答案】(1)木塞
(2)真空
(3)镀银内壁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热量的散失,所以我们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作为保温的材料。同样的材料,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保温效果。保温瓶内胆原理:
(1)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2)真空中没有空气,所以没有热传导与热对流。
(3)镀银内壁减少热辐射。
16.【答案】减缓;升高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保温杯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杯,其作用是尽量阻隔热量传递。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水温下降的速度;当杯内水温低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温升高的速度。
17.【答案】(1)C;铝箔片属于热的良导体
(2)相同
(3)减少了热对流,所以保温效果变好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水瓶
【解析】【分析】
(1)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人们把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把不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泡沫塑料、棉花都是热的不良导体,铝箔片是热的良导体。在设计的保温杯内装入同样多的冰,最先融化的是方案C用铝箔片包装,因为铝箔片是热的良导体,热传递较快。
(2)设计的实验比较保温效果,需要保证加入的热水水温和水量相同。
(3)盖上杯盖后,保温杯保温效果变好,这是因为杯盖能够阻止杯口的空气以对流的方式带走杯内水的热量。
18.【答案】(1)B
(2)A
(3)C
(4)塑料、羽绒服材料
(5)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瓶的软木塞这种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利于保温瓶保温。
(2)保温瓶最外层包裹了反光外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进行热反射,减少热辐射,有利于保温瓶保温作用。
(3)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泡沫塑料、棉花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铝箔纸属于热的良导体,因此,放入相同数量的冰块,冰块最先融化的是包裹铝箔纸的塑料瓶。
(4)为了达到保温效果,我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传递。因此,选择的材料为塑料和羽绒服。
(5)为了达到保温效果,我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传递。选择的材料为塑料杯、塑料盖和羽绒服。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把羽绒服材料裹在塑料杯子外面,羽绒服蓬松的羽毛间充满了空气,同时塑料杯子加盖,能够有效防止热传递,保温效果较好。
19.【答案】(1)B
(2)B
(3)C
(4)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水瓶
【解析】【分析】
1、玻璃瓶内胆能较好的保温,主要原因是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能较好的保温。
2、用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塞子,是减缓热传递的速度,长时间进行保温。
3、热胀冷缩,这是所有物质的性质,受热会膨胀,受冷会缩小。
4、热水瓶的保温效果很好,可以保温,也可以保冷。
20.【答案】(1)④;①
(2)③;④;②;③
(3)①盖子可以阻止热量散发,有盖子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②包裹着毛巾 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③有盖子且有毛巾包裹着的杯子散发热量更慢一些。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制作保温杯的设计方案:自制保温杯可采用双层结构,内胆和外壳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热的不良导体。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塑料、棉质物、羽绒等保温材料。
(1)结合实验记录表可知,保温效果最好的是④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①。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那么你选择③和④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②号和③号。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①盖子可以阻止热量散发,有盖子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②包裹着毛巾 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③有盖子且有毛巾包裹着的杯子散发热量更慢一些。
故答案为:(1)④;①。
(2)③;④;②;③。
(3)①盖子可以阻止热量散发,有盖子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②包裹着毛巾 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③有盖子且有毛巾包裹着的杯子散发热量更慢一些。
1 / 1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结构与保温》
一、单选题
1.(2022五上·兴仁期中)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
B.深色的保温杯一定比浅色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
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能使保温效果更好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杯是通过双层材料,运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将两层材料之间抽成真空,让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此题选C。
2.(2023五上·社旗期末)保温瓶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的措施,不能够减少(  )
A.热对流 B.热传导 C.热辐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保温瓶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的措施不能够减少热辐射,因为热辐射不依靠介质。
3.奇奇发现保温杯可以使杯内的水得到一定的保温,关于“保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温杯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B.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能缓慢提升水的温度
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A.根据对保温杯的认识,“保温”可以使热量的散发传导速度减慢,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故A正确。
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故B错误。
C.保温杯内液体的温度开始时会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保温杯并不是绝热的,只是保温杯内有不易导热的物体,可以减缓热量散失,但由于热传递的存在,只要时间足够长,最终保温杯内水的温度始会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同;故C错误。
