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2 22:1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学校环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 掌握生字新词:课文中会有一些新的字词,学生需要学会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3. 培养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感悟民族团结:学生需要从课文中感悟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 重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多民族学校的生活场景,感悟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 难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如何通过朗读来表达课文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例如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绘画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民族团结主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充满温暖和欢乐的故事,它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多民族共融的校园,感受那里独特的文化和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探索大青树下的小学,体验那里的学习生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大青树下小学的一名学生,你会和来自不同民族的小伙伴们一起做什么有趣的事情?会不会一起在操场上奔跑,或者在教室里一起学习新知识?
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令人向往的场景,又有哪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探索之旅就要开始了!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坝(bà):大坝。造句:这座大坝是控制洪水的重要设施,保护了下游的居民安全。
汉(hàn):汉族。造句: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艳(yàn):艳丽。造句: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朵开得异常艳丽。
扮(bàn):扮演。造句:在学校的戏剧表演中,他扮演了主角,表现得非常出色。
扬(yáng):表扬。造句:老师表扬了他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
读(dú):读书。造句:她喜欢在图书馆静静地读书,享受知识的乐趣。
摔(shuāi):摔跤。造句: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摔跤游戏,笑声一片。
跤(jiāo):摔跤。造句:他不小心摔倒了,膝盖上磕了一个大包。
凤(fèng):凤凰。造句:传说中的凤凰是一种象征吉祥的神鸟。
洁(jié):洁白。造句:雪后的世界变得洁白无瑕,美丽极了。
三、生字学习,我会写:
晨(chén):早晨。造句:每天早晨,我都会去公园跑步,呼吸新鲜的空气。
绒(róng):绒毛。造句:这件毛衣的绒毛非常柔软,穿着很舒服。
球(qiú):足球。造句:他非常喜欢踢足球,每个周末都会去足球场练习。
汉(hàn):汉字。造句:学习汉字是每个中国孩子的必修课。
艳(yàn):鲜艳。造句:春天,花园里的花朵开得格外鲜艳。
服(fú):服装。造句: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装(zhuāng):装备。造句:为了这次远足,他准备了齐全的装备。
扮(bàn):打扮。造句:她精心打扮了一番,去参加晚上的派对。
静(jìng):安静。造句:图书馆里非常安静,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看书。
停(tíng):停止。造句:看到红灯,他立刻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孔(kǒng):孔子。造句: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雀(què):麻雀。造句:窗外的树枝上有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叫着。
粗(cū):粗心。造句:他因为粗心大意,考试中丢了不该丢的分。
四、作者简介
吴然是一位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多以儿童视角展现生活,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吴然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包括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他的创作对于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吴然的作品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他的文字能够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学校场景,通过对学生们的来源、服饰和行为的描述,展现了学校的多样性和和谐氛围。
首先,“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这句话设定了时间和空间背景,描绘了学生们从不同地方来到学校的情景。这里的“山坡上”、“坪坝里”和“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具体指出了学生们的来源地,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则强调了学生们的数量和活力。
接着,“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描述了学生们的民族多样性和友好关系。这里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结构强调了学生们的民族多样性,而“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则说明了尽管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但在学校中都能和谐相处,成为了朋友。
然后,“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句话描绘了学生们的服饰对学校环境的影响。这里的“鲜艳的服装”和“绚丽多彩”分别强调了学生服饰的色彩和整体效果,为学校的环境描绘增添了一种视觉上的吸引力。
最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话描述了学生们的行为和态度。这里的“向...打招呼”、“向...问好”和“向...敬礼”分别展现了学生们对自然、对师长和对国家的尊重和热爱,为学校的氛围描绘增添了一种温馨和庄重的元素。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通过对多元文化学校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多样性、友好关系和积极行为,还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传达了学校环境的和谐和活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通过模拟钟声的敲响,营造了一个学校上课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学校生活的规律和节奏。
首先,“当,当当!当,当当!”这句话是对钟声敲响的直接描述,通过重复的“当”字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模拟了钟声的节奏和回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听觉上的体验。
接着,“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这句话明确了钟声的来源和性质。这里的“大青树上的铜钟”指出了钟声的具体位置和发声物体,而“敲响了”则说明了钟声的启动,为学校的场景描绘增添了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氛围。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通过对钟声敲响的描绘,不仅营造了一个学校上课的氛围,也反映了学校生活的规律和节奏,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志和情绪上的引导。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详细描绘了学校课堂和课间活动的情景,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动物的反应和课间活动的描述,展现了学校生活的和谐和活力。
首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句话描述了课堂学习的情景。这里的“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强调了学生们的多样性和共同学习的环境,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则通过声音的描绘,传达了学习活动的和谐和美好。
接着,“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这段话描绘了动物对课堂学习的反应。这里的“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通过动物的静止和倾听,强调了学习活动的吸引力,而“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则通过猴子的出现和好奇,增添了课堂情景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最后,“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句话描述了课间的活动情景。这里的“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列举了多种课间活动,展现了学生们的活力和多样性,而“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则通过动物的反应,强调了课间活动的吸引力和学校环境的和谐。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通过对学校课堂和课间活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还通过动物的反应,传达了学校生活的和谐和活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对学校的环境和氛围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学校特点的强调和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学校的独特魅力和宁静氛围。
首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句话是对学校整体的评价和定位。这里的“我们可爱的小学”表达了对学校的喜爱和亲近感,而“一所边疆的小学”则强调了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可能带来的特殊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对学校整体印象的概括。
接着,“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这句话描绘了学校的一个标志性物品。这里的“古老的铜钟”和“大青树粗壮的枝干”分别强调了铜钟的历史感和大青树的壮观,为学校环境描绘增添了一种历史与自然相结合的美感。
最后,“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话通过凤尾竹影子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诗意的氛围。这里的“凤尾竹的影子”和“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分别强调了自然元素的存在和动态美,为学校的环境描绘增添了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氛围。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通过对学校环境和氛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学校的独特魅力和宁静氛围,还通过具体的自然元素描绘,传达了学校生活的和谐和诗意,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学校环境的美丽和宁静。
六、课文总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描绘多民族学校生活场景的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描绘,展现了孩子们在大青树下小学的快乐学习和生活。
课文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学校的环境,如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以及孩子们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情景。这些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文章通过孩子们在学校中的各种活动,如读书、游戏、跳舞等,展示了他们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课文也传达了民族团结、友爱互助的主题,强调了不同民族孩子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学习。
总的来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教育他们要珍惜友谊,尊重差异,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培养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