4.(2023·高青)保温材料能起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  )。
A.能生热 B.完全不导热 C.导热性较差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材料的用途也不一样,保温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热传递,因此保温材料应该选用导热慢散热慢的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材料能起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导热性较差。故选C。
5.(2023五上·仁化期末)我们常常把烧开的热水倒进暖水瓶进行保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最外层是塑料外壳,里面有一个内胆,内胆由两层玻璃组成,玻璃层中间是真空的;然后上面有一个软木塞。暖水瓶之所以能够保温,下面的理由不包括(  )。
A.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 B.内胆真空,保温效果好
C.塑料外壳,热量不易散失 D.玻璃内壳传热能力好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暖水瓶之所以能够保温,不是因为玻璃内壳传热能力好,是因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
二、判断题
6.(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爱好运动的人在选择饮水瓶时应选择容量的、便于携带的。(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爱好运动的人经常进行大量的活动,所以应该选择容量较轻、便于携带的水瓶。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情况对饮水瓶的选择。
7.(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不同人群对同一物品的需求是一样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不同人群对同一物品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人们在选择物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需求,不同的人群对某一物品的需求不同。
8.(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设计师对物品的设计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设计师在设计物品时会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不同人群对同一物品的需求是不同的。
9.(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制作饮水瓶的材料有塑料、陶瓷、不锈钢、玻璃等多种多样。(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将水瓶制作成塑料水瓶、陶瓷水瓶、不锈钢水瓶和玻璃水瓶等。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饮水瓶的不同材料。
10.(2023五上·淅川期末)保温瓶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不能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样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保温瓶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真空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对流和热传导,不能够减少热辐射。
11.(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在选择饮水瓶时 大家常会考虑的因素是价格。(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在选择饮水瓶时,人们常会考虑的因素是需求。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人么在选择商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需求,其次才是价格,外形等。
三、填空题
12.(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从制作材料看,饮水瓶有   、   等;从功能看,饮水瓶有   和   等。
【答案】塑料水瓶;不锈钢水平;保温水瓶;运动水瓶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从制作材料来区分,可将饮水瓶分为塑料水瓶、不锈钢水瓶等;从功能看,可将饮水瓶分为保温水瓶和运动水瓶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水瓶的分类方法。
13.(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10《不一样的饮水瓶》)在选择饮水瓶水时,人们主要出于   的考虑。
【答案】实际需求
【知识点】水瓶
【解析】【解答】在选择饮水瓶水时,人们主要出于实际需要的考虑。
【分析】人们在选择某种产品,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其的需求,其次才是它的外形等特征。
14.(2023五上·南召期末)如图1是我们常见的暖水瓶外形,它里面的保温瓶结构如图2,保温瓶上的软木塞是热的   导体,作用是   ;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目的是   ;保温瓶的内外瓶壁是银镀层,目的镀银内壁是   。
【答案】不良;减慢热的传导(和阻止热的对流);无热传导和热对流;阻止了热辐射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瓶的设计中要防止或减小热传递达到保温的目的,保温瓶的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慢了热的传导。保温瓶的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传导和热对流,再加上银镀层,又尽可能地阻止了热辐射。
15.保温瓶内胆原理:
(1)   :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2)   :无热传导与热对流。
(3)   :减少热辐射。
【答案】(1)木塞
(2)真空
(3)镀银内壁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热量的散失,所以我们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作为保温的材料。同样的材料,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保温效果。保温瓶内胆原理:
(1)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2)真空中没有空气,所以没有热传导与热对流。
(3)镀银内壁减少热辐射。
16.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   水温下降的速度;当杯内水温低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温   的速度。
【答案】减缓;升高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保温杯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杯,其作用是尽量阻隔热量传递。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水温下降的速度;当杯内水温低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温升高的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2五上·左权期中)小组探究设计保温杯,他们需要在完全相同的金属杯外面包装一种材料,下列是他们的三种方案。
A.外面用泡沫塑料进行包装
B.外面用棉花进行包装
C.外面用铝箔片进行包装
(1)在设计的保温杯内装入同样多的冰,最先融化的是方案   ,因为   。
(2)设计的实验比较保温效果,需要保证加入的热水水温和水量   。(填“相同”或“不同”)
(3)盖上杯盖后,为什么保温杯保温效果变好?
【答案】(1)C;铝箔片属于热的良导体
(2)相同
(3)减少了热对流,所以保温效果变好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水瓶
【解析】【分析】
(1)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人们把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把不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泡沫塑料、棉花都是热的不良导体,铝箔片是热的良导体。在设计的保温杯内装入同样多的冰,最先融化的是方案C用铝箔片包装,因为铝箔片是热的良导体,热传递较快。
(2)设计的实验比较保温效果,需要保证加入的热水水温和水量相同。
(3)盖上杯盖后,保温杯保温效果变好,这是因为杯盖能够阻止杯口的空气以对流的方式带走杯内水的热量。
18.(2024五下·龙岗期中)平平打算设计一个保冷杯储存冰块,方便外出携带,因此他参考了生活中的保温瓶。
(1)平平在设计时参考生活中的保温瓶,其中保温瓶上的软木塞是(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热的传导体
(2)保温瓶最外层包裹了反光外壳,主要是因为它 (  )。
A.可以减少热辐射 B.是热的良导体 C.可以让保温瓶美观
(3)平平准备选择泡沫、棉花、铝箔纸三种材料分别包裹在塑料瓶外面,放入相同数量的冰块,冰块最先融化的是 (  )。
A.包裹泡沫的塑料瓶
B.包裹棉花的塑料瓶
C.包裹铝箔纸的塑料瓶
(4)如果你是平平,你会利用哪些材料改造塑料瓶制作一个保冷杯 (至少写出两种材料)
   。
(5)利用你选择的材料,绘制保冷杯设计图(用图文表示):
【答案】(1)B
(2)A
(3)C
(4)塑料、羽绒服材料
(5)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瓶的软木塞这种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利于保温瓶保温。
(2)保温瓶最外层包裹了反光外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进行热反射,减少热辐射,有利于保温瓶保温作用。
(3)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泡沫塑料、棉花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铝箔纸属于热的良导体,因此,放入相同数量的冰块,冰块最先融化的是包裹铝箔纸的塑料瓶。
(4)为了达到保温效果,我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传递。因此,选择的材料为塑料和羽绒服。
(5)为了达到保温效果,我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传递。选择的材料为塑料杯、塑料盖和羽绒服。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把羽绒服材料裹在塑料杯子外面,羽绒服蓬松的羽毛间充满了空气,同时塑料杯子加盖,能够有效防止热传递,保温效果较好。
19.(2021五下·上虞期末)热水瓶的研究
(1)热水壶能较好的保温,主要是因为(  )。
A.外壳坚硬,热量不易散失
B.内胆真空,热量不易传递出去
C.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效果好
(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软木这种材料来制作热水壶塞子。这样选择的理由主要是因为软木是(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绝缘体
(3)往热水壶中倒入半壶开水,塞上塞子,过了一会儿,塞子突然自动“跳”了出来。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塞子受热膨胀,把自己“挤”出去
B.内胆受热膨胀,把塞子“挤”出去
C.热水壶中上半部分空气受热膨胀,把塞子“挤”出去了
(4)判断:如果经常用热水瓶装冷水,热水瓶的保温效果会越来越差。(  )
【答案】(1)B
(2)B
(3)C
(4)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水瓶
【解析】【分析】
1、玻璃瓶内胆能较好的保温,主要原因是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能较好的保温。
2、用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塞子,是减缓热传递的速度,长时间进行保温。
3、热胀冷缩,这是所有物质的性质,受热会膨胀,受冷会缩小。
4、热水瓶的保温效果很好,可以保温,也可以保冷。
五、综合题
20.奇奇和哥哥为了研究出保温性能更好的保温杯.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水杯,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个杯子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① 无盖的杯子 96 ℃ 65℃ 50℃
② 杯子加盖 96℃ 73℃ 62℃
③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6℃ 81 ℃ 74℃
④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6℃ 95℃ 80℃
(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那么你选择   号和   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
(3)通过以上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三条)
【答案】(1)④;①
(2)③;④;②;③
(3)①盖子可以阻止热量散发,有盖子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②包裹着毛巾 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③有盖子且有毛巾包裹着的杯子散发热量更慢一些。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制作保温杯的设计方案:自制保温杯可采用双层结构,内胆和外壳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热的不良导体。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塑料、棉质物、羽绒等保温材料。
(1)结合实验记录表可知,保温效果最好的是④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①。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那么你选择③和④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②号和③号。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①盖子可以阻止热量散发,有盖子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②包裹着毛巾 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③有盖子且有毛巾包裹着的杯子散发热量更慢一些。
故答案为:(1)④;①。
(2)③;④;②;③。
(3)①盖子可以阻止热量散发,有盖子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②包裹着毛巾 的杯子散发热量慢。③有盖子且有毛巾包裹着的杯子散发热量更慢一